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钓友说,他在使用手竿时有时竿尖回不去,有时当中的某一节卡着回不去。最严重的一次是竿节被卡在桶内进不去出不来,差一点将竿毁了,幸好遇到一位懂行的人帮他将竿节弄了出来。他问我能不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卡节?卡节能预防吗?
现在绝大多数手竿都是由多节竿体装于一筒的套装式手竿,在出竿和收竿过程中如不小心,就会出现麻烦。在这里针对一些造成卡节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说一些个人的见解,供钓友参考。
在组装钓竿时,有些钓手使劲拔竿节,生怕竿节衔接不牢,结果造成收竿时竿节回不去。
另一现象就是装竿时某些竿节过松,在垂钓时遇上较大的鱼,与鱼对拉,这时过松的竿节就会被突然加力拉紧,结果造成竿节回不去。
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竿节回不去。如垂钓时遇上大鱼,未能及时地将竿扬起来,钓竿随鱼的拉拽低垂下去,与线成一直线,形成与鱼“拔河”的局面,就很可能造成钩失线断,收竿时竿节还回不去。
解决的方法:出竿拔出竿节时用力不可过猛,力度要适当,感到两节已严密接触、摇动时不发出任何响声即可。
如到有大鱼的地方垂钓,在竿柄端栓上失手绳是保险的,在抬不起竿的时候,可将竿抛入水中,靠失手绳的弹力与鱼周旋。待鱼乏之后,抬竿上鱼。
倒装竿节极可能毁竿。
有人因各种原因将各竿节都退出来,但是在回装时因疏忽大意错将某竿节的后端当前端插入竿筒内,同时又将后面的竿节顺装入桶内,造成插到半截就进不去。这时应退出进行检查,可这位钓友仍使劲往竿筒内插,怎么使劲也插不进去,这时他才想到退出竿节进行检查,但晚了,这顺装的竿节被倒装的竿节卡住,等于竿筒内两端都打上了楔子,既进不去也退不出来,极有可能招致毁竿。
为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在装竿节时一定要仔细分清前、后端。装竿时如发现插不进去,不能使劲硬插,要探明原因顺理解决。
装竿时未按顺序装造成卡节。
有些对钓竿不太熟悉的钓友在装竿时不急于抽出竿节,就将竿口前倾向下一倒,结果先出来的不是竿尖,于是又倒回去重来,经过几次来回出进,这竿尖不走“正道”(因为它尖细,钻到别的竿缝中去了),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还有一种同样卡节的原因。有些性急的人收竿时先从竿尖往下退,竿尖先沉到最底下,当后面的粗竿节下降后正落在竿尖的外面造成“夹节 ”。以上这两种卡节前者为不按顺序出竿造成,后者为不按顺序收竿造成。
怎样解决装手竿时的卡节?
出竿时应用手握住竿口,将竿前倾,并用食指和拇指挡在竿口处,只允许竿尖先出来,之后用竿尖带领以下各节依次被拔出来。捂竿口的手在各竿节深处时仍要按住不应出来的竿节。人家一看你用这种方式出竿,就知道你是行家。
收竿时的要领是:一手握住钓竿的底节(最下面的第一节),另只手握住上节竿的下端,轻轻拧动竿节,带松动后轻推竿节进入底节。之后按此方法将各竿节一次收回到竿筒中。
概括地说,出竿时一定先出竿尖,自上而下地拔出各节:手竿时一定要将最下面的第二竿节先收回,以后依次回收各竿节。
按以上方法组装或拆卸手竿,就不会出现卡节现象了。
有钓友说,他在使用手竿时有时竿尖回不去,有时当中的某一节卡着回不去。最严重的一次是竿节被卡在桶内进不去出不来,差一点将竿毁了,幸好遇到一位懂行的人帮他将竿节弄了出来。他问我能不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卡节?卡节能预防吗?现在绝大多数手竿都是由多节竿体装于一筒的
垂钓时,脑线互缠是很烦人的,所以钓友们都在设法加以改进。笔者认为加一硬塑管,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法。其关键物件就是太空豆或星漂用后所剩的钢丝,届时选用最细的为好。首先是选有一定强度的硬塑料管或有机玻璃管,其管亦以细为好,可选用小孩所食用的一种棒棒糖的空心塑料柄为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钓者在自然水域垂钓也一样,就是根据天时、地利、水情、鱼情等情况,而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周密筹划和行动保持战略主动,胜利的条件更充分,才能保持每次垂钓都有所获。1.视气候与鱼情灵活施钓在立秋之后,暑气尚未全消,热天较多,水温仍然很
笔者在多年的垂钓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独特的钓花、白鲢和草鱼的好方法——两用漏斗空钩。现在分享给各位钓友。该方法适用于中上层水体浮钓,特别适合钓大塘、堰和水库等深水区。一用浮钓花、白鲢效果特佳;二用浮钓草鱼效果也很好。一、钓具使用根据所钓水域的水面宽度和水位深度
台钓与野钓是现在钓鱼界流行的两种钓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能否二者结合,优劣互补,达到“双剑合璧”的奇效?笔者认为大有空间可为。台钓一般喜用双钩、长子线、大坠、大漂。台钓讲究流速、流量。流速是指静水,或是流水。流速差太大,台钓由于短竿,线长,取坐式,不好掌控。
山间丘陵水库中的鱼通常开口较平原的小水库晚一些,尤其是鲤鱼。所以我每年都要等到6月中旬以后,玉米苗有半米高了才会进山。谁都不愿冒着“空军”的危险白跑那么远的路。今年第一次进山,我虽然心里有准备,但还是被小鱼折磨得几近崩溃。闹钩的小鱼多到什么程度呢?挂饵后浮标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