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们在垂钓大水库,想必都会因为水库的水域面积过大,不知道应该选择哪里为钓点而烦恼过吧。下面就把我作钓大水库的亲身经历展现给广大的钓友们,希望可以对大家在钓鱼的道路上有所帮助。
2015年4月20日晚8点半。接朋友老王电话说明天钓鱼,你说这消息给的也太晚了啊,第二天钓鱼,这还什么都没准备,不是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吗,这可怎么办啊。二话没说,骑上我的宝马,10分钟之内跑了4家鱼具店,3家关门,一家开门还没有红虫卖,只有蚯蚓,没办法先买点再说吧,这边给新浦的朋友打电话,要他想办法到当地鱼具店看看(听说那边晚上10点关门)。底食还是上次空军时的存货。
过程简述:
早上4点30分出发,走东海向东方向。我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特别是快到钓点时,停车下来又徒步走了有1000米,而且没有路,7点30分到达钓点,是个大水库。收费每人每天50元,不谈价,爱钓不钓。这也太贵啦,钓鱼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收费这么高的,钱到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么大的水库,哪里是藏鱼的地方?,能不能过上瘾,一肚子的疑惑。
说归说,那么远的跑来了,钱也交了,只有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结果了。我是老招数,先多打窝,且窝与窝之间间隔比较远,有的甚至几百米,看哪个窝子上鱼,就用那个窝子,共打了5个窝子,8点正式开始出竿。前4个窝子均没有口,到第5个窝子时人品大暴发,钩子下去浮漂就上浮,4两重的板板直接飞上岸。
接下来就是一条板板,且没有低于3两的,这一个窝子上了18条板板,另有一条1两左右的放生,由于库边是浅水滩,只有穿上长筒雨鞋下到水里,钓60-70公分深的地方。一个窝子是不够的,我又打了2个窝子试试,又找到了一个有鱼的窝子。全天就在这两个窝子来回走钓,4点钟收拾竿走人。总鱼获大概有35斤左右。
垂钓参数:
[时间]:2015年4月21日。[人物]:好朋友4人。[地点]:一无名水库。[钓法]:七星漂传统钓、竿长11米。[钩型]:6号伊势尼朝天钩。[线径]:2.5号通线。[底窝]:自制中药酒泡料。[钓饵]:红虫。 [温度]:连云港8度到20度。[天气]:多云。[风力]:4-5级。[水深]:0.7米左右。[鱼获]:35斤左右。
小结:1、春天钓鱼,鱼还是在浅水,特别是浅水有水草的地方。2、个人认为野钓一开始就是要多打窝子,要找鱼。第一轮或第二轮不上鱼的窝子要果断放弃。上鱼的窝子有两到三个就够了。3、大水面垂钓浅滩时,如遇括大风,底料要用颗料状较多的底料,不易被风浪打走。4、风浪大,星漂不易看清的情况下,要采取在窝子附近拖钓的方法效果较好。我当天的渔获大多是拖钓上来的。清风明月本无价,碧水青山皆有情。
时间到,准备出发。
到达钓点取渔具。
水库的部分水面。
箭头下是我朋友。圈圈的地方是我最给力的钓位。
第一条板板拍照留着纪念。
这是一个窝子一次上的板板。
这条比较大,与我42码的大脚有一比。
等待着曝护。
圈圈的位置是我第二个黄金钓位。电线杆与草的中间。
这条有点害羞。
这条比刚才的那条还要大。
这是集体照。养在池子里的第二天晚上拍的,只是渔获的部分。
钓友们在垂钓大水库,想必都会因为水库的水域面积过大,不知道应该选择哪里为钓点而烦恼过吧。下面就把我作钓大水库的亲身经历展现给广大的钓友们,希望可以对大家在钓鱼的道路上有所帮助。2015年4月20日晚8点半。接朋友老王电话说明天钓鱼,你说这消息给的也太晚了啊,第
由于听说一个星期的鱼情都不是很好,晚上夜钓也不好。这下奇了怪了,难道有人电鱼还是其他的,这个不敢保证没有,还有其他网鱼什么的,而且连续的几天最高温度都在26-28度左右,退水厉害,鱼可能也要个适应过程。这些都是因素,关键还是看钓法,我觉得还是得赶早,饵料要清淡
听闻白龙湖最近筏钓不错,且有朋友钓了条米翘。虽然刚从万峰湖筏钓回来,但作为喜欢筏钓的人来说,是听不得这个的。立即组队出发,1个小时时间,三人成行立即出发--标点白龙湖,剑指米翘!出发之时,又有2人加入战斗序列。成都到白龙湖接待码头3个多钟头,但由于刚刚驾车万峰
有钓龄的老钓鱼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童年的钓鱼回忆。有机会拿出时间再故地重游一次,那绝对有着说不出的感慨。这次就和广大的钓友们一起分享一下,我对童年钓鱼之地的游钓之行吧。小农老家,宁波慈城。古镇西北处,有座大水库。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三面环山,无任何工业污染。
最近天气的倒春寒,想必是让大家都受了不少苦吧。这样的天气对于钓鱼人来说,可谓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温度变化太大,出钓渔获往往都不是很理想。在终于熬过寒冬,期盼着气温渐渐升高,鱼儿开口之际能够爽钓一番时,却遇到了这样的天气,自然是会感觉有些受挫。不过好在有时
日渐繁忙的生活节奏,一直在督促着人们往前赶,这其中必然会身心疲惫不堪。此时就需要停下来调节一下身心,以迎接明天更加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我们钓鱼人来说,出钓就是最好的缓解方法!忙碌的4月份,很累的4月,按照日程安排,我在4月份基本没有钓鱼时间了,无论是单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