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野钓话说天然饵

cctvning12282013-04-29 13:42:00

饵料(窝饵、钓饵)是垂钓的首要因素,野钓同样也是不例外。我个人体会野钓用饵除了必须注重色、味和状态外,在野钓现场采集饵料,使其“原汁原味”非常重要。

记得有钓友说过这样一段垂钓经历:

有一次他到一个面积不算小的野塘垂钓,眼看着水中不断地有大鱼出没,可就是不咬钩!他试遍了他带去的所有饵料,鱼儿就是不给面子……

眼看中午已过,他还是没“开壶”。这时,这野塘边上一家饭店的小伙计出来往塘里倾倒剩饭剩菜,令他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在那小伙计倾倒剩饭菜的地方,群鱼浮出水面,争相抢食剩饭剩菜!

他恍然大悟,赶紧过去向小伙计讨了一塑料袋剩饭剩菜,就地蹲在那里,鱼钩上挂上一块炒肉片抛进水里,浮漂立马被高高顶起,他赶紧提杆,好家伙,一下子钓上一条足有六斤重的大草鱼!

钓友对这段经历的叙述也许有些“聊斋”的水分,但也绝非没有道理。

在无人喂养的野塘,鱼儿们除了寻食水中的微生物、藻类和岸边落水的植物昆虫、种籽等天然食物外,几乎没有别的东西可吃,终日饥肠辘辘。而这个塘边的那家饭店,整天往塘里倾倒剩饭剩菜,而这些剩饭剩菜都是高营养的美食,鱼儿们肯定不会对它无动于衷的。饭店倾倒剩饭菜基本都有时间规律和固定的地点,因此鱼儿们也就养成了按时、按地点抢食剩饭菜的习惯和口味。以剩饭菜做钓饵立竿见影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通常在野钓中,我们会发现鱼类对饵料的颜色很感兴趣,这主要取决于各种鱼类不同的先天性觅食习惯。例如,鲤鱼比较喜欢深色的饵料,鲫鱼喜欢浅色的饵料,而草鱼、鲂鱼等则偏爱绿色的饵料。这都与各种不同鱼类遗传基因、其生存的水域环境有关,并且这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各方面的情况变化而有所改变。

还有饵料的味道,一般情况下,不同的鱼类都有它们与生俱来的偏好口味。但是环境可以改变它们这种天生的“饮食习惯”。同一种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域环境,它们的口味绝对不会一样。

像我们沿海地区,有很多的淡水池塘紧靠海边,由于海水的渗透使这些池塘的水变成了两合水(咸淡之间),那么这里的鱼儿口味肯定不完全同于内地纯淡水水域中的鱼儿口味。在这里钓鱼,富含海藻、海生物之类的饵料应为首选。在大自然中,野生鱼类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当地盛产什么、当地人喜食什么,当地的鱼儿们也就会喜食什么。 如南方的菜籽饼,北方的花生饼、豆类,都是各自当地的上等垂钓饵料。再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个野塘,假如塘边的那家饭店没有了,有人承包这个塘子改喂颗粒饲料,那么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那里的鱼儿们很快就会忘记营养丰富的“大鱼大肉”而变为“素食主义者”的。

因此,在垂钓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和尊重鱼儿们的口味偏好及其变化规律,尽量做到使鱼饵天然化、自然化。如果我们使用蚯蚓做钓饵,那么就应该尽量选用生长在钓场周围的蚯蚓;钓草鱼,扑捉钓场周围的昆虫或采集原塘的嫩草、苇芽做钓饵;钓凶猛的掠食性鱼类如黑鱼、狗鱼、鲶鱼、鳜鱼等,捞取原塘的小鱼小虾做钓饵;则都是您明智的选择!

还有,钓场周围的时令性农作物,比如嫩苞米、红白薯(地瓜)、各类水果等都是绿色的天然的垂钓佳饵。有时候您用商品饵浮漂一动不动,面临“入伍空军”的尴尬时,不妨试试这一类的天然饵料,或是在商品饵中搭配一些这样的天然饵料,很可能就会出现奇迹,使您的野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沙发。。。。。。。。。。。。

很久以前

蚊子腿小也是肉。。这个可以。

很久以前

天然饵好。

很久以前

因地制宜--丰衣足食啊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 天然的好啊

很久以前

谢谢你的分享

很久以前

这个可以试一试!

很久以前

必须赞一个,学习了!

很久以前

嫩苞米、红白薯(地瓜)、各类水果都比较少用,期待效果!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啥么,关键是打窝了

很久以前

博取众长,必成高手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好啊楼主,没想到啊,太好了。

很久以前

确实值得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