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牛角尖了。哪个钓友上鱼就学他
有空可以看一下李宝安的无钩调漂法,视频清楚的解释了饵重,钩重,调目的变化,和钩饵在水底的状态,看明白了你就不在有这样的想法了
好吧,我以前都没有考虑过饵料密度小于水的情况。
仔细看看,无钩调漂法,当你看到李宝安用一款拉饵,调4钓到5时,上钩还离底,你就不会在怀疑我的调5钓5上钩离底
灵与钝是以钩饵在水下的状态为标准,不同的调漂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灵敏度。不明白这些人怎么就认为调五钓五就不能一钩触底一钩悬空。单饵调漂不就可以做到了?双钩带饵调漂,调五钓五还能双饵离底呢!还是那句话,钩饵状态决定灵敏度,双饵离底灵敏度高于一钩触底一钩离底,更比双饵触底灵敏。
钩重大于饵重时,完全可以做到钓目高于调目而上钩离底。
能这样理解的人不多,
兄弟蛮肯钻研,赞
看了半天回复的评论 我想楼主说得没错 最关键的是所开饵料的比重 饵料轻至忽略不计时调五钓五比调五钓一肯定要灵 这里涉及到浮漂上引力的问题 尤其是鱼口轻时就更明显了
恕我直言,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很严谨。 没有相对参考对象。所以,个人觉得过于理论了。
理论都是在实践中得出,就象我说的调5钓5上钩离底,大部分人都是在想象当中认为不可能,其实这是一个很科学的物理现象,举个列子很容易就能判断上钩在水底的状态;比方带钩半水调5目,这时已知一钩压漂3目(钩在漂上的重量),饵重一饵压漂一目(轻饵),那么这时半水带饵浮漂肯定是显示为3目,上推带饵浮漂找底,达到3目一线时下钩带饵轻触底,钓到4目时下钩饵重被底承载1/4重量(因为单钩加单饵重等于4目),钓到5目时下钩饵重被底承载1/2重量,钓到6目时下钩饵被底承载3/4,钓7目时下钩饵重完全被底承载,此时上钩离底,这时上推浮,漂目数不会出现上涨,只会让上钩饵更接近底(钩距的原因),当浮漂出现在7目一线时表明上钩饵轻触底(这时下钩完全躺下),如果上钩饵重也被底完全承载那就钓到11目,(这时正好是无钩半水的调目)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调5钓5上钩离底的道理(它跟钩重与饵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是科学而严谨的物理现象)
理论是是对的,这个理论至少十多年前就被证实。错的是太过于理论,根本没有把实际钓鱼过程中环境考虑在内。再好好想想吧。
就向我之前所说理论在实践中得出,大部分人在调目和钓目中去猜测灵顿,有的人钓灵刻意的去钓一饵触底一饵离底,结果饵重,造成双饵都到底。有的人钓顿,结果没有达到所需要的顿,在猜测中钓目超过调目过多,就怕钓过底了(能钓到多顿与钩重有关)。在拿我之前所说的例子来将灵顿;当饵很重时调4钓1双钩饵都到底,钩重3目时那么即使我这时钓到7目以内,我的上钩都是被饵重拉到触底的。问题就在饵料会随着时间和开饵的状态而雾化掉,那么我的上钩迟早会随着饵料的雾化而从触底变为离底,下钩也会从躺底变为托底。也就是说我钓到7目以内时,我的上钩迟早会离底,钓到7目一线时,我的上钩有没有饵料它都是触底的。灵顿会随着饵料的雾化而变化。如果是在实际的钓鱼环境中有几人去考虑到这个环节。鱼情也有生口.滑口.轻口。生口鱼情大部分人都能钓好,滑口.轻口就需要对鱼的吃食方式,(子线的挡口,信号的传导,钩距的大小,钩.饵.线.漂的调整),要做到完全理解,这样才能做到不管鱼情如何变化,只要窝里有鱼都能·把它钓好。
好多因素你还没有考虑
如果在这里去细说各种鱼情变化和调钓应对,(这里面包括了饵料,钓点,水层,天气,竞技,休闲.....)我估计3天也说不完。我这里只是看大家从浮漂上对钩饵在水底状态的认知和理解,并没有涉及到鱼情的变化及调整。所以说其它因素在这里也没法去细述。
如果在这里去细说各种因素鱼情变化调钓应对,(里面包括了饵料。钓点,水层,天气,竞技,休闲......),我估计几天也说不完。在这里,只是看大家从浮漂上对钩饵在水底状态的认知和理解,并没有涉及到鱼情的变化及调整。所以说其它因素在这里也没法去细述。
看你的漂做的是真不错,你的手艺我很认同。话说回来回到实际钓鱼当中,你的说法真的过于理论跟实际钓鱼有出入。其实很简单,在你的阐述里也说明了,只是你没有互通关联的理解罢了。
钓鱼容易,把鱼钓好难,精通钓鱼的每个环节和对浮漂的正确的理解更难。在没有师父情况下,能走到这个层次的钓鱼人更是不容易,背后的努力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所以我敬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钓鱼上达到一定层次上的钓鱼人,他们不容易。 你的漂做的非常好,希望有机会向你学习浮漂工艺。
刚才又重看了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白天没有时间认真看你的观点和前提。对此表示十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