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钓鱼都没用过子线,不管钓线粗细从钩至竿稍一线到底,后来与钓友们常去水庫垂钓发現原来的钩、线很不方便。
首先是散漂[重庆地区称为米浮筒]抗风較差,因水庫多在山沟无风的时候较少,于是将散漂改为台钓漂;后来又发現在水庫垂钓常挂底,钩、漂损失较大,为此改为现在的传统子线台钓漂,用了几年自我感觉良好。
台钓坠在主线上,对於竞技钓[养鱼塘]鲫很适用。但是对於野钓来说就不太适合,因为野钓根
据季节、钓场环境、气候、鱼情的差异需要随时调整钩、漂、线、坠。为了现场快速同步调整
故用此法。
A.按自已的习惯匹配相应的钩、线、漂、坠。比如小钩细线小号漂輕坠、中钩中线中号漂....。
为了适应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垂钓水域的深浅]我的小钩细线也配中号、大号漂,即配相应轻重的坠 ,因为浅水用輕坠深水用重坠。
B.调漂---悬坠、钩下底[立於水底]调四目,按自已常用的几种钩、线、漂分别在家调试好。坠在子线上用太空豆固定,使用时根据情况调整坠与钩之间的长度。
C.子线0.10---0.18mm[标准线径],主线0.16---0.28[标准线径]。长度25cm左右,子线上端用
8字环与主线端的连接扣相连。不同粗细的子线与相应粗细的主线相配,粗、细主线上都用同一型号的連接扣[大小适宜]。
D.垂钓时无风、微风钓4—1目[悬坠、立钩下底];风較大则钓5---8目[卧钩、臥坠.];浮钓则用对应小号漂的子线改为用大号漂。
E.此用法的好处再於根据情况如果需要调整钩、线、坠只要換上相应的漂就行了,反之需要调整漂的大小只要換上相应的子线就行了[不需现场调漂调坠];根据不同情况可在子线的长度內任意调整坠与钩的距离;子线挂底拉断后漂也不会损失,马上挂好备用子线即可。
我最常用的子线多为0.12mm[标准线径]钩为丸世4号,此钩在同号的情况下比其它钩条子要粗一些,而且也很锋利,钓鲫鱼很好用,碰上較大的鱼也能对付。我曾用0.12mm子线丸世4号钓上过3斤的鲤鱼和5斤的草鱼。
手竿主线一般0.16mm,矶竿主线0.2---0.28mm。
同时还是要备两根散漂主线,主要用於春季钓草洞和比较浅的水区。散漂用小号台钓漂对应的子线[以坠定漂]来调试,根据散漂[商品散漂]的大小,水面上保证2粒,再确定水下散漂的多少,一般5粒左右此时为悬坠、立钩下底即可。这样散漂主线就可与相应的台钓漂同用一种规格的子线。水面两粒是为悬坠立钩,水面3---5粒则为卧坠卧钩。
此法钓水庫和鱼塘都很适用。
剪去連接扣上的8字环,将主线拴在连接扣上。剪去的8字連环重量可增加在铅皮上,这样抛竿放线会好用些。
在家调漂时只要用一根20cm左右钓线,拴上与主线同一型号的連接扣同时穿上漂座来调试所有的子线即可。调漂筒的制作我从前有专题文章介绍过,欢迎阅读。
子线调好后分别置於塑料板或[装修]铝塑板上,同时标上对应的漂号及线径,一目了然使用起来很方便。
做一个与挂线板相应大小的层板木盒,将挂线板用紙或塑料袋
包好置於其中,既不伤线也不伤钩。
铝塑板一端用汽车内胎钉在上面,同时在对应另一端挂钩的三
角糟把内胎剪开---钓线夾於其中,既可拉紧又不伤线。
拴一红线在自制退钩器上以防丢失,用小钢丝或自行車輻条
弯制,同时用小銼或砂纸把弯处打磨光滑。三角油石为钓场
应急磨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