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最近,我使用6.3米长竿、4号伊势尼鱼钩,主钓鲫鱼和小青鱼,中鱼率尚可,脱钩率较高,提竿时有重感,但瞬间就没了,或者是遛了两圈后鱼就掉了。几次下来,跑的鱼比获的鱼还多。我总结了一下,黑标时跑鱼少,多数跑鱼都出现在送标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这位钓友的子线一定很长,起码超过20厘米,而且钓得钝了,或者是浮标标尾过粗,浮力过大造成的。这是新手调标的常见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标相,并且能中鱼,但是跑鱼率高,说明提竿时机把握得不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就是,浮标信号的表达滞后了,即鱼吃饵的动作没在第一时间反应在浮标上,鱼的吃饵动作继续时,浮标才开始有信号,此时鱼很可能已经发觉异常,准备吐钩,这种情况下提竿虽然会中鱼,但是鱼已经开始吐钩,所以钩得较浅,手上刚有重感鱼就脱钩而去。
用长子线悬坠钓,钓的就是灵敏度,钓钝就意味着至少有一根子线弯曲了,子线弯曲时,钩和饵的重量未作用在浮标上,鱼叼着鱼饵上行的过程浮标不会有反应,只有上行到接近于两个子线的高度时才会拖动铅坠,浮标才开始上升,这时提竿就会发生上述情况。黑标中鱼率高也佐证着这一推论,同样是子线弯曲,鱼吃饵入口后转身离开,发生很小的位移拉直子线,浮标就会出现动作,所以黑标时及时提竿,跑鱼率就低。
浮标的标尾浮力过大也会出现上述情况,就算钓得很灵也会出现。钓鲫鱼的饵小,标尾的浮力大,一粒鱼饵能压下去多少浮标?假设是半目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浮标上升半目就有一颗鱼饵的重量消失了,很可能就是被送标鱼含在了嘴里。如果不提竿,鱼带着鱼饵继续上行,直到高出铅坠一个子线的长度才会拖动铅坠,使浮标出现大幅的送标动作,此时浮标的表现似乎恰到好处,其实却已经晚了。
解决的办法——要么钓灵,要么更换灵敏度高的浮标。
作为新手,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钓组,并且以此为基础,慢慢学会钓钝。什么情况下钝到什么程度,应该在浮标出现哪种标相时提竿,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慢慢来。
提问:最近,我使用6.3米长竿、4号伊势尼鱼钩,主钓鲫鱼和小青鱼,中鱼率尚可,脱钩率较高,提竿时有重感,但瞬间就没了,或者是遛了两圈后鱼就掉了。几次下来,跑的鱼比获的鱼还多。我总结了一下,黑标时跑鱼少,多数跑鱼都出现在送标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回答:这位钓友的子
一、悬坠钓法的实用钓组悬坠钓法的钓组是由钓竿、主线、浮漂、铅坠、双钩组成的能够独立应用于钓鱼的配置。常见的钓组有小鱼钓组和大鱼钓组两种,用于不同的水情、鱼情,前者多用于竞技钓鱼,后者主要为休闲钓鱼所使用。1.小鱼钓组小鱼钓组是由小钩细线、小铅坠、小浮漂等钓具元
“立夏”过后,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气温、水温都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到了“伏天”,副热带高压暖湿气流不断入侵,在暖湿气流的影响下,空气湿度大,天气变得越来越闷热。因大气压低,导致水中的溶解氧降低,再就是水温越高水中含氧量就越低。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水体中的溶解
季是钓鲫的最好季节,因气温、水温低,小杂鱼闹得少,且野外堰、水库鲫鱼吃口较轻、口实,如何好中鱼,调漂是垂钓中的关键之一,结合近年来的冬钓经验,谈谈冬季钓鲫调漂之心得,与钓友分享指教。冬天野外钓鲫主要地点是野外水库、堰塘等地,一般说这季节的水库、塘中水面小、无草
很多时候,看到一些钓鱼高手,漂不动也上鱼,佩服得不行。后来自己的钓技提高了,偶尔也能“漂不动也上鱼”。有时候是感觉,有时候却是有意为之,也与周围钓友讨论过这一现象,各有看法,但都碰到过,但是这“漂不动也上鱼”的快乐却不足为外人道也。下面仅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有
一、找底给钓组装上铅坠,“坠+钩+浮漂之下的线”的重力应大于浮漂的浮力。抛线进入钓点水域,这时线组和浮漂都潜入水中。然后提竿上岸,向上调动浮漂在钓线上的位置,再次抛线入水,看浮漂是否露出水面,如果没有,再提竿上岸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漂目”露出水面为止。这时铅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