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我们感到水库野钓越来越难钓到鱼了,特别是在小浪底野钓的朋友,很多已经转移到了小水库、养殖塘。而还有很多钓友对小浪底心存不甘,却屡遭空军,但能屡败屡战,精神尤为可嘉。
深秋的小浪底真的无鱼可钓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有那么几伙钓友就掌握了在此季节小浪底野钓的基本规律,屡屡得手,屡获佳绩!
那么小浪底的鱼现在究竟藏在什么不为人知的地方呢?究竟有什么规律可循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结合其他钓友的经验,作如下分析,邀大家一起讨论.
1、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水温也逐渐下降,尤其是水表温度下降较快,这就造成深水温度比浅水温度高,鱼就游到深水活动了。这是普遍规律,无论南方、北方,无论哪个水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因地域不同,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已。但这个规律并不是绝对的,遇到晴好的天气和连续晴好的天气,水面温度依然要回升,鱼依然会到浅水小沟里活动、觅食。
2、鱼有逆水性,特别当水位上涨时,鱼会逆流而上,到入水的地方、水的上游,岸边活动。这也是普遍规律。
3、黄河是我国第2条大河,流经漫长的北方寒冷地区,因此,深秋季节注入小浪底水库的水肯定比库里原有的水温底。水温底,比重就大。比重大,入库时就会沿水底向大坝方向运动。当冷重水运动到大坝附近时,因为入水大于出水,造成水位抬升,上层高温水就会沿反方向往上游流动。这样,就造成了上游水温比下游水温高的“表面现象”。由于鱼的趋温性,鱼自然会向上游移动。这就是深秋季节在下游钓不到鱼而在上游可以屡获丰收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水流如果受到山体的阻挡,就会改变方向,造成水流、水温的复杂性,在下游的某个区域,也会形成局部的高温区,只是很难把握而已。
4、随着冬季的即将来临,鱼们就会寻找适宜的庇护场所。而鱼最最喜欢的庇护场所就是水下的树丛了。
综上所述,深秋季节在小浪底野钓,最好是寻找上游、长沟、窄沟的沟尾草丛、树丛中垂钓,方能收到意外的惊喜!这不,上周末(10月14、15日)一帮子钓友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水域垂钓,搞到少则7、8斤,多则20多斤的鱼获呢!并且小杂鱼还不闹钩,钓到的鲫鱼多是半斤、7两的,间或还有大鲤鱼出水呢!
小浪底的水位还在上涨,距离最高水位还差不到10米了。不知道我的分析是否对你有用,在其他水域是否也可以借鉴呢?再者,春天的小浪底情况和深秋的小浪底情况相似,所以小浪底春钓时也应该在上游下功夫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