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仲夏季节,本地最高气温正常维持在30℃左右。某一日,适逢前一天下雨,这一天又阴有小雨,感觉鱼儿应该有口,因此我中午过后急忙赶到鱼塘边。结果这天下午鱼儿特别乖巧,口很轻,浮漂无论下沉还是上送,挥竿即中,到下午18点多,上鱼超过40尾,我非常难得地爽了一把。
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进入夏季,如果不以鲢鳙为对象鱼,瞄准的是鲫鱼、鲤鱼等底层鱼,一般来说很难有较理想的鱼获。但这一天为什么我能鱼获颇丰呢?分析下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选对了天气
夏季对鱼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高温。如果气温偏高,那么水中极容易出现缺氧现象,鱼儿可能浮头;即使没有浮头,也很可能因为身体不适而无心觅食。这样的天气,即便是美味佳肴搁在嘴边,鱼儿也未必会尝一口。而我出钓的这一天,前一天下雨,气温有所下降;第二天依然是阴天小雨,气温没有回升。气温下降,水温也跟着下降,当水温下降到让鱼儿感到比较舒适的温度时,其摄食欲望自然比较强烈。
二、选对了钓点
我选择的钓点在一户人家屋后,河岸上有成片的芦苇。我挨着芦苇,在靠近河岸,大约距离河岸只有不到2米、水深不过80厘米的地方下竿。有芦苇有水草的地方,对于天生胆小的鲫鱼来说,乃是最理想不过的藏身地;同时,这里的各种水虫也要更多一些,所以鱼儿自然爱在这些地方嬉戏、觅食。因为是雨后,浅水处水温的下降速度比深水处更快一些,所以这里相对而言要凉爽一些,鱼儿更多也在情理之中。
三、选对了钓法
因为下竿的地方较浅,悬坠钓不甚合适,所以我要果断改用传统钓,传统钓浅水的动静比悬坠钓要小,对水下鱼儿的惊扰自然也小。我在使用传统钓的过程中,又吸取了悬坠钓的长处,那就是用饵料挂钩。饵料挂钩的好处是:芳香浓郁,留鱼持久。当我如悬坠钓一般频繁提竿时,即便无鱼咬钩,也可以让从鱼钩上掉落的饵料起到诱鱼的效果。钓竿我用的是3.6米,提竿更迅速、更利落。
四、窝料和饵料“适销对路”
我打窝用的是“酒米”,这款窝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发现在这附近几个鱼塘里的效果比其他窝料好。配方:腥味版九一八、速攻、麝香红鲫按2:2:1调制。和好的饵料闻上去不仅腥味十足,还有股子淡淡的香味。说的夸张点,就连人闻,都不免想尝一尝,何况是鱼?
一年四季中,就钓鲫鱼来说,夏季或许是最淡的一季。不过,假如我们能够对垂钓的鱼塘和鱼多一些了解和分析,采取组合拳出击的话,那么理想的鱼获并不是难事———我的这次经历就是证明。
进入仲夏季节,本地最高气温正常维持在30℃左右。某一日,适逢前一天下雨,这一天又阴有小雨,感觉鱼儿应该有口,因此我中午过后急忙赶到鱼塘边。结果这天下午鱼儿特别乖巧,口很轻,浮漂无论下沉还是上送,挥竿即中,到下午18点多,上鱼超过40尾,我非常难得地爽了一把。很
立夏后,按节气划分进入了夏天。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上升的很快,鲫鱼基本繁殖结束,分散成三五尾的小群体四处游动寻找食物。鲫鱼恋草,水草处就是钓鲫鱼的好地方,尤其是一些老年钓手,更是非水草不钓。鲫鱼生性胆小易受惊吓,没有水草水温水域,鲫鱼的种群数
伴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开始逐渐升高,各种鱼类也开始相继觅食,近期我和朋友前往一处远离市区的山间水库钓鱼。当时的气温并不稳定,北风4~5级。在夏季,北方钓鱼人主要以钓鲫鱼为主,我听朋友说这座水库中的小鲫鱼密度很大,但是白鲦的密度也十分惊人,他每次来这里施钓,饵料
盘锦市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境内多芦苇坑塘,素有“湿地之都、鹤乡、油城”之称。这里星罗棋布的坑塘,由于水质清澈且密布芦苇,食物资源丰富,鲫鱼都是金灿灿的鳞片、肥嘟嘟的身材,成为当地和邻近钓友的天然钓场。每年春天从芦苇发芽开始,成群结队的钓友纷纷前往
近些年来,季春大多以晴好天气为主,尤其是到了清明、谷雨时节,晴朗的天气更是多见,“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已经很难见到了。季春中上午的气温大多在二十五六摄氏度,高时甚至达三十摄氏度以上,而夜间的气温多在十摄氏度左右,昼夜温差达十五六摄氏度,有时甚至达二十多摄氏度
在离笔者单位不足500米远的地方有一口水塘,面积30亩左右,南宽北窄,是修火车道和高速公路取土后遗留下来的,浅处不足1米,深处却有七八米深。原来有人放养过鲢、鳙、鲤等鱼,因两三年就会干一次塘(多少还有点水),已经多年没有人放养鱼苗了。这样的小水塘沿路就有十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