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攀鲈,步行鱼,过山鲫,巴摩鱼,辟邪鱼,飞鲫,爬树鱼,刺鱼,刺鲫,攀木鱼,攀木鲈,攀山鲈,太阳鱼,海菩萨,海南婆鱼。原生物种
龟壳攀鲈象征着顽强、不屈服,深受到一些人的喜爱。但有时这份顽强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好运气,甚至成为一些人用来残虐交换快意的资本。
在一些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水域,如埃及胡子鲶、罗非鱼、清道夫等外来物种入侵的水域,众多土著鱼类减少或消失,龟壳攀鲈成为少数能与其抗衡的土著鱼类(但数量上仍处于弱势),但却常被人拿来与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相提并论,一起被扣上导致当地其它土著鱼类减少的罪名;或某些水域受污染,可以仅剩顽强的龟壳攀鲈,于是又被扣上导致当地其它土著鱼类消失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罪名。其实比龟壳攀鲈凶猛的土著鱼类还有很多,如:大口鲶、鳢鱼等,共存在同一片水域的土著物种之间的被捕食者从不会因捕食者而灭绝,这就是千百万年来形成的生态平衡,破坏这种平衡的更多是人类造成的。或许仅仅是因为顽强的龟壳攀鲈在一些人眼中因其体型小,外型其貌不扬,捕捉易伤手,鳞片硬而难宰,无法满足一些自私的人的口福,被视为无用的“垃圾鱼”,他们并不在意是不是土著物种,对他们没有的都可以消灭。
在国内一些地方引入养殖的一种蓝鳃太阳鱼已入侵当地江河,外形和龟壳攀鲈很像,有些人误以为两者是同一物种,而且有共同的俗称:太阳鱼。
注:在一些大量外来物种入侵和污染日趋严重的水域也已经很难看到原本就有的龟壳攀鲈了,顽强的龟壳攀鲈也需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