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确定你的双钩距 室内试验(扫盲帖2转帖)

乎序2014-09-11 18:26:50

  有人说双钩钩距根据鱼情决定,这一点只要是玩台钩的都知道,但是具体怎样。。我想和我一样的菜鸟可能没有几人知道。希望大家看完帖后不要在对新人说钩距是根据鱼情决定的,别人正因为是菜鸟才问你这个问题,如果你这样回答那等于没说。其实从我接触台钩以来,身边一直没有人教我,因为我是我们这一带的台钩第一人。。我们这块全是传统钓,只有三个人玩台钓的,还有两人都是我徒弟。我在钓鱼之家上学习了很多台钓知识,在这里谢谢大家,关于扫盲帖太多太多,如果我一篇全发上来,可能会看的大家头晕脑胀的,所以才分类发帖,这样不同级别的人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1)钓鲫鱼的室内实验

  为摸清鲫鱼的习性、特别是它的食性特点,可把钓回来的鲫鱼放在一个大玻璃

  缸中,进行人工喂养,作“垂钓”实验,不仅另有一番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

  积累第一手资料。初入缸中的鲫鱼,或因刺伤等原因表现为惊恐不安,食欲不

  好。

  一周之后,若再增加了伙伴,无论是喂荤饵或素饵,都会出现抢食现象。但当

  鲫鱼的数量减少,这种抢食现象较为罕见,特别是喂素饵时,在吞饵之前,鲫

  鱼总是头朝缸底,翘着尾巴,向饵团拱动或用身子蹭,或用尾巴不停地扇动,

  有时吞入嘴中又吐出,吐出后再吞入。经过吞吞吐吐2~4次之后,才吞入压

  磨嘴。这种现象说明:鱼多时抢食,咬钩凶猛;鱼少时特别是喂素饵时,鲫鱼

  吞钩分为两个阶段,即头朝下拱、蹭、扇、吞吞吐吐为第一阶段;吞入后压磨

  嘴为第二阶段。为实验装钩方法与钓获的关系,把同样的小钩、同样的素饵,

  一 个装成钩尖裸露,一个把钩尖全用面饵包封。结果,钩尖裸露的只要吞进就

  无法吐出,而不露钩尖的吞进后仍可吐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装钩时以裸露

  钩尖为好。因为只要鲫鱼咬上这种钩,就惊恐万状,四处乱窜,拼命挣扎。越

  挣扎,刺鱼越深,也就越难挣脱,形成刺鱼有力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裸露

  式饵钩的威力是比较大的。

  再看用糟食诱钓鲫鱼的实验。将集束式无托饵器炸弹式钩,捏上糟食后投入玻

  璃缸中,饵团刚落缸底就被鲫鱼团团围住,用嘴不停地拱饵团。此刻鱼尾扇动

  次数,较其他时间快得多。这是一种“信号”,是在呼喊同伴来此觅食,也是

  一 种“高兴”的表现。饵团被鱼拱动后,提前溶化散开,有的鲫鱼吞入一小片

  豆饼渣游到缸角处压磨嘴,而有的则是在吞食溶化饵液的同时,也将渔钩吞

  入,此时只见原来的“小雾团”被上钩鱼使劲搅动,范围迅速扩大,未咬钩的

  鱼表现惊恐不安,有的乱窜,有的企图找到一个地方藏身,个别胆大的继续吸

  食饵液又上了钩,饵液呈雾状。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两点:一是鲫鱼遇到危险

  时,会发出信号,让其同伴离开危险区;二是液态饵较块状饵更便于鱼吸食,

  看不出吞饵阶段性。

  鲫鱼食性虽杂,但在多种饵料中,则有明显的选择性。如把细玉米面制成酸、

  臭、香和不加任何添加剂的4种颗粒状饵料,分别放在鱼缸的4个角,鲫鱼就

  先吃带气味的,后吃无味的。这个实验和观察说明,鲫鱼的味觉很好,觅食主

  要靠品尝而确定取舍。

  为了筛选出供钓鲫鱼的专用饵,作了下列试验:(1)荞麦面适量,掺点维生

  素B2,染成略呈金黄色。(2)蒸熟的白薯适量,掺点鸡蛋黄。(3)高粱

  米面适量,经冲烫后,加点红糖。(4)白薯切成片,晒干后磨成粉,掺点虾

  皮碎末。

  (5)土豆粉(市售粉面子)冲烫后掺入细麦麸。(6)荞麦面、白薯粉、土

  豆粉各等量拌匀,冲烫后再掺入适量草莓酱。

  (7)白薯粉、土豆粉各半,冲烫后加点炒黄豆粉。(8)蒸熟的白薯去皮,

  掺入荞麦面,捣成粘糊状。(9)高粱面、荞麦面、豆饼粉、白薯、土豆粉各

  等量拌匀,冲烫后揉软。(10)炒黄豆粉、蚕豆粉、精面粉各等量拌匀,用

  鱼塘水调和,揉到软硬适宜。(11)玉米面、荞麦面各等量拌匀,冲烫后掺

  点炒茧蛹粉,揉到软硬适宜。(12)精面粉、玉米面各等量拌匀,冲烫后掺

  点孑孓粉,揉到软硬适宜。(13)精面粉、玉米面、荞麦面各等量拌匀,冲

  烫后掺点蚯蚓粉或奶粉,或带糖的豆浆粉(市售),或鸡骨发酵后的臭水。在

  鱼缸实验中,上述各种钓饵鲫鱼都爱吃,拿到鱼塘去实际应用时,鲤鱼、草鱼

  等也照样上钩。这说明,专钓鲫鱼的饵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2)关于脑线的长度

  目前有文献记载的脑线长度,49.5厘米以下各种长度的都有,真是五花八

  门,各有千秋。从养鱼缸实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厘米脑线的朝天钩,在鱼

  吞饵时,由于主线碰在鱼鼻子上,或铅坠的阻力,费了很大劲吞到饵的鱼,又

  警觉地弃饵而逃。这种朝天钩反应极为灵敏,只要鱼儿触动饵钩,甚至鱼尚未

  触到饵,仅鱼鼻子撞击,主线就会抖动,往往使人误以为有鱼儿上钩,此时提

  竿十有八九是空钩,偶尔因钩挂鱼体也有上鱼的。这种高灵敏度的漂砣搭配,

  没有实用价值。

  因为没有脑线的朝天钩,最大的缺点是鲫鱼吞钩困难。为克服此弊,将脑线加

  长到了3厘米,也常见到钩坠于一体的朝天钩,鱼吞饵后要游走,也因钩坠的

  阻力,吐饵而去。将脑线加长到5厘米并用空心坠能沿主线自由移动,吞钩弃

  饵的现象就不见了,送漂反应灵敏。由此可见,活坠比钩坠一体的朝天钩好得

  多,脑线最短不要少于5厘米。

  经过多次玻璃缸垂钓实验和多年来的水库、河流、湖泊、池塘中的垂钓实践证

  明,确定脑线的长度,必须因地制宜,适合垂钓水域、地形的实际情况。在流

  速较快的江河中垂钓,鱼有抢饵的特点,脑线宜长不宜短。在静水或深水中施

  钓,鱼有安全感,有品尝饵的特点,脑线宜短不宜长。在清澈见底的浅滩垂

  钓,鱼也常抢食,脑线要适当长点。而在混浊的水域垂钓,鱼亦有品食习性,

  脑线宜短。初春和深秋宜短,而夏、秋二季垂钓,脑线则宜长。在有杂草或其

  他障碍物的水域垂钓,脑线宜短,而在无任何障碍物的水域垂钓,脑线宜长。

  究竟脑线多长为度,多短为宜?这既有客观标准,也要看每个人的习惯。如江

  南人,特别喜爱无脑线或脑线极短的朝天钩。从实践中发现,短于5厘米的脑

  线,上鱼的可能性仅有30%。而长于5厘米、短于10厘米的脑线,上鱼率

  在40~45%之间。49.5厘米的长脑线,其上鱼率约为85%。相对而

  言,在无任何障碍物的水域进行垂钓,还是长脑线、双钩为好,只要沉漂或领

  漂现象出现,提竿十拿九稳能上鱼,同时还能解除短脑线、反应特别灵敏所造

  成的精神紧张。

  子线长度的选择(参考数据)

  小鲫浮 15×2=30 大鲫浮 19×2=38

  小鲫底 17×2=34 中鲫底 19×2=38

  大鲫底 21×2=42 大鲤底 24×2=48

  大 草 26×2=52

  

双钩钩距也可以是目标鱼的鱼身宽度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