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原创】DIY渔线轮[图]

benny_chen_nj2014-09-11 19:02:52

  前些时间,我陆续发表了几篇关于自制渔线轮的文章,为兑现承诺,满足众钓友的好奇心。近期,利用业余时间,赶制了一个渔线轮,并记录了详细的制作过程,希望对渴望制作、愿意制作、善于制作的朋友们一些帮助,诚恳请朋友们多提改进意见,愿与广大爱好动手制作者切磋、研究,共同提高设计、制作水平,也希望渔具厂家能生产出轻巧、适用、价廉、 物美,并为广大渔友们所能接受的渔线轮。

  所需材料和工具

  1、材料:厚度为2.0 mm、3.0 mm的加布胶木板数张、旧机械钟一个、电脑中报废电源散热风扇两个、报废光驱一个、直径3毫米的螺杆螺母一套、直径4毫米弹簧一根、直径3毫米铜质垫片数个、铜质(梅花图案)五角硬币等。

  2、基本工具:钢锯、手电钻(台钻最好)、直径1.0mm~8.0mm钻头、大平板挫、圆挫、小挫、虎钳、尖嘴钳、小铁锤、圆规(将另一角上的铅笔芯,换成钢针)、502胶等。

  制作过程

  一、设计线轮:根据我多年设计、制作和使用轮子的经验,综合线轮的美观性、轻巧性、通用性和容线性等因素,推荐选择制作外径50 mm。它具有重量轻(仅50克),小巧美观,长、短竿(3.6米~5.4米)通用,容线适中(1.2~1.5号的线约70~80米)的特点。

  二、卸力系统的制作:

  从物理学角度讲,由大小齿轮组成的一级联动装置,存在一定的速比(设:大齿轮齿数/大齿轮齿数=N)和力矩关系,且速比与力矩成反比关系。当大齿轮转动1圈时,小齿轮转动N圈;也就是说,必须在大齿轮处施加N倍的力矩,才能使小齿轮转动1圈并输出1/ N的力矩,大齿轮转动1/ N圈。而将其原理运用到渔线轮中实现卸力功能,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大小齿轮联动时,用装置增加小齿轮的转动摩擦系数,控制小齿轮的转动速度,只需1/ N的力,就能控制鱼儿外窜要线时的N倍力道,而鱼线轮只倒转1/ N圈。适当的调节小齿轮的转动摩擦系数,就能很快降伏大鱼。懂得其原理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实现齿轮与渔线轮的结合罢了。

  1、单向齿轮的制作:

  单向齿轮是渔线轮的核心部件,它的精度(垂直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卸力系统功能的发挥。原理虽然简单,但要保证制作精度,制作成功,也非易事,它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也需有较好的焊接功底,更要严格、精确操作,才能一次制作成功。下面就详细叙述如何制作一个合格的单向齿轮。

  第一步,解体轮体:取老式(全铜机芯)机械钟中的闹钟头轮、时针轮、分针轮,用工具将闹钟头轮解体为头轮、棘轮、棘轮簧和头轮压簧四个组件待用。

  

  

  第二步,加工棘轮组件:此组件的加工有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朋友们可以选择加工方法。

  方法一:这是我最近使用的方式,将棘轮中心孔扩为5mm,从时针轮、分针轮上分别截取4mm长的一段铜管,打净表面烫上焊锡,将分轮铜管用电烙铁焊入时轮铜管中,而后,将其焊入已扩孔的棘轮孔中。

  方法二:这是我较早(曾制作三个)使用的方式,保持棘轮中心孔(4.5 mm)原孔直径,找长约30cm的软质电源线,剥去外皮,抽取三根细铜丝交合为一股,密绕在整个分轮铜管上,然后放入棘轮中心孔中,用电烙铁边焊边调整分轮与棘轮孔的同心度和垂直度,用钢锯沿棘轮边缘将分轮锯断挫平。

  第三步,制作头轮压片(替代头轮压簧):在梅花(菊花图案的硬币内部为铁质合金)图案的铜质五角硬币(我也知道不该使用、破坏人民币,但因一至找不着尺寸合适的材料,只好暂时使用尺寸适中的五角硬币,朋友可以寻找更好的替代品或按尺寸加工)上打直径7.0 mm的中心孔,据中心点两边7.0 mm处分别打直径为2.0 mm的孔,在磨刀石上磨平两面。

  

  将头轮(棘轮爪朝下)镶入棘轮,硬币轻轻敲入棘轮上,调整硬币与齿轮的间隙,使硬币与齿轮转动自如,左右摇动无明显晃动,用大功率烙铁进行快速焊接。焊接时,注意不要添加过多的松香,不然,过多的松香凝固后硬币与齿轮就无法转动,就只能加入牙膏,进行费时耗力的研磨或重新焊接。焊完后,先要用酒精浸泡,棉签擦洗净松香,再用牙膏进行研磨,使硬币与齿轮转动灵活。

  

  第四步,改制棘轮簧:将半圆状棘轮簧一端(原卡于头轮定位孔中)折弯处钳断留0.5mm,用砂纸打磨净表层烫上焊锡,用钳子将棘轮簧另一端折弯处旋转90度折向圆心。之后,将棘轮簧已烫锡端置于头轮原定位小孔处,另一端置于棘轮爪凹槽内,仔细调整棘轮簧的形态,用大功率烙铁将置于头轮定位孔处的棘轮簧焊牢,然后在头轮适当位置再焊一平衡焊锡点(使两焊点与棘轮爪形成一个近正三角形,保证转动时的平稳)。两焊点要均匀、饱满,焊接时间要短,不然由于焊接时间过长,原来的焊接点会熔化松动,从而前功尽弃。

  接下来,仔细调整棘轮簧的半圆直径,使其与棘轮爪的弹力适度。制作第一个渔线轮时,由于经验不足,为了消除嗒嗒声,所以棘轮簧弹力调整过轻,进线感觉很顺滑。曾在半年后的一次垂钓中,就因卸力系统出现问题,遗憾的放跑了一条10余斤重的大鲤鱼。回家后解体轮体检查,发现原来是棘轮簧弹力过小,单向齿轮在转动中棘轮爪与棘轮打滑,从而失去卸力功能,重新调整棘轮簧弹力后装上使用至今,卸力系统再未出现过故障。而一旦棘轮簧弹力过紧,收线时感觉稍微吃力、不爽,也有明显的嗒嗒声。所以,调整棘轮簧弹力十分重要,只有弹力调整适度、到位,才能保证在轻微悦耳的嗒嗒声中顺畅收线。

  

  2、卸力部件的制作:

  卸力调节装置是卸力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由小齿轮、弹簧、螺杆、螺母等组成,拥有一套调节灵活的装置,与单向齿轮密切配合,发挥齿轮、螺杆、弹簧等各自的功能,才能完美实现卸力。具体制作如下:

  从散热风扇取出的铜套上锯下3 mm,沿铜套中心孔边缘用钢锯垂直锯下2 mm,找一薄铜片嵌入锯口焊牢,打磨平整,形成一个半圆形内孔。

  取长约12mm的带帽螺杆(直径3mm)一根,将螺帽打磨后留1mm,离螺帽2 mm处至螺杆末端挫一平面,边挫边插入铜套的半圆形内孔,以刚好插入无晃动为宜。最后,于螺杆末端2mm处,搓为直径1.5mm的圆柱体。

  接着,从内径为3~4mm的弹簧(直径0.5mm的弹簧钢丝弹力适中)上钳下4mm,钳口两端用钳子修理平整,上磨刀石磨平。

  

  用加布胶木粘合后,加工两个卸力装置调整旋钮。

  

  三、线轮主体的制作:

  第一步,粗加工样板:按尺寸裁取两张加布胶木(厚度3.0 mm)打磨后胶合为一体(50*60*6mm ³),按图在胶合体上刻画出两个直径45mm、50 mm的同心圆,用钻头(直径约2~3mm)沿直径45mm的内圆处打孔一圈,

  

  橇去内圆部分,用半圆挫加工成内圆柱体F板。

  

  第二步,粘合样板:然后,另裁取一张50*60加布胶木,按图在板上刻画出尺寸,用手电钻(台钻最好,能保证垂直度)打一直径2.8 mm的孔(此孔的垂直度,将影响到装线轮体的同心度和垂直度),与A板同心粘合为B板。取散热风扇取出的风扇不锈钢中轴(直径3.0 mm)一根,边用角尺修整不锈钢中轴的垂直度,边轻轻打入2.8 mm的孔中2mm,作为制作过程中的调试中轴。

  

  第三步,安装卸力装置底座:按图在A板上距中心点15 mm处打一直径6.9 mm的孔(一时不小心,孔钻偏了,有些遗憾),取之前加工好的半圆状铜套,内孔平面对准中轴嵌入孔中,将单向齿轮放入A板中轴,检查两齿轮的咬合情况,如有偏差,适当调整用502胶水凝固铜套。

  

  四、容线体的制作:

  第一步,加工样板:先在画好尺寸的加布胶木(厚度为2.0mm)上用手电钻(台钻最好,能保证垂直度)分别打一直径3mm中心孔,用钢锯沿圆的边缘锯掉多于部分,经平板挫精打、细挫,逐步加工完成E板、D板的制作.

  

  

  用300号左右的水砂纸轻轻打净E板、D板两面,为保证成品的同心度,可先在板中心孔穿入一直径3mm的细钢棒,而后在洁净面均匀滴上502胶,迅速将两个板胶合在F板两面。

  第二步,镶嵌铜套轴承:胶合后的轮体中心孔扩为直径7.0mm的穿孔,将散热风扇取出的铜套(轴承)镶入孔内,然后,将其放入之前加工好的B板中轴上,转动轮体,仔细调整铜套胶合轮体的位置,使轮体与B板面的四周紧密接触,沿铜套边缘滴入502胶凝固。用圆规分别在胶合体两面沿中轴检查同心度,并适当修、挫成正圆型。

  第三步,添加销钉:在板中镶入销钉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与单向齿轮的连接,实现卸力功能;二是用销钉增强胶合体的强度。在距中心孔两边7.0mm处分别打直径2.0mm的穿孔,找两根铝制铆钉中的铁钉,截取12mm长,挫平两端钳口,从D板面敲入孔中,穿出E板少许,D板面露出2mm,滴入少许502固定。

  

  然后,在铜套中插入20mm左右长的一根中轴,取来单向齿轮,查看两销钉是否能够准确的放入硬币面的两孔中,并适当的调整钉子的位置,直到销钉准确放入硬币钻孔,单向齿轮转动灵活。滴入502凝固,敲打、修理平整E板面的销钉,修理D板面的销钉击打面,再次调整与硬币孔的结合位置。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这是鼓轮?有没有图

很久以前佛山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