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颗粒也称蘸颗粒、粒蘸。
喂颗粒饲料的池塘,鱼对饵料的形、色、味和投放时间形成记忆。在大小鱼都有的池塘,鱼聚窝都是大鱼先占窝,小鱼被排斥在外,待大鱼吃饱了离开了才有机会。于是形成大鱼吃颗粒、食用硬饵,轮到小鱼就是收拾残饵,搜索散落的碎屑了。于是钓大鱼用颗粒,装饵方法是在颗粒饵料上套一个小橡皮圈,然后用钩钩住。然后一是装饵太慢,二是一钩挂一颗或两颗要配合撒颗粒才行,可是形、味、色相同,诱饵撒多了面积大,数百或上千颗颗粒鱼得一颗一颗吃,轮到吃钩上的颗粒至少要半个小时后。
粘颗粒是在“麻团”“粘小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鱼据形辨食的习惯,开袋后先取小袋粉饵兑水手搓饵上钩,然后埋于颗粒中二次上饵,形成外粘颗粒,并可视鱼的大小多粘或少粘。“麻团”、“粘小米”由蘸饵而来,蘸饵粘粉末,入水后外面的粉末溶散了,起诱鱼作用。“小米”是颗粒,内芯搓较粘的麸类饵后埋入小米,需配合挤捏压才形成麻团。粘颗粒有两种颗粒,一种是微粒,类似“小米”;一种是特殊成型,直径44×5.5毫米、直径2.5×4毫米,比喂鱼的颗粒饲料小,粘时用并拢的四指稍作拍打或挤压。
粉状商品饵的四个缺点:饵溶散快钩到不了底、招小鱼、鱼讯弱、留不住鱼,用粘颗粒,四个问题一招解决。
粘颗粒也称蘸颗粒、粒蘸。喂颗粒饲料的池塘,鱼对饵料的形、色、味和投放时间形成记忆。在大小鱼都有的池塘,鱼聚窝都是大鱼先占窝,小鱼被排斥在外,待大鱼吃饱了离开了才有机会。于是形成大鱼吃颗粒、食用硬饵,轮到小鱼就是收拾残饵,搜索散落的碎屑了。于是钓大鱼用颗粒,装饵
鱼吃什么是由它生活的环境决定的。自然水域,掠食性鱼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上、下颌无齿,体表被覆瓦状圆鳞的鲤鱼、鲫鱼杂食,既食水蚯蚓、虾、摇蚊幼虫,也吃藻类和植物碎片。草鱼、鳊鱼幼食动物性饵料,成鱼后主食高等水生植物。食性不同,钓掠食性鱼类用小鱼、虾、蚌肉、
为什么稍加以发酵的旧鱼饵加上新饵,在垂钓中能引起极快、极好的诱鱼效果呢?原因可能有这样三个方面:1、首先是因为“旧饵”实际上是为钓对象鱼精选配制的饵料,它经过稍加发酵,是将混合了的各种饵料再进行化合,如果说原调配的饵料是物理上的混合,那么,经过发酵则是将这些混
在我们钓鱼人队伍里有一句俗话:“三分钓技七分饵料”,它说明饵料在整个钓鱼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于是,不少的钓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手段搜寻“祖传秘方”,配制“绝杀饵”,购买进口饵料,但通过一段时期的使用,效果往往并没有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好,即使自己陷入很茫
寒梅粉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无味。作用:粘合,用于调整饵料状态,增强黏度,降低雾化。因配方不同,取颗粒粉兑水搅拌后捏散炮抛钩,有的下行50厘米饵料散尽,黏一点离底20厘米尚有残饵附钩。原塘颗粒盛行后,除休闲钓鱼用它打窝外,竞技钓鱼无论主诱主钓都是颗粒粉。然而招鱼
垂钓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任何环节出了纰漏都将影响全局。其中钓饵运用是否得当,更是事关收获多寡,不仅要选好饵还要会用饵,应因时因地因情灵活变通,活用钓饵。一、随天变。天气变化对钓鱼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冬季,此阶段钓效好与坏,钓饵的灵与不灵直接接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