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年前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钓鱼线的文章。从那时起,就特别在意渔线的直径了。测试渔线的直径,我基本上经过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用游标卡尺。车间有游标卡尺,精度0.02mm,算是很高了。游标卡尺的精度,一般只有0.05-0.02mm。我也曾经拿线在铅笔上密密缠绕100圈,再测试宽度,除以100……数据总对不上。
第二阶段,是用上了千分尺——又名螺旋测微器。这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它的精度是0.01mm,即1丝米,10微米。当时我感觉这个结果很准确。
第三个阶段,是早年负责做渔具产品开发工作时,用公司买的工具:一台百分表,精度1个丝。
第四个阶段,是我自己出来,专门做自己品牌的渔线。开始几个月。我先后使用过一台机械的螺旋千分尺和一台数显的螺旋千分尺。对其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仍然有少许误差。
第五阶段,就是现在。因为我们使用了全自动绕线机,需要对渔线的粗细进行精确测量。这个时候,我重新购置了一台千分表,精度是1个微米,即0.1丝米,即0.001mm。用这台仪器测量,市场上绝大多数,几乎99%的渔线都有不同程度的跳号。可以说:跳半个号是标准的,跳一个号是准确的,跳两个号是正常的,跳三个号的也不少。曾经参加过一次钓鱼比赛,主办方发了一盘0.4号子线,带回家后测量:0.95号。
我写这么多,是想告诉钓友:测量是一门科学。准确的数据是靠正确的工具和正确的方法测试出来的。
当然,有经验的钓鱼人,对渔线粗细应该有比较好的手感,特别是将不同粗细的两根线放在一起搓捏时,能感觉到不同的粗细。在纺厂工作多年,对纺纱工序的女工们能分清哪些是21支纱,哪些是42支或60支纱,感到由衷的佩服。其实现在看来,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有经验的钓鱼人也能正常感知渔线的粗细,二者是一样道理。
现在市场上,为什么跳号的线有非常高的比例?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款线,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粗细,这是客观的;抽丝过程中,以及后加工过程中,都会使渔线的粗细发生改变。还有就是厂家主观的故意:要知道,渔线直径增加5%,强力能增加10.2%。比如0.2号线,直径是0.074mm,增加5%,就是0.0777mm,增加量是0.0037mm,不到4微米——一根头发丝粗细的20分之一,凭人的感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知道的。但是强力增加10%以上,您一定能够感知。
沙发。。。。
手感。。。
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千分尺更准啊
谢谢你的分享
读完我茅塞顿开。
有千分尺吧
经典知识。
学以致用!
期待效果啊,赞
感谢分享!
多谢分享
谢谢分享!
好贴 技术贴!
谢谢分享!
拜读了,多谢分享。
楼主有PE 线供应么?、价钱能否报报??
沙发。。。。
楼主辛苦了!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