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四钓二的定义
调四钓二是钓鱼调标的基础手法之一。台钓中的调四钓二要求在调标过程中市标要将钓目的刻度线中四目调整显示至水平面,在钓鱼中要采用两饵上钩,同时要注意对浮漂方位进行确认和协调,保证示标的刻度中的有二目能够显露出来。
在调标的时候把双钩置于半水面悬挂,钩部不放饵料,观察位于浮漂标杆位置的红蓝标示线,将其中四格标示线浮现在水表层,这就叫做“调四目”。调标时两个钩部都放入饵料后让浮漂的终端显示两格标示线于水面之上,这就叫“钓二目”。采用这种手法来调标的话,在钓鱼时,假如挂钩放饵入水后,香饵入水即融,池中钓钩没有饵料,观察浮漂升至水面露四目时就要更换饵料了。这种准确而精密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让浮漂入水后确保其反应的快捷轻巧以及平稳,一旦有鱼儿触及到饵料,浮漂可以迅速做出浮沉动作。
调四钓二的原理
将浮漂推进至与钓钩的方向保持距离最近,确保浮漂尖端与钓钩之间的长度小于水深。在进行调标时,铅皮自身的要绝对比浮漂重很多,将铅皮缠捆到铅皮座上面投掷到水里,当我们看到漂不会浮出水面,即可认定铅皮到位。
然后提升起来慢慢将铅皮去掉最后到浮漂末端四目显示于水面之上。这也就是所谓台湾钓鱼技法中讲到的钓池中的平衡状况,浮漂四目浮现于水面时,浮力跟重力是相等的,也就是下方的钓钩、铅皮、连接环以及太空豆等都维持了住了相互均衡。
如果想要确保钓目的精准和平稳,在对双钩的饵料进行处理时就应当确保挂饵和钓鱼过程中双饵的体积形态保持大致的等。抛钓位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情况是市标不到位,悬浮在水面的时候没有准确显示二目,这就需要钓者主动对浮漂方位进行确认调节,达到二目浮于水面的状态。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就是二目刚好露出,这就需要钓者使用有限的调整手法对其进行上下拉动调整漂目变化,返回末次的市标确保二目不发生变化。如此一来钓二的目的就确保达到了。
调四不等于找底
首先找底时候利用铅皮找底,整个过程完成后看到浮漂尖端出水,可确定水的深度就是浮漂尖端跟铅皮的距离。其次怎样把握浮漂下坠的距离大小,这个拉扯的距离一定要超过浮漂跟子线距离的之和,如此一来就能确保对浮漂进行调节期间鱼钩是没有发生沉底现象。然后开始进行铅皮的剥离步骤后看到四目,之后进行双钩挂饵。但是有些人会在这个时候就放水里去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你找不到浮漂目标,因此这时需要做的恰恰是向上提升最终看到两格的标示线。达到这个状态也就实现了所谓的调四钓二。
但是这里就要考虑一个问题,饵料的轻重是不对等的,因此入水之后呈现的情况也不一样。假如出现了一头的饵料成就了水面的二目线,最终采用这种方法调整就会出现一边探到水的底部但是另一侧的就会是悬浮状态了。但是假如成了四目线的状况,最后又会双钩一起探入水底部分的。
调四钓二与灵钝转化
利用这种调四钓二的方法进行钓竿调整,也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有时候也要受到天气状况、鱼的类别啊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根据钓鱼的时候浮漂的具体状况需要适当调整钓目跟铅皮,总体要明白一个原则,钓目的多少跟浮漂的反应程度呈现反比关系,也就是说想控制浮漂的灵敏程度,想灵敏些就往大的钓目上加,想让其反应迟缓些就降低目数。关于灵敏跟迟钝的界定可以参考一下两种情形:
有的时候会看到明明标示调整都很到位,可是鱼儿却不上钩。这说明浮漂自身太敏感,是不正常的。发现这种现象就要果断对钓目进行调节处置或者是修正铅皮。调二目不能达到效果就要向上加目数,要是还是不能如愿就利用铅皮增加修正。
除了前述的情况以外,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浮标并不那么灵敏,最后发现饵料早就被鱼儿挥霍一空的状况,这都是不正常的说明浮标太呆滞,动作迟缓。这样的话处理方式参照前述状况,用相对的手段,减少钓目跟铅皮,直到实现目的呢。
除此之外钓者应该观察各种实际状况,综合鱼儿的类别、水的情况等等来应对钓鱼时候的各种情况,做到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