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的局限
原来我小时侯在珠江里钓“蓝刀鱼”(北方叫白条,两湖叫刁子鱼)钓白鳝(学名叫鳗鲡),用的都是所谓的“传统钓法”,从来也不知道有个什么“台钓”的技术。
二十世纪末,台钓被引进国内,因为它的装备科学、它的上鱼快速、它的竞技普及优胜,很快就在国内传播开了。我也是这时接触和喜欢上了它。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我自以为是学了点台钓的皮毛够用,事实上,我在许多适合适用台钓的水域里也很多次得过得过很好的成绩;于是我飘飘然地认为:台钓是钓鱼人“无往而不胜的利器”。
说到台钓的历史,其实有专家说:台钓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产品。
到底它是怎么从抗战时期由一个日本老兵从中国的杭州带回了日本,然后又“拐弯”从日本到了台湾,至今没有实在的史料考证。
但最早的垂钓活动在中国有历史明白的举证;就连现在世界通用的渔轮最早发明的雏形也是我们中国人!(见《独钓寒江雪》画中老者拿的那根带渔轮的竿)
我知道我们不能躺在我们老祖宗的光辉历史上吃老本,谁叫我们后来骄傲自满了呢?
但回过来说,有些进口的东西也真的不能迷信。
我就吃过这亏!
“台钓”用的细线小钩细尾漂,十分灵敏,有一个美称叫“幽灵钓法”,它讲究的是“诱钓合一”;在适合这种钓法的水域里,它的技巧可以任钓手发挥得淋漓至尽!前几年,在深圳西丽湖 大赛中,高手曾经在90分钟里钓上来两百四十多条鲫鱼,平均每分钟接近三条!
我在2004年从化的一个疗养院里也曾经有过一分钟两条小鲫鱼的记录!
于是,我以为没什么能比台钓更能刺激的了!
于是,我就把小时侯的“土办法”几乎给忘了!
结果,有几次在水深于两米、水底陡峭的水域,我钟爱的“台钓”就是不给我“长脸”!
前年到广西容县,我是几乎“全军覆没”(见我写的《我的“台钓”全军覆没记:》);
今年夏去东莞清溪地瓜家老三的一个深六米的山塘钓大鱼,结果搏了半天,只见一条如折扇大小的尾巴露了一下,折钩断线扬长而去,“颗粒无归”!
前一阵,三次去“星龙农庄”垂钓,虽然上鱼速度快,但大鱼老是把线钩拽断;老崔用的海竿一线到头、粗线大钩(而且有倒刺!)、大浮漂。虽然速度慢,可每次总能擒几条“大货”!
回想起来,我用“台钓”的方法钓到所谓的大鱼,绝不会超过10斤,即使能钓到,一般都和水深适宜、水底较平坦的钓场有很大的关系!
一种好的钓法,一定是特定的条件和场合被验证过了的钓法,固守一本“皇历”是读不通的!
我不是说“台钓”不好;我想说是太迷信了“台钓”不好!
不信?您用台钓方法到深海里钓“鲨鱼”试试?!
陆军
2006年9月26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