追星钓多用于夏秋两季。气温25℃以上,多淤泥和沉积物的河道,一段硬泥一段软泥的湖泊,沉底的鲤鱼、鲫鱼、青鱼,偶尔沉底的草鱼、鲢鱼、鳙鱼聚窝时都会冒出气泡。有人以为气泡是鱼吐出来的,其实70%是淤泥中的沼气。区别沼气和鱼吐出来的气泡主要靠经验和对底况的了解。多淤泥的水域,打窝前就有气泡了。固定一个位置,有规律地间隔冒出的是沼气泡,分散,一个两个黄豆大小的也是沼气,单个出现,分散无规律的才有可能是鱼星。打窝后20-30分钟出现,有大有小次第出现并伴有密集如菜籽的小气泡,是鲤鱼进窝摄食了。其中小如菜籽的是沼气泡,黄豆或赤豆大1-3颗,不是同时而是连着间断冒出的是鱼摄入诱饵时吐出的。
追星钓两种情况:多淤泥的水域,凭经验确定是鱼星了宜守不宜走。可是抛钩后鱼星消失了,于是逗一下。然而不逗还好,一逗就有两三个、四五个连线鱼星往中间或斜着去了。显然鱼受惊了。10-15米范围内打V字形3个窝,中间一个主窝,稍近,以麦麸、菜籽饼等碎屑状诱饵为主,左右两个远30-40厘米,并拉开距离,以小米或酒泡碎米为主。鱼进窝没有鱼星,是诱饵落在软泥表面,鱼张嘴不费吹灰之力。因逗鱼而受惊的鱼不会走的太远,行五六米、七八米又有诱饵了就不走了。淤泥水底,追星钓犹如走穴,以不逗鱼为原则。鱼在中间的窝受惊鱼了,视鱼星方向走过五六米垂线而钓,恰是鱼停留的位置。如果没口,等5-8分钟,但一定不能逗。走水不快,左右50米水深一致的硬泥水底,鱼沿等深线觅食,虽鱼星间断却有轨迹可循。线状行进,隔30-50厘米冒气泡1或2颗,浮至水面后2-3秒钟不破。追星钓追的就是有迹可循、方向不变的线状鱼星。坠钩沉底,顺着鱼的行进方向提前50厘米垂钩,在鱼星行至离钩30厘米时以牵的方式逗一下,若不咬钩再逗一下。追星钓适用硬泥水底,用于软泥则要结合钓饵走中有守。
传统钓把饵分为荤素两类,钩挂蚯蚓、红虫、虾、菜芯虫等荤饵时,宜守不宜逗;挂面团、煮熟的红薯块、糯米糕时要逗一下。追星钓目标明确,望着时断时续一路行进的鱼星,行走出20米、30米钓位变了,但该走则走、该守则守,以动态刺激鱼的视觉、触觉,用色差强烈、味型独特的钓饵刺激鱼的嗅觉、味觉的原则是不能变的。
追星钓多用于夏秋两季。气温25℃以上,多淤泥和沉积物的河道,一段硬泥一段软泥的湖泊,沉底的鲤鱼、鲫鱼、青鱼,偶尔沉底的草鱼、鲢鱼、鳙鱼聚窝时都会冒出气泡。有人以为气泡是鱼吐出来的,其实70%是淤泥中的沼气。区别沼气和鱼吐出来的气泡主要靠经验和对底况的了解。多淤
保留在古代绘画中的钓鱼以舟钓居多,无论手竿、车竿,不是屈膝船头,就是盘膝地上或“垂钓坐磐石”,只有蓬头稚子学垂纶,才会“侧坐莓台草映身”和像宋代瓷枕画中的孩童那样,站着钓鱼。选定钓位后取坐姿还是站着垂线而钓,是由环境决定的。舟钓范围局促,回旋余地有限,船摇晃,
相对于传统钓,台钓具有某些优势,比如说,高度灵敏,边钓边诱,聚鱼持久,所以,一般而言,采用台钓会比传统钓的鱼获更丰。基于台钓的优势,眼下越来越多的钓友选择了台钓法。不过,让人稍稍有遗憾的是一些钓友或许是太多迷信台钓了,似乎忘了传统钓的存在,台钓成了他们唯一的选
涉水钓,就是涉水距离岸边数米,然后在水中伸竿的钓鱼之法。其无定法,核心是要涉水,以达到可以钓到那些在岸上手竿难以垂钓之鱼。垂钓中常常看到的是钓友们穿着长筒水靴或渔裤站在河里钓鱼,或是把钓台支在水里坐在台子上钓鱼,这就是典型的涉水钓。一、涉水钓的适应情况一般而言
所谓“排钓”,就是在一根较长的主线上每隔一段距离绑一根子线及钩坠,再在钩子上挂好饵料,横排在溪、河、库、塘等水体的进、出水口中钓鱼的方式。这是一种奇特的钓法,可以同时钓获鲫鱼、鲤鱼、鳊鱼、鲶鱼、翘嘴等多种鱼类。时间证明,这种钓法的效果极佳,而且经常会给钓者带来
传统钓长竿短线开草洞钓法是最常用的钓法,草洞下面往往藏着大鲫鱼鲤鱼等,尤其是春季鱼儿都喜欢游到草窝下面觅食,有些草窝也是鱼儿栖息的场所,因此很多钓友都喜欢钓草洞。钓草洞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钓点和人工开草洞,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开出来的草洞窝里面没鱼,因此,怎样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