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钓友"老行"趣事(二)大鱼追着"老行"跑

snfcihc2014-09-11 12:48:10

  上回说到我们钓协秘书长"老行"第一次在河北钓鱼,从那次以后,老行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那个年代,人们干什么都得有票,什么布票\粮票\油票\糖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凡是能跟咱老百姓沾边的生活用品,几乎都得有票,简单说,如果你出门在外,兜里只装了钱而没有装粮票,对不起,你只能站在饭桌旁,看别人吸溜\吸溜吃面条,而你呢,只能吸溜\吸溜吃口水.扯远了,总之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确实有诸多的不便.

  这老行从小生活在南方,虽然在北方当兵十几年,已经基本上入乡随俗了,但生活习惯还是没怎么改变,南方人爱吃大米饭,爱吃鱼.大米饭吗,在部队还是能管够(这一点,地方老百姓想都不敢想),可想吃鱼就没那么方便了.为什么?主要是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不爱吃鱼,不知道那玩意儿怎么吃,还怕鱼刺卡了喉咙,这一点在我们石家庄尤其明显,所以,市面上几乎就没见过有鱼卖的,只有过年时,凭票供应点带鱼或者剥皮鱼什么的,因为买的人少,所以商店进的也不多.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这里的鱼那可就是生活在天堂了,不夸张地说,那时我们这里几条大河环绕,溪流沟渠众多,而且有水就有鱼,虽比不了江南的山清水秀,但也是溪流淙淙,环境优美!

  自从老行发现了那个水库后,就找到了自己的养鱼场,老行家离那骑车不过十几分钟的路,那时候部队训练也不是很紧张,再加上他和当地的公社头头已经搞好了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可以不必再为吃不着鱼犯愁了,因此,每当他有时间时,就骑着自行车到水库边弄几条鱼.不久,他的秘密被其他南方战友发现,痛批他一顿不算,还要求他以后钓鱼必须招呼大家,正所谓有福同享,否则,一经发现他再吃独食,就将他所钓之鱼悉数"充公",还要在他家连吃几天.就这样,老行就有了自己的"钓协". 经过多次的垂钓,老行摸索出一套对付这个水库的钓鱼方法.他发现这个水库鲢子很大,(那时候人们正经的鱼都不吃,更何况鲢子呢!)经常会发现几十斤的大鱼越出水面,有时看到水面的鱼嘴就象农村烧饭的小铁锅.于是,老行拿出看家的本领,有针对性地摸索出钓鲢子的鱼饵.

  那天老行又和往日一样来到了水边,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专门带来了钓鲢鱼的鱼食,他脱了衣服,游进水里,带着一大袋诱饵游向选好的地方,定点布好几个窝,然后带上挂好鱼食的鱼钩一次次地分别游到布好的窝点,将鱼钩放下.然后回到岸边,将每一副鱼线分别拴在小树枝上.每副鱼钩的上面都穿着一块泡末做浮子(钓鲢鱼要钓浮).布完钩,他就回到岸边等着.时间不长,一块泡末在水里上下点动,紧接着"扑通"一声,沉入水里,老行迅速拽线,倒线,一条十多斤的鲢子被拽到岸上,然后,他又上食,游到水里,将鱼钩放到固定地点.就这样一条条的上鱼,他又一次次地游向水里抛钩.

  他又一次游向水里布钩时,突然,他发现离他不远的一块泡末,没有任何点动,"通"的一下就进入水里,他正在迟疑地观望,只见一条1米多长的大鱼越出水面,离他超不过十米,大鱼仿佛也发现了他,可鱼并没有慌张地游走,相反,而是朝着他游来,鱼越游越近,它那小锅一样的大嘴让人看得越来越清晰,那一瞬间(用老行的话讲),他好象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恐惧,是惊喜,是好奇,也许兼而有之,总之,老行很快回过味儿来,他扔下鱼线,转身向岸边游去,虽然他从小长在水边,水性也可以说是很不错了,但在水里,他只恨自己没长了鱼耆,没多长几条腿,他感觉鱼正在向他逼近,他已经忘了什么是恐惧,只有四只在机械地滑动,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发现自己的脚已碰到了底,他爬上岸边,一屁股做在岸上,再回头,哪还有什么大鱼的影子,只有他扔在水里的那些泡末,随着水波晃动着,仿佛在问他,你怎么了......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