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夜钓时要针对不同鱼情来调整饵料状态!

钓无定律波哥2016-06-16 13:46:40

在普遍情况下,鱼饵总是按正常状态来使用的。

但每次钓鱼,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夜钓时,要做到针对各种不同的鱼情来调整饵料的状态,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手段。 一、针鱼食大小的变化 在刚开始下钩时,鱼饵一定要大,目的在于诱鱼。

当鱼逐渐开始上钩时,可将饵的大小恢复正常。 如果上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便应改为低于正常的小饵。

这一方面可提高鱼吃食的准确度

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鱼量过大,鱼群乱抢食谁也吃不着。

若上鱼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则应加大鱼饵,边钓边注重诱鱼。水浅的鱼塘常有这种情况。

二、针对鱼饵的比重 在正常情况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鱼饵为好。

鱼吃食状态良好时不会对灵敏度和上鱼量造成影响。

但在鱼吃食很轻时,比如冬季钓,或夏天气压低,或钓竞技池很滑等情况,便应用偏轻且较小的饵,这样有利于鱼的吸入。

使小且轻的饵钓底时,要特别注意水线的深度,因为饵很轻,漂坠下降的幅度特别小,容易出现食没落底的现象。

这时常用的“调4钓2”已不适合,而应改为对几钓几的方式。

三、针对鱼食的软硬与粘度 但硬食却绝不等同于粘食。粘度低且又软的食很难抛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抛的作用。

偏硬却较松散的食雾化效果最好,这样的食通常只有在诱鱼时使用。

比如在很适合钓半水的情况下,一开始打窝子诱鱼时,便要使用偏硬(干)但很松散的饵料。

食可以上得很大,抛出后入水即抬竿,让食散开后慢慢向下飘落,这样诱鱼效果非常好。

硬且粘的食通常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

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食,最典型的情况是闹小鱼。

野生的小杂鱼游动能力好,抢食的本领比大鱼强得多。

这时如还用普通的饵,没等落底便会被小杂鱼抢光。

加大食的粘度与硬度,再适当地上大食,可以对排除小鱼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样的食小鱼吞不进去,又啄不光,可保证落底后有食在钩上。

四、当鱼不爱吃食,需要用“逗鱼”的方法提高上鱼量 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食,这种食当你拉竿逗鱼时,极可能脱离钩体而使钩上没食。

这种情况下,对食的调整应以增加粘度为主,而尽量少增加硬度,这样可较好地保持钩尖的韧透性。

若食又粘又硬,便会较多地出现跑鱼现象。 五、刮风天钓鱼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来解决 任何一种食,无论是增加了粘度还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会比原来大,尤其是增加粘度,变化更大。

有时鱼塘的水很深,这样食在落底过程中损失较多。

这时应造当地增加食的粘硬度,或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点的饵。

这些都可保证落底后钩上有饵。

一般来说,单纯增加硬度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小,而增加粘度则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食在钩上的保持性。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昆明

学习了

很久以前南阳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