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鲶鱼之研究
垂钓鲶鱼,就必须对其进行研究。鲶鱼,头、嘴都大而眼小,身体侧扁,无鳞,是一种淡水中大型的肉食性凶猛渔类。经研究发现,鲶鱼,性温顺,不善跳跃,也不会钻泥,但逆水能力很强;抗干扰性较强;怕光,白天几乎不动,夜晚才出来活动; 由于怕光,所以其栖息地常选择在光线较弱的乱石从中、河谷陡坎、深坑、大树根须等有隐蔽物下,也常栖息在螃蟹所挖的洞中;抗污染能力最弱,其栖息的河水有一点污染,他都会感觉的到并影响他的进食。
一、 鲶鱼的种类及繁殖
我国固有的鲶鱼种类有两种即通常所说的四须鲶(上颚2长须,下颚2小须),其皆为外来引种。一种是小河鲶,也就是我们经常能钓到的,三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的个体最小体长约25厘米,重150到200克之间。最大的个体也不过20斤。另一种是大口鲶,北方又称其为“怀子”。其形状类似小河鲶,只不过是头更大,身子小并细长。从出生到性成熟在食物比较充足的自然水域中也需要5到6年的时间,其成熟的最小个体体长可达80厘米,重也要达3500克,即7斤以上,怀子的最大个体体长3米以上,重可达几百斤。繁殖,南方集中在5、6月份,北方集中在7、8月份,每年繁殖一次,而且,繁殖主要是在河水上涨期间。
二、 分布及其栖息地
小河鲶在我国的7大江河均有分布,以长江、珠江最多。怀子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在我国的7大江河中还可见,70年代后,特别是邓的腐败的私有化改革,造成铺捞、污染过度,在加上怀子性成熟的时间长、个体又大(达7斤以上才能繁殖),所以,在辽河、松花江、黄河、海河已经难寻他的踪迹了(可否灭绝呼?)。另外,怀子的繁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在有类似急流瀑布下深坑中排卵繁殖,由于70年代以来北方一直持续干旱,河水量小,这就更加剧他的的灭绝速度,当然,更大的原因不是我们人类吗?
无论是小河鲶还是怀子其栖息地常选择在光线较弱的乱石从中、河谷陡坎、深坑、大树根须等有隐蔽物下,也常栖息在螃蟹所挖的洞中;在河流中也多选择在河湾处。
三、 食性与水温的关系
鲶鱼主要是以水中的小鱼、虾、蟹等为食,也捕食落入水中的飞蛾、昆虫等;同类相残也比较严重。大的个体对水中的大型鱼类特感兴趣。一般以等待猎物靠近,以突然攻击的捕食方式为主。其巡游范围很小,一般不会超过6平方米;但有大个者其巡游范围要大一些,但是基本在其栖息地附近有障碍物处活动。鲶鱼是典型的近视眼,几乎完全靠嗅觉和触须捕食。
鲶鱼最佳进食的水温是24——28度之间,水温超过32度不进食,水温超过36度则会死亡,低于12度则不易进食,进入冬眠状态。随着水温的降低,个体小者逐渐失去了捕食的能力,而大个者则还能捕食,但捕食较轻,所以深秋时节天气逐渐变凉时,钓者往往能钓住大的。
四、 垂钓
知道他的习性、食性,就可以有选择的垂钓了。
1、 海竿(江、河)垂钓
垂钓鲶鱼以活的泥鳅、虾、蝗虫为最佳钓饵;兰色的大粗蚯蚓次之;鸡肝、羊肝、猪肝也成,但要生的;有个别饥饿者对新鲜的泥鳅切成的段也感兴趣,故可钓之。也有钓友指出用臭虫垂钓鲶鱼最佳,但笔者没有试过。在江诃中垂钓,钓点应选择在河湾回水湾的陡坎处,因此处水深,有陡坎,水低往往有暗流,是鲶鱼的藏身之处:观察水面,看是否有水低向水面的翻花,有翻花处既是。
2、 手竿垂钓
应选择在河闸水流的下方向上:即深坑或卵石堆中。为了保护我们的资源,请垂钓者错过鲶鱼的繁殖期:南方8月之后,北方9月之后。
至于什么时间提干、怎样才能判断是否钓到等等,以后再续。以上叙述有谬误者,欢迎钓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