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听说您对鱼钩的造型有更先进的设计?
师傅答:对呀!有关鱼饵的问题,他有独特的构思,这里不便泄露,单就鱼钩问题和垂钓爱好者一起探讨。鱼钩形状分二大类:一类是长柄的,以丸世为代表,另一类是短柄的,以伊势尼为代表,它们的大小以号数来分别,同一型号的钩体还有细、中、粗三种以上的钢丝精制而成。日本的鱼钩做工与品质已是登峰造极了,当我们把一只近乎完美的空钩再作改进,制钩专家们会说,你们是否疯了?但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传统的东西面临着考验与挑战!大家知道钩的功能是挂住鱼嘴,不让鱼儿脱落,鱼钩倒刺的功能是挂住鱼钩,不让鱼钩从鱼嘴肉中脱落,这是2个概念。只有在倒刺保证鱼钩不从鱼嘴肉中脱落,才能有效保证鱼钩挂住鱼儿。可见鱼钩倒刺在垂钓中的重要性,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鱼钩倒刺越大,挂嘴越牢?是的!当今的制钩厂商已经把倒刺制造的最大化了,正是这个问题,牺牲了两个比倒刺大的更加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为了把倒刺做的最大,只能在钩尖下面示经打磨的地方开口,伊势尼钩为了保证钩尖的锐度,所以打磨的距离较长,这样只能把倒刺推向钩底,由于钩底的阻挡,刺入鱼嘴肉中的钩尖虽然较长,但倒刺并不深,有时竟然倒刺没有刺进肉内(比如荒矶钩,他们在摘钩时发现这个情况);第二个是巨大和偏低倒刺所产生的过大角度,形成的阻力,使鱼钩的穿刺能力严重下降,有不少钓大鱼的人反映,为了增加鱼钩的强度,而使用荒矶,为了使粗壮的荒矶刺肉深些而大力扬竿,其结果竟然在把竿扬断的同时,鱼儿没有把线组和断竿带着逃跑,浮漂还在原处,原来巨大的倒刺把鱼钩从鱼嘴中弹出。我们还回到倒刺的功能上,如果我们把倒刺向钩尖推进,推到哪里为妙?师傅认为可以把12号伊势尼钩身配上5号伊势尼的大小钩尖以及 与5号伊势尼的钩尖相同距离和大小的倒刺(在打磨过的钩尖开倒刺的技术,不是我们研究的)。可能有人要问,12号钩身套用5号钩的倒刺,在极大的拉力下,倒刺处是否容易断裂?不会!!!因倒刺小而且离钩尖近,它的扭力也小,所以它承受的力是同比率的。况且我们还因使用的是5号的钩尖倒刺,可以适当的让钩嘴向内倾斜些角度,使之更具穿透力和抗拉能力,再有一个问题是倒刺小了是否会使钩身在鱼嘴肉内滑脱?不会!!!!!倒刺小了但锋利,由于倒刺位置在12号钩尖顶部离钩底距离远,在刺穿过程中,送入肉内极深,由于倒刺行程很长,所以很难自行脱钩,况且倒刺的作用仅仅是让钩在鱼肉中不掉落。
我问:除此您是否还有更为大胆的想法?
师傅答:是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我们把上面设计的伊势尼钩的倒刺转个180度,在相同位置上的内侧放到外侧去,这将是鱼钩钩型中的一个飞跃!!!!!他想为它提个中国名字,称“江湖钓子”吧。在鱼钩中使用倒刺固然能保证鱼钩不脱落,但是再小的倒刺也会产生阻力,如果人们把倒刺放在钩的外侧,那么刺穿能力就象无倒刺钩一样顺畅!!试想当钩尖挂住鱼肉的一眨那,由于力的作用,角度的问题,钩尖的外侧下方就有一块撒开的裂口,外侧倒刺此时正好乘虚而入,丝毫没有阻力。如果是内侧倒刺刚好相反,它因此产生的阻力应当大大的大于钩尖本身(这个问题动力学家能够算出)。当我们认为鱼钩在钓线的作用力紧紧钩住鱼嘴的同时,内侧倒刺也死死挂住鱼肉,而且是线越有力,倒刺也越倒得牢。反之,如果是外侧倒刺,无疑此时处在撕裂开的口子中,没有倒住鱼肉,却不知此时的倒刺再大,再死的挂住也是多余。因为在鱼钩受力时,无倒刺钩的作用和有倒刺钩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有当钓线松劲时,无倒刺钩才会脱落,也就在此时,才反映出有倒刺钩的价值。钓线钓钩既然松劲了,那么外侧倒刺钩撕开的裂口同时会合拢,那么内侧倒刺和外侧倒刺的效果也就一样的。这样外侧倒刺就净赚了一个阻力,而且外侧倒刺挂住的是厚组织部分。
由于越来越多的垂钓爱好者驱私家车远游各地去江湖捕击巨物,他们大多需要自动挂嘴的钓组。其中鱼钩是最重要的,现在市面上大多是扬竿钓用钩,有不少串钩、炸弹钩、钓篮都是错误的,都使用了扬竿钓用钩,合理的串钩、炸弹钩用钩应当是三弯钩。扬竿钓用钩,比如伊豆是典型的二弯钩(如图一),伊势尼钩尖略有内倾,属二弯半不到一点,由于大家对三弯钩的认识不够,所以使用得也少,市面上当然也很少见了。他在65克玉米钩组上栓结自己加工而成的伽玛卡兹伊势尼16号三弯平钩(非歪嘴钩),竟然使2斤左右的小鲤鱼频频挂住三弯钩,在自动垂钓领域的作用毋用置疑。这次有朋友送他一只丸世20号三弯钩(如图二),不知是哪家日本厂生产的,朋友陈伟青(此人下面有介绍)自己也留有一只,师傅帮他把此钩栓在玉米钩组的一头后,此鱼(在李永康师傅手竿垂钓53斤青鱼的过程的前面,也是在同一条河中,同一条青鱼)刚好咬上此钩,后钻入树枝,而铅块也被树枝卡住,这钩也就被这大青鱼摆头折断了(或其它原因)。现在蔡师傅家里的这只钩不舍得用,无事时拿出来与其它钩比较研究。如果以此钩为原型加以修改,将是装配串钩、炸弹钩组、钓篮钩组、玉米钩组的首选,修改是非常容易的,用丸世非歪嘴钩的造型,伊势尼锐度的钩尖,第三弯的方向笔直地对着钩柄栓结点和拉直之钓线的另一头竿头栓结点,像步瞄准一样为三点成一线,三弯钩的最佳测准为4点成一线,就是在鱼钩尖略微受压的情况下(挂住但不刺肉),第三弯的基点与钩尖、钩柄结点、钓线与竿头结点成一线。如果鱼钩生产厂把倒刺置于第三弯钩尖上,这样的钩有无倒刺小钩的刺透能力,又有大钩的抗拉能力,其实一直以来,没有人研究过鱼儿的嘴型,进嘴的鱼钩在线的传力作用下,只需是钩柄先出鱼嘴,那么不管是三弯钩、二弯钩,其挂嘴率是一样的,如果钩柄不出鱼嘴就要求挂住,那么二弯歪嘴钩大大优于正嘴三弯钩,但二弯钩挂住嘴内软组织并不牢靠,容易撕裂,经常可以见到在起捕遛翻的草鱼时,鱼头顺着我们的视线大张着的嘴内有线通出但不见钩,此鱼如果在这样的状态只要一摆头,鱼钩就会撕裂上鄂软组织而脱落,当然在背对我们时摆头撕裂。鱼钩虽脱落,但还有机会挂住嘴唇,由于三弯钩的第三弯基点到钩尖在穿刺时其力是直的,当我们用直的力捶击直的钉时,钉会轻易的入木,而二弯钩第二弯基点到钩尖在穿刺时其角度是斜的,当用直的力捶击斜的钉时,钉会被击倒,绝不会入木,当然鱼肉不是木头,但道理还是相同的。
我问:听说您对钓线也有研究?
师傅答:我不懂各种钓线是如何生产的。但知道现在垂钓界普通使用的三类线中有二类不能用。这二类线一为大力马,二是火线。为什么?缺点只有一个,没有弹性,在遛鱼过程中,将大鱼在竿、线、钩(钩的弹性也有微弱的作用)弹力缓冲作用下,极大的能量尽被没收了。竿的弹性被每个垂钓者认可,当竿的弹性与鱼的能量持平时,线的弹性就起一作用,大鱼被制服,他认为当今的尼龙丝,钓钩、碳素竿这三者的配合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而火线与大力马是超过了这个境界,详细谈谈为什么?举个例子,他们那里除了李永康师傅是玉米钩组钓专家外,还有一位叫陈伟青的全面钓手,就是前面说过的用20号丸世三弯钩栓结的80克玉米钩组挂住了53斤大青鱼,因用矶竿钓用不着强行遛鱼,在兴奋中突然线松了,摇起线查看,发现20号丸世钩拦腰(一弯处)折断,晚上大家分析后断定,是树丫卡住了铅块,大鱼摆头后折断。但陈伟青不接受这分析,坚持以为没有感觉到挂住什么。认为是丸世钩质量有问题。后来陈伟青在另一水域钓获一尾18斤草鱼的前后各有一次断钩,都用的是65克铅块,12号欧娜伊势尼,并说这二次断钩时的份量感觉多是18斤左右的草鱼。此时的师傅才恍然大悟,大力马惹的祸。他们平常都是采用强行遛鱼,以免鱼儿远窜挂住杂物(苏南水域的倒树很多),所以摇轮调得很紧,当矶竿被鱼拉成拔河,刚要出线的同时,鱼猛力摆头,此时的状态是钓竿已经没有弹性,摇轮尚未起动,如果刚好使用的是大力马,那么有4个可能:豁嘴、断线、折钩或摇轮起动。那个薄弱问题就在那里,如果刚好使用的是尼龙线,那么三个可能全被尼龙丝的弹性吸收,同时摇轮起动。鱼嘴到摇轮(不是竿尖)的长度无论有多少,尼龙丝的极限都有100%的延伸,在手竿垂钓中,火线和大力马的使用更为有害。主要表现在豁嘴、折钩、断竿、竿子拨梢的比率大幅升高,渔获和断线率大幅降低。
我问:李师傅20分钟遛翻起获53斤青鱼,能否介绍一下情景?
师傅答:钓获如此青鱼老李是轻车熟路了,但挑起此鱼的是一根7。2米手竿,那就有题材了。这再次说明了蔡师傅一再吹捧的强行遛鱼法的正确。他们 一伙人全部采用强行硬挑,通常7。2米的手竿能10分钟内遛翻20斤以下的鱼儿,当超过20斤时断竿率就非常高了。老李钓获此鱼,事后分析,除了遛鱼方法正确外,更要赞扬的是这根7。2米手竿,此竿品牌名称为“悍将”,竿名为“钓不断”,如此纤弱细长的手竿,20分钟时间就遛翻了大青鱼,实属不易!!在他们一伙人中无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排名制,对各项记录非常在意,所以手竿碰到大鱼,谁都绝不手软,久之,就掌握了他这个强行遛鱼的理论和方法。当然损失也是惨重的,家里都有整桶的断竿。
当时老李钓的那个窝点,有数人陆续投下了约80斤玉米,已经有200多斤各种鱼儿被钓获,大家都是冲着5次都逃脱的大青鱼来的,老李在玉米钩组垂钓的同时,用手竿在旁边钓鳊鱼。
我们从李师傅组配的钓具看问题,手竿的收缩长度为0。63米,全长7。2米,钓线是“钓鱼王”的,线名是“宝马”,线长5米,鱼钩厂名是“欧娜”,钩是伊势尼黑歪嘴8号,0。3塑料鹅毛剪成的7粒星漂,18号保险丝绕成8圈为坠,这样的组配适钓鱼儿的重量是100克-----7500克,强度排行是:钩略弱于线,线略弱于竿(拔河状态下),当时在20分钟强行硬挑遛鱼的过程中,一直是势均力敌,但从无出现拔河状态,鱼儿却一直处在惊恐之中(乘其不备频频让其出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配制的钓线粗一号,结果就会不一样,较粗的钓线在极限不到的情况下,它的弹性没有充分发挥,那么较弱的钩和较弱的竿会出问题。如果配制的钓线细半号,结果又是超过极限而拉断,如果在遛鱼过程中略微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