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乌木水库钓鱼王

岚丫头2014-09-11 13:21:27

  

  乌木水库的绵绵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似乎没有止歇的那一天。岸畔山峦上苍翠的山林就在这一阵凉似一阵的斜风细雨中逐渐换上了秋装。当久违的阳光从厚厚的云彩当中探出头来时,银杏树和黄栌金黄色的叶片已经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枫叶红了,显现着大红、绛紫的斑斓色彩。倒是许多不知名的小杂树,叶片红得像火,在树梢无声地跳跃着,摇曳着,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灌木丛有的黄、有的褐、有的紫,映衬得挺直的杉树、倔强的柏树和婆娑多姿的马尾松更加苍翠。经过秋雨的洗礼,清澄的水面碧波荡漾,将斑斓的山峦揉合成一幅五彩的锦缎。伴随着有韵律的咿呀荡桨声,木船轻轻地从锦缎上滑过,小船仿佛在徐志摩的诗歌里徜徉。

  秋深了,这是钓鱼人最惬意的季节。小陈靠在木船的一角,静静地听着钓友们聊着垂钓中的趣闻,小船上充满欢快的笑声。小陈微胖的身材,白净的四方脸,眉眼英俊,刚刚从西藏转业。许多钓友还是初次见面,和大家显得有几分生疏。本来乌木水库的钓友是极其好客,极好相处的,但是小陈是个例外。他尽管钓组配置不合理,常常是粗线大钩四季不分。位置选择不恰当:应当钓突出部位时,他钓湾底。应当钓湾底时,他却偏偏站在尖咀上。不管钓到什么鱼,一律径直往上拉,动作生硬而横蛮。别人善意的提醒,他总是用一句:“我在西藏就是这么个钓法,钓得挺好的。”作为回答。还真别说,小陈站在蹩脚的位置,用蹩脚的钓组,使用拙劣的技法,每每收获还要位列前几名。有人戏送给他一个“乌木水库钓鱼王”的名号,显然戏噱的成分大于恭维的成分。要知道,至今还没有人敢称乌木水库的钓鱼王,就是被称为“高手”,也得有十好几年的钓鱼经历,有多次骄人的战绩,和大多时候都名列前茅的收获。这些条件小陈一条也不具备。有消息灵通人士认为他钓鱼凭的不是技术,而是在西藏得来的麝香。

  小萧选定了地名叫小坝的一处湾底。他是乌木水库少有的高手之一,个头不算高,两只眼睛骨碌碌地透出机敏,年纪不大,却自幼跟随父亲钓鱼,钓鱼的经历已经有十多年了。小萧的父亲就是一代钓鱼高手,小萧耳濡目染,也学得一身好本事。钓鱼时肯动脑筋,不怕吃苦,善于琢磨。每到一个新的钓点,钓完鱼后不是一走了之,而是要下水仔细探索一番,弄清楚水下地形影响钓鱼的原因。别人和他在同一个地方钓鱼的时候,能够有他收获的一半就很不错了,因此很少有人和小萧在同一处钓鱼。和他离的越近,越不上鱼,当看客的可能性就越大。他钓的无论是大鱼、小鱼,动作总是显得那么潇洒,飘逸,抖腕中鱼的时机总是把握得恰到好处,无愧于高手的称号。其名声早已超过乃父,隐隐然有乌木水库渔之王者的风范。小萧知道深秋时节的乌木水库,鱼群已经选择饵料丰富,水草丛生的水湾聚堆,大量进食,积储养分准备过冬。这里水下地形稍有起伏,水草丰茂,深浅适宜,是秋天钓鱼的绝好地方。小陈对小萧的钓鱼技术闻名已久,有心要看看高手是如何钓鱼的。选在小萧对岸一个突出部位,略微试了试深浅就开始打窝诱鱼。小萧知道今天有一场较量。但是小陈选定了那个位置就注定他必输无疑。小萧对那个位置十分熟悉:三米外一道一米多深的坎,坎下是一个斜度虽然不大,然而长长的漫坡,是鱼类尚未成群,活动量最大时往来觅食的必经之地,不失为夏季和初秋钓鱼的绝佳之处。可是眼下已是深秋,寒冬将至,那里缺少水生微生物的繁殖条件,天然饵料匮乏,又没有鱼类喜欢的隐蔽地形,要人为地造窝聚鱼,并非三、五个时辰之功可以办到的。钓上鱼来难,当“空军”倒是十分容易.。果然,小萧钓上来二十多条鲫鱼,小陈那里还是没有动静。在乌木水库钓鱼,表面上看起来水都是那么清,草都是那么绿,每个地方都是极其相似。其实水底的地形千变万化,直接影响鱼群觅食、嬉戏、往返迁徙的习性。找到了鱼群经常觅食场所和往来的“鱼道”,钓鱼自然是事半功倍。在大、中型的水库或湖泊钓鱼,钓位是能否钓到鱼的关键,其它钓组、饵料的好坏,钓技的高低等条件只是影响收获的多少。小萧的经验是在多年的钓鱼实践中得来的,百试不爽。

  深秋的风变幻不定,忽强忽弱,忽东忽西,这一阵迅风径直压向水面,吹得水面波澜起伏,一只大红蜻蜓鼓动透明的大翅膀奋力疾飞,竟然被风吹落水面,硕大的翅膀被水打湿,徒劳地拼命挣扎,不得脱身。小萧伸竿,将蜻蜓用竿尖挑起,放在身后的草丛里。秋风劲吹,不要说观漂,就连抛投都没了准头,抽支烟稍息片刻。不能眼看着钓友当“空军”,小萧过去想给小陈一个忠告。尚未来得及开口,小陈扬手拽上一条肥大的鲫鱼,看样子有半斤开外。自己虽然已经有了二、三十条,却没有一条在半斤以上。看来是这条傻瓜误打误撞,撞到小陈的口上了。小陈递过一支烟来说:“奇怪,我们在同一个湾子里,您那里接二连三地上鱼,我却只有一条。我的窝子撒的也不少哇!”小萧看了看小高的钓组,“天丝”2#太极道系主线配1#子线,安全不按章法。硕大的悬坠,浮漂就是著名的“钓鱼王”出品的“八仙”浮漂,漂身线条流畅,做工精细,反应灵敏,但是他选用的是一支大号长身长尾漂,按说用来钓鲫鱼一点儿也不合适。那是完全可以用来对付三、五斤的鲤鱼的行头。告诉这个季节应该用小号的钓线和浮漂,上鱼要快些。小陈说:“我在西藏用习惯了这种配置,用细线万一碰上大鱼跑了多可惜。粗线一天也就少钓两三斤小鱼,钓上一条大鱼就补回来了。”小萧一时无话可说,建议道:“到我那里钓吧,那儿有三、四个位置都不错,够我们两人钓的啦。”小陈眼看自己除了这一条,半天没有动静,依言搬到湾底.

  小萧让出两个上鱼最勤的位置。小陈抓出一大把碎米,就要往窝子里撒。小萧忙道:“您不用打窝了,我已经打好啦,只管钓就是。”小陈一边说:“补点儿好。”还是打下去不少碎米。小萧心想:要糟,他窝子里吃食一多,更难钓鱼了。谁想出乎他的预料,小陈那里鱼上的并不差,和小萧上鱼的频率几乎不相上下。看来他钓鱼的确还有两下子。过些时候,小萧上鱼的频率越来越慢,而小陈上鱼的频率越来越快,他的大号浮漂却几乎没有停顿时候。看着小陈比自己足足大上好几号的钓线,硕大的悬坠,大号长身长尾浮漂,按说用来钓鲫鱼一点儿也不合适。可是,线虽然粗却十分柔软,大浮漂配的重坠在这种有风的时候反倒有了好处,抛投的时候几乎不受风向的影响。看到浮漂传来汛号,小陈没有抖腕刺鱼,先感知鱼的大小再决定是溜鱼还是上提的过程,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往上提竿就是。这一招也有个好处,尽快地将鱼拉出窝点,避免了惊扰鱼群。他就那么笨拙而快速地,一条接一条地往上拽着巴掌大的鲫鱼。小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情形完全颠倒过来了,这回轮到自己参观人家的钓鱼表演了。一只翠鸟落到不远处的一段枯枝上,褐红色的腹部正对着自己,背上翠蓝色的羽毛在秋阳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长长的嘴巴几乎和身体等长,缩着脖子,盯着水面,雕塑般地一动不动。翠鸟是初学钓鱼的人经常的伴侣,水鸟是不会在钓鱼高手跟前停留的。小萧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这么近地观察到翠鸟了。心中掠过一丝不快,扬了扬竿,翠鸟扑楞一声远远地飞开,画出一道翠蓝色的美妙弧线。

  小陈见到小萧许久不曾上鱼,掏出一把米来道:“还是给您撒点儿米吧。”小萧应道:“我自己来吧。”伸手接过米来,那米碎碎的,并没有什么特别,鼻中却闻到淡淡异味。不由心中一亮:是天然麝香特有的味道!和市售的商品麝香米味道相近而纯正,没有那种刺鼻的味道。难怪这一片的鱼都跑到他的窝子里去了,原来他打窝用的是天然麝香熏制过的碎米。自己今天不是败给了小陈,而是败给了麝香米。撒下麝香米,渐渐地上鱼了,但还是没有小陈来得快。自己使用的饵料成名已久,难道他的饵料还能更好?还是问问吧。小陈递过一团色泽金黄的饵料,又拿出两袋饵料说:“我喜欢“钓鱼王”的饵料,物美价廉,您拿去试试吧。您找的这个位置真好,我还从来没有钓到这么多鱼。”小萧看看手中的饵料,一袋是“麝香综合饵”,一袋是“疯钓鲫2#”,包装精美,一条大鲫鱼活灵活现。那团饵料是两种掺合在一起调制而成。深秋时节,鲫鱼鲤鱼喜欢带腥味的食物,鱼上的快时可以拉饵,使雾化加快。鱼上的慢时可以方便地改为手搓,可以增加水中停留时间。可搓克拉,兴许还可能钓上来鲤鱼,的确是一款对路的饵料。小萧不禁对自己素来自信的判断也疑惑起来,对小陈提议:“您再到原来的窝子试试看。”小陈依言回到原来的位置,稍停连续钓上来两条鲤鱼。不可能有鱼的地方,偏偏也有鱼,看来自己的理论要修改了。小陈喜欢“钓鱼王”又被称为“钓鱼王”,钓友们的称谓看来并没有错。今天自己是败给了“钓鱼王”,败得心服口服。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