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台钓玩两年的人都或多或少的钓过鲢鱼,那鲢鱼该怎么钓,怎么才能钓好鲢鱼。
先给大家说个我的钓鲢历程,耐心看完,保证你会学到些东西。
我家旁边就是个池塘,很大的那种,宽有六七十米,长大概300多米。第一次钓鲢鱼在四年前的样子,里面的密度还不错,鱼大概在3.5---4.5左右重。钓点大概2米深。那时候我用的是5.4米二八调的杆子,3+2的主子。饵料是单品狂钓连鳙。雾化速度大概十秒以内。说实话那时候钓鲢鱼算是小白。天热的时候一天能钓一两条,天凉的时候一天空军,甚至一口没有。就算口好的时候也是矛得多,大多都是切线告终。
第二个故事是我们这不远有个水库,是小型的。里面的鲢鱼起步5斤,大的将近20斤。我依然同样的配置钓这里。去了两次都是空军,但别人基本都能半天一条左右的收获。第三次我无意中发现,那些每次都能钓到一两条的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饵料里加了拉丝粉...每竿的速度大概五分钟左右。
说这两个故事其实高手一看就懂我为什么钓不到了。所以我自己现在推翻我对之前的认识。现在就简单明了的给大家说说如何钓鲢鱼。
白鲢属中上层鱼,吃饵头朝上,尾巴倾斜大概45度角。白鲢一般不单独行动,尤其一斤到三斤内的,一来一般就是一大群,而五斤以上的甚至十几斤的,一来可能十几条甚至只有几条。我个人认为越大越要独立,不然就不够吃。钓鱼首先是诱鱼,然后是钓鱼,诱钓结合最为上策,鲢鱼也是如此。以前在网上学的钓鲢都说雾化越快越好,于是我每次的速度都在十秒以内。这频率在一个鲢鱼比较多,而且都是一两斤的塘里我验证过,的确如此,那真是爆连。为什么前面两个故事里我却一直空军呢?原因我已经找到。化老师曾经说过,底下这么多可以吃的,它为什么一定要吃你钩上的呢?我们钓鲢鱼的时候,饵料必须要雾化,因为鲢鱼是在饵往下落的时候在底下吸的。
如果在个体比较大的水域里,那同上面的结论,鲢鱼越大群体越少。假设我的饵料不断的靠频率去打,那底下绝对是从上到底的雾化区,这时候如果鱼多,那就会出现抢食,雾化的有鱼在吃,吃不到的肯定去你钩上去吸。所以结论就是,鱼小鱼多那饵料一定要雾化快,十秒到二十一秒一竿,前期就忽略雾化,你就一竿一竿的抛出去,只要鱼经过肯定会找吃的,然后越聚越多。多的你漂都站不起来,有的直接接口,有的饵直接落在它身上。而且越钓鱼越往上来抢食。这情况你就别动漂,因为你钓的在浅鱼都会往上来,你就控制七八十公分就行了,漂尖不打八字环就行。一定要抓强有力的顿口,一般都是两目以上甚至黑漂,准是正口。
如果鱼大,那怎么办呢?因为鱼大他的群体相对就少。这时候就不能这频率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你越快底下的饵就越多,大鱼本来就警惕,底下雾化下来的饵这么诱鱼好吃,他没必要吃你钩上的。甚至始终跟你的钩保持距离,因为在这个距离他认为是最容易吃的,而且很安全。那我们怎么对付呢?那很简单,他想底下的我让他吃不饱。打个比方原本我喂的是米饭,现在我给你稀饭。饵你头顶上就是香喷喷的大米饭,你会选择吃哪个?对,我们只需要让他雾化,但不让他化的快就迎刃而解了。如果还不吃,他不是跟我的钩保持距离吗那我们调整钩距。我只上上钩,比如他离我钩十五公分,那我就把钩距放到十三十四的左右,你想想他能不中钩吗?
所以最终我的结论:不管大鱼还是小鱼,只要鱼的密度大,你就把频率放快。快到十秒一竿。鱼的密度小你就把雾化降低,频率也就慢了慢到两三分钟一竿,让他想走舍不得,想吃吃不饱,逼他吃你钩上的。现在你在想想为什么那两个故事为什么我就钓不到。其实在我知道那家伙放拉丝粉的时候我就已经改变了雾化。一天没口后来半个小时中了两条。
有道理
鲢鱼跟鲫鱼一样很简单,但要想钓精却需要很多经验。
一般有鱼信,就不要雾化太快了,十秒不累死才怪呢!
说的没错,但我提到了这方面。
不找对鱼层,都是卵的
钩距比鱼层更重要。鱼会自己调整水层。除非你得前期诱鱼不到位。
大概加多少拉丝粉
我手竿挂不住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