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和侄子及一位朋友一行三人,再次来到故县水库。钓点仍然是前几次的老地方---苹果园。搭好营地,布置好阵地,天已经不早了。当夜下起小雨,而且一夜未停,夜钓是不行了,只得早早钻进帐篷睡觉。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帐篷边,一夜之间长出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蘑菇:
雨后的早晨:
我们的营地:
海竿阵地:
手竿阵地:
整个一天,出鱼不是很好,就连过去下钩就上的白条,也无影无踪。侄子做的一手好饭,本来计划中午要做的清炖鱼,也成了无米之炊,呵呵。希望就在当天晚上了。
下午,钓位旁来了两个钓鱼的当地妇女。农村妇女钓鱼,本来就不多,结伙来钓鱼的,还是头一次见:
可惜一下午,两个人一无所获。上图中那个老汉,我们已见过多次,看样子是这两位的“师傅”。本来一个人在远处钓,看见她们来了,专门过来帮助打窝,调漂。不过“师傅”最后也是空手。
鱼不上钩,还是继续看景色吧:
手竿底钓不好,晚上改成了浮钓。用5.4米手竿,3号主线,2号子线,7号依势尼双钩。颗粒饲料粉用水拌后打窝,钓饵是“浮钓鲢鳙”商品饵。连续打竿半个小时后,浮漂有了反映。多次调整水线,终于中鱼,是一条5斤左右的花鲢。接着陆续又上几条。“浮钓鲢鳙”只有一袋,还是过去打开过的,用完以后,从包里翻出一袋“雪花粉”,加上一点“蒜粉”,继续抛竿。
可能换了新饵,鱼儿不适应,很长时间浮漂没有动静。继续调整水线,从1米多陆续加到2。5米。忽然,浮漂一个有力下顿,抽,中了!水下之物明显和刚才的份量不一样。开始时候还在慢悠悠游动,后来突然发力,向远处深水扎去。手里这把竿,属于超硬的,过去擒鲢鱼无数,竿梢从来没有入过水,这次大部分竿体,都进入水中。好在局面还在可掌控之内,外窜,带回,再外窜,再带回。十几分钟过去,鱼终于亮出肚皮,早就等在旁边的侄子,随着我一声“抄”,一下把它兜进网内。
这是一条花鲢,第二天称重14斤整。这个重量,刷新了我手竿野钓单尾重记录。
侄子要和它合个影:
海竿夜里也上了3条鲳鱼。
精彩的一幕在天亮后。六点,我刚出帐篷,听到海竿那里传来“吱吱”声,一看,发现一支海竿正在缓缓鞠躬。有戏!快步走过去,紧泻力,扬竿,呵呵,不小!感觉钓线那头牵着一个活动的重物,扬竿,收线,再扬竿,再收线,离岸边越来越近了。从大鱼的反应,判断是草鱼,因为草鱼最初的反应有点象鲢鱼,是比较迟缓的,不过,等它感觉到危险,外逃的冲力也是比较大的。果然,快接近岸边时,大鱼突然开始发力,向外冲去。我这里早有准备,快速调松泻力,同时紧紧带住竿。鱼线吱吱地向外泻出。等鱼的力量稍有减弱,马上接着收线。如此反复多次,大鱼终于逐渐浮出水面。只见清水碧波里,一条大草鱼晃动着矫健的身姿,离岸边越来越近。突然,大鱼一个转身,再次向深水扎去。又是一轮反复拉锯的过程。最后,终于翻起肚皮,滑到了岸边。侄子听到动静,掂着抄网已候了多时了。“抄!”怎么没反应,一看,侄子紧张的抄网都拿颠倒了。“快!”这才顺过抄网,犹豫地向鱼头抄去,只是,鱼身只进了三分之一。我一把抢过抄网,猛一用力,整个鱼身进了网。
亮亮像:
朋友给草鱼称重,27斤稍多:
这条鱼打破了我野钓单尾重记录。
用的饵料是:嫩玉米 麦麸 颗粒饲料 白面
其他鱼获:
谢谢朋友们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