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对黑坑超级不喜欢,可现今野钓资源愈发匮乏,莫说有鱼可钓,就算找个晒鱼竿的野钓场都难。于是我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黑坑,一观察不要紧,黑坑也有戏!
我讨厌黑坑无无非有两个理由:一是钓鱼的感觉,黑坑里被折腾得半死不活的鱼毫无力气可言,上钩后一个S形的路线就轻飘飘地进了抄网,没意思。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多,为了钓几条鱼,人挨着人、浮标挨着浮标,岸边拥挤不堪,没有垂钓本该有的休闲清静,也没意思。只是苦于野钓资源少,我才不得已关注了黑坑。
看着各个钓鱼群里关于放鱼的信息,我无可奈何地跨上摩托车,自己去寻找。10天下来,跑了几百公里,心理也有谱了,我发现有两种可以玩一玩。一种是被钓败了的黑坑。这种黑坑曾经繁荣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变得不景气,不再放鱼疏于管理,里面只剩一些被钓滑了的库底子,不仅少而且难钓,自然无人问津。另一种是老板“超级黑”的黑坑,有道是“打老鼠还要舍出一小块肉皮”,这类老板在鱼塘里放几条鱼就敢宣布开竿,但钓友不傻,钓不到鱼转身走人,一传十、十传百,这类黑坑就上了黑名单,没了人气也就不会景气。
总结起来,这两种黑坑有两点相似之处。第一,它有鱼,但是少。鲫鱼等繁殖能力较强的鱼类已经在塘子里繁殖了一代或几代,也就是说,坑里有一定数量的小鲫鱼;第二,它没人钓,够清静。这点很重要,钓鱼图的就是这份宁静。有鱼在水中游,还没人打扰,这种地方就值得一钓。
接下来就是开始实施行动,我首先按照印象中的排名,逐一去验证筛选。一番验证下来,我又有了新发现:无论是黑坑还是鱼塘,都存在水源的问题。众所周知,一条溪流般的小河往往会在其左右孕育出很多鱼塘,而纯野外的鱼资源已经枯竭,于是处在鱼塘、溪流共生的环境中的野鱼资源有幸得到了保存。虽然野河被电打、被网捕,水中似乎连只青蛙都不剩,但是“种子”留存了下来。鱼塘最初引用野河中的水,野生的鱼卵及幼鱼随着水流来到塘中并定居下来,当它们长大后,它们的后代又在涨水的时候随着鱼塘放水的水流回到它们祖先的出生地,并有机会漂流到下一个鱼塘去定居繁衍。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上游鱼塘内有的野生鱼种,下游的池塘也有,只是数量不等,通常时间久的塘子密度会大一些,有的甚至库存很大,连鱼塘主人都不清楚。我曾沿着发源于吉林两座水库的两条小河一路披荆斩棘追到了辽宁境内,对河边开竿的鱼塘来了一次彻底的扫荡,其中的一条小河里曾经有马口鱼,于是周遭的塘子里就顺理成章地也有了这种稀少的鱼种;另一条小河里则有鲇鱼,鲇鱼在深不过一两尺,宽不过几米的小河里很难长大,但是来到了坑塘不但有机会长大,有的还子孙满堂、家族繁荣。另外,这些坑塘里面都有一定数量的鲫鱼。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就可以对这些塘子有针对性地挨个点名了。
春天,刚刚开河的时候,别人都认为只能钓鲫鱼,其实不然,马口鱼开口更早,只是这种鱼比较少,成不了大众垂钓的主要对象鱼,所以才没受到过多的关注。其实,它们是最早开始密集上钩的鱼种。从冰面化开到可以抛进鱼竿,它们就已经饥肠辘辘毫不掩饰地张开大嘴展现“吃货”的风采了。如果钓一两重的鲫鱼都会玩得兴高采烈,那么钓二两重的马口鱼会是什么心情?钓这种稀少的鱼种,不仅欣欣然,还有一种贵族般的享受呢!钓马口的季节已过去,野生鲤鱼还处在食欲的恢复期,别人依旧在钓鲫鱼,可别忘了,这时候鲇鱼该开口了,同样是野生鱼,同样是少见的鱼种,于是又钓得欢天喜地不亦乐乎。
进入6月份,钓鱼的黄金季节也就来了,当别人还在纠结去处的时候,咱们完全可以按照需要来选择鱼塘,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丰收,但起码不空军,凭着对这些坑塘的了解,总会有收获的。哪个塘子的哪个钓位有多深,能钓到什么鱼、用多长的鱼竿,这些钓鱼须知的信息都了然于胸,省去了很多探索的过程。又因为钓鱼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钓友们更加分散,几乎没有竞争,不论去的多晚都能一个人包场,整个鱼塘到处都是自己的钓位,想在哪钓就在哪钓,只要看着像是有鱼的位置都可以放心地打一把窝子,然后轮换着钓,不用担心自己成为“流氓”,也不用担心被“流氓钓”,这种无拘无束的惬意正是野钓的意境,好比盆景和大树,盆景虽小却浓缩了大树的风格,黑坑也是,面积虽然小,里面却也有乾坤。
另外,败落了的黑坑里虽然是以曾经的养殖鱼为主,但是许久不投饲料,鱼的食性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众所周知,抠坑时鱼儿非常重要,在甲处屡试不爽的鱼饵在乙处未必灵光。同样是那些鱼,野化了一段时间后它们却不挑食了,香的、腥的、杂七杂八的都好使,剩下了很多成本。鱼不但胃口好,标相也好,和它们的野生同类毫无二致,有气无力的半目现象根本没有,浮标都是大起大落,看着舒服,遛着过瘾。
把这些塘子玩熟了,自然就会有回报,这点和野钓相同,钓熟悉的水库总会比别人钓得多。一旦到了秋天,钓到的就不仅仅是鱼了,还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亲身的感受,掌握鱼塘的变化,哪个是潜力股能成为第二年重点光顾的对象也就提前清晰起来了。
说实话,我对黑坑超级不喜欢,可现今野钓资源愈发匮乏,莫说有鱼可钓,就算找个晒鱼竿的野钓场都难。于是我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黑坑,一观察不要紧,黑坑也有戏!我讨厌黑坑无无非有两个理由:一是钓鱼的感觉,黑坑里被折腾得半死不活的鱼毫无力气可言,上钩后一个S形的路线就轻飘飘
一、选择合适的钓法,准确找底钓黑坑和打竞技一样,找底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我们在找底时主要是看水底有没有酱层,这直接决定钓饵的形态及钓法的运用。在水底没有酱层的情况下,双钩在水底的状态是下钩塘底,上钩触底,钓饵以松散状态为最佳。所谓“松散”的标准是用三根手指用力捏
一、钓位宜静不宜吵在黑坑放鱼当天,鱼群对新环境比较陌生,有时还会出现暂时扎堆聚于某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水位较浅且无人垂钓的边角地带,最容易形成鱼窝。所以,当新鱼投放不久时,我们只要感觉自己的钓点附近没有鱼口,最好还是先拿着钓竿、端着饵盒围着黑坑转一转,当发现哪
说起黑坑,广大钓友一定都非常熟悉。直白地说,黑坑就是钓友们和塘主斗智斗勇的战场。塘主把商品鱼投放到鱼塘供钓鱼人垂钓,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黑坑边上人头攒动,钓友们个个凝神聚气,频频挥竿,但结果却是有人爆护有人“空军”。在我看来,黑坑垂钓与我们平时进行的野外休闲垂钓
钓鱼这条路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尤其是在遇到比自己钓技高超的钓友时,一定要虚心向其请教,久而久之自身的钓技才会有所突破。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位坑冠钓友的钓组搭配方法。一次我陪钓友到黑坑钓鱼,在塘边开饵、调漂准备完毕后,钓了2个小时就吃了一口还是空枪。但是看到旁边的
无论家塘抑或野塘,水质变肥通常有四个原因:一是经常往塘里投放禽畜粪便,靠繁殖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喂鱼;二是水面不大,水藻过多,水生植物腐烂,导致腐殖质增多;三是既无进水口也无出水口,一潭死水,水体长期得不到更新代谢,致使水色变绿、浑浊,能见度差;四是周边有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