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不仅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对于垂钓者来说也是垂钓旺季,有挑战就有收获,要想在这最佳的季节中获得好钓绩,笔者在结合多年的各种水域中施钓的感悟认为掌握以下五选择,定能在金秋垂钓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一、灵活选择出钓时间
随着秋季六个节气的天气变化,初秋,气温依然炎热应选择多云、阴天和早晨、傍晚时分施钓;仲秋节气,天气开始转凉,早晚温差大,可选择多云,阴天和晴朗天气,北风2-3级最佳,并可全天施钓;深秋霜降前后,气温一般降至15℃-20℃,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法。此时是鱼类越冬的一次摄食旺盛期,钓者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挑战秋钓,此时鱼儿极易中钩。
二、钓位的选择
渔谚曰:“春钓浅,夏钓荫。秋钓潭,冬钓阳。”实践证明,仲秋后,受气温水温的影响,深水域易聚鱼,中鱼率高,鱼大好钓取。在选择大面积水域时如江湖的流水缓流处,堤坝的凹凸处深浅水域的交界处、桥墩和石缝处、闸口处,自然水域小水塘中的残树桩、废房基处、残留水草间隙处、村口鱼塘的洗刷处、溪沟河流的坑洼、荷塘的开阔处,这些地方都是鱼类觅食藏身避寒的天然好场所。选择这些地方投食下钩,鱼吃钩率高、钓获大鱼的几率也高。
三、诱钓饵的选择
随着入秋后天气变化水温降低,尤其是当地表温度的下降,鱼类也将随气温水温的变化而改变其生活的食性,加大食欲,就是为了越冬做好储存体内营养和热能的准备。这是鱼类生存的自然习性,尤其是大鱼,觅食积极,因此诱钓饵的选择十分重要。此时选饵,多以浓腥型或浓香型及谷类香型的诱钓饵为主。在大面积低水温中施钓要打重窝,可在诱饵中加入动物肝脏,能加快诱鱼率和上钩率,效果不错,钓友们不妨一试。
四、钓组的搭配与选择
鱼儿进入金秋后的育肥期,鱼体肥壮,挣扎力强,吃钩动作大。为了避免上钩后的鱼儿在遛鱼中折竿断线,钓组、钓竿要从实际施钓水域、鱼体大小和最大个体重量多少来选择钓组。不是一味地将钓组选择越大越好,只有从实际出发选用既有敏感性又有坚韧性的钓组,才能在实践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好的效果。如在天气水温偏低将鱼儿觅食率减弱,游动减少,挣扎力减弱情况下,此时将钓组也要随时改小,以适应鱼类的食性变化,以求得最佳信号传递和施钓效果。
五、选择灵活应变的技巧钓法
秋季温差大,众所周知,鱼儿是变温性极强的动物,施钓方法也因变化而变化,特别是进入深秋施钓中可采取多种钓法。无论在江河湖泊、精养鱼塘、自然水域、沟溪施钓中都要多打几个窝,远近深浅相结合。阴天以深2米钓近岸3米左右,晴天以浅1.5米钓远5米左右,底钓、悬坠钓,拉饵搓饵灵活运用,活饵静守,多点施钓、引逗钓相结合。随着鱼变而变以技巧取胜,是金秋施钓获鱼的窍门。
秋季不仅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对于垂钓者来说也是垂钓旺季,有挑战就有收获,要想在这最佳的季节中获得好钓绩,笔者在结合多年的各种水域中施钓的感悟认为掌握以下五选择,定能在金秋垂钓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一、灵活选择出钓时间随着秋季六个节气的天气变化,初秋,气温依
进入晚秋后,天气转凉,气温明显下降,水温自然也随之降低。此时鱼受水温制约,活动量有所减少,但觅食的欲望依然很强。垂钓时只要关注气象变化,把握钓点转换,钓饵荤素兼备,钓法制作动态,获鱼量肯定不会少于夏天。一、关注气象变化晚秋时节,天气变幻莫测,气温时高时低。有时
仲秋后,鱼类进入了继春天之后的第二个旺食节气,是钓鱼的最好时段。有利条件主要表现是“四个适”:一是温度适宜。众所周知,天时是制约钓鱼活动的首要因素,钓者能不能钓到鱼,天气的温度起着重要作用。如中原地区在白露、秋分时节,气温适宜,水温也降到适合鱼类生存的16℃-
虽然仲晚秋是钓鱼的黄金时节,但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鱼活动的,尤其是在水深面广的水库。因其近岸深浅不一,水底地形地貌又复杂多变,选择不到好的位置,也是钓不多少鱼的。在钓鱼界,历来有“三分钓技,七分钓点”之说,就充分说明了钓鱼位置对鱼获的重要性。经验告诉我们,选择
秋天,是鱼类活动觅食最活跃的时段,这个时段给钓鱼人提供了垂钓的极佳环境,但也是小杂鱼闹漂最厉害的时候。在平时的垂钓中,经常遇到烦人的小杂鱼闹得浮漂东倒西歪,有时浮漂还未到底,钩上的饵料就被小杂鱼拉着乱跑。对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办法应对,效果不错,提供给钓友在
一、秋钓草眼钓鱼不钓草,等鱼瞎胡跑,同样在秋季适用。根据实钓经验,草鱼、鲫鱼喜欢游至杂草中,但往往在它们隐藏的水域上面还有一小片无草区,只要找到水域草丛中有块无草的水面再次垂钓,则收获会大大提高。二、秋钓潭随着气温的下降,鱼儿会向深水游动。因为,地温是热的,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