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钓友把台钓应用于休闲钓场。然而,由于休闲池钓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新钓友用此法的钓效并不太理想。细细分析,他们常犯的错误大致有以下九种。
一、浮漂调整不当。铅皮加得过多或或少,也就是对塘内鱼的吃食规律未在浮漂的调整上体现出来或表现不准确。通常可通过变换浮漂调目的吃口不尽相同,只有浮漂调整得当,才可反映正常鱼讯。
二、所用饵料比重不对。饵料的比重不同可影响双耳在水中的沉降位置,如一开始使用比重小的饵使一饵触底一饵悬起,换上比重大的饵料则可能双饵均落底。因此换饵时前后比重不同,浮漂则应作相应调整,如换重饵则减铅皮,换轻饵增加铅皮。
三、主线和脑线过粗、过硬、弯曲、打结。由于主、脑线的切水性越好,线就非得越细不可。因此,尽量在保证钓组安全的情况下选择细线很重要。弯曲、打结的线很难准确反映出鱼讯,必须舍弃。
四、抛饵入水,尤其是满抛,未将钓竿向回抽压主线,或压水后未适当送回。抛饵入水只压水线不送回,会使浮漂至铅坠之间的水线呈斜线状态,不能及时反应鱼啄吸饵料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浮漂在水线送回后不再上升为准。
五、水下有暗流流动或受风浪作用上下水层互移。暗流的流动会推动线组使浮漂沉没或偏离钓点。有风天较浅的水域水的上层随风向移动,水的下层则向相反方向流动,垂钓时应尽量逆风钓,因为下风口饵料的有效成分会随水流向塘内扩散,有利于引鱼、聚鱼。侧风钓时浮漂会因水流作用缓慢下降或逆风漂移。
六、更换钓组上的某个部分,钓组未作相应调整。如更换型号不同的鱼钩、转环而浮漂与铅坠未作调整,浮漂的调目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整套钓组的灵敏度。
七、铅皮没压(卷)紧。未卷紧实的铅皮(包括内部加小片的铅坠),调整时气泡藏在铅皮层之间,待垂钓一段时间后由于提竿时水的冲压力会将气泡冲出,浮漂就会改变调目下沉,钓者会误以为浮漂“吃水”,而如果将浮漂事先浸泡一夜的话,基本不“吃水”或者很难察觉。只要调漂时迅速多抖几次竿,水流就会将铅皮层内的气泡冲出,这时调出的漂才比较精确。
八、水中有水草或藻类。当阳光照入水中使水中的水草和藻类产生氧气,这些氧气都是细小的,要仔细看才能分辨出来。它们在上升的同时会吸附在浮漂及钓组上,使其屡屡上升,钓者很难弄清其真相,产生错觉。这同水面有浮污一样,当你以为主线已经压下水了,其实由于水面浮污较水轻,还会托起钓线造成提竿乱线现象,是水中物质影响了钓组及浮漂的灵敏度。
九、调漂时主线未压入水。调漂时一定要和实钓时一样主线入水,待主线沉降到位后浮漂才调得准。因为主线的密度通常都比水的密度大,它的重应由浮漂来承担,所以主线入水非常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钓友把台钓应用于休闲钓场。然而,由于休闲池钓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新钓友用此法的钓效并不太理想。细细分析,他们常犯的错误大致有以下九种。一、浮漂调整不当。铅皮加得过多或或少,也就是对塘内鱼的吃食规律未在浮漂的调整上体现出来或表现不准确。
我在一口鱼塘钓鱼,右手边大约20米有一位钓友,他看我不时提竿有鱼中钩,就跑过来问我诀窍。我对他说:“鱼不动,人要动。我发现你长时间端着钓竿一动不动,这如何能行?”说这话时,是夏天。夏季,除去鲢鳙等少数种类的鱼儿之外,很多底层鱼如鲫、鲤等不是很好钓。
钓友们看到本文的标题时可能会说,钓鱼与标点符号风马牛不相及,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钓鱼与标点符号之间确实没有直接关系,但钓友们是否注意到,在垂钓过程中的一些浮漂动作与文中文的标点符号确实有很多相像之处,或者说简直就是标点符号在垂钓中的再现。如果不信,我就说给你
在自然水域野钓,鱼情、水情通常都会瞬息万变。钓友一开始钓况非常好,但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鱼口就逐渐变少,甚至消失。此时就需要开动脑筋多多思考,是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饵料状态、泳层设定、气压高低、钓点选位、浮漂灵敏度等。本文就以“浮钓钓法”为例,简单述说一下在自然
钓鱼中,我们都会用到钓竿,钓鱼时首先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抛竿。只有抛竿技术娴熟,才能够让你的钓获更有效。不同的人有着适合自己的抛竿方法,据钓鱼123的小编总结大概有五种比较常见的抛竿法,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①坐姿荡抛法:钓者稳坐于钓箱或小凳上,一手持竿,另
在钓友们刚刚接触钓鱼的时候,都认为调漂是最难掌握的了。不仅需要了解当地钓点的鱼情和水情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调出最适合的浮漂目数来。但是在调试浮漂的时候,往往又不太容易好掌握浮漂的平衡,不是有些高,就是有些低。本次小编就为钓友们带来了,台钓的五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