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花溪河杂叙 (四)

8926602492014-09-11 02:40:27

  花溪河杂叙(五)

  界石至南泉段

  出了下平桥,就到了桃花滩。经以前的养鸭场,顺河边竹林中的羊肠小道,下行约二十分钟,就能遇上花溪河的第二条汊河。它发源于山坡上一处地名叫高洞的地方,那儿有许多稻田,稻田多余的水,流经一口过水野塘后[塘中有鲫鱼],聚各处流水成溪、成河。流经"猪脑壳石"、爪滩、马滩、汇入花溪河。沿途筑有多道石堰储水,鲫、鲤、草鱼不少,但个头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汊河欲入正河处,有两处似池塘的深潭,上面一处稍小,有四米多深;下面一处要大一些,有五米多深。正河的鱼可通上达下,常有大鲤出没。我曾遇过两次,皆因脱钩断线而逃,连鱼影都未见着!那儿钓获的大鲤鱼有十斤出头,因其位置偏僻,路难行,去那里钓鱼的很少。

  往下,就到了留有我最多脚印的头滩。头滩至南泉约半小时步程,它与其它河段一样,修有挡水的堰坎,坎上碧水盈盈,坎下流水潺潺。修长的翠竹掩住半个河面。左恻不远处有一汊沟,但不长。坎下,三个大小、深浅不一的石潭紧紧相联。紧挨堰坎那个石潭,潭中多乱石,估计是修堰采石形成的。每到涨水季节,鱼逆水而上到此潭。那鲤鱼,流水上跳,缓水上跃,此起彼伏,叮咚叮咚地,水花溅起老高。你若见了,定扫斯文样,慌不择路地奔向钓点!

  有一年的雨后,去堰坎上面的汊沟交汇处垂钓。河水二浑二浑的,但久侯无获。见离堰坎不远处,有鲤数次跃出水面,遂提了一支竿去那里撞运气。用钩挂包谷粑,将饵团定点地、连续地抖入十几杆饵团做窝料,其后不时地抬竿挂饵。十多分钟后,未见漂动,却抬竿有鱼,中钩的是条六、七两的鲤鱼。嘿嘿!有戏!雨后晴天,水色不错,这么快就钓住一条,窝子周围应该还有。果不其然,又连钓三条,都在半斤多点。附近的人,都围过耒看闹热。过往堰坎的人也驻足观望。有人抠了一团鱼饵,放鼻下嗅了嗅,悄悄地议沦:“粑粑是黑的,像是汤元心子”。 的确,那饵呈棕黑色,加有不少的糖与黑芝麻,有浓郁的粮香、油香味。但他们仅猜对部分,我那粑粑,看着不起眼,可下足了功夫:花生米大饵团入水,两分钟内就溶化,鱼一碰就散,入口即化,细粉招鱼,粗粉留鱼。窝饵、钓饵都是它,对鲤鱼极具诱惑。 那天搞头还真不错,,清一色的鲤鱼十多条,总有个六、七斤吧!在头滩、吾曾数次用芭篓装小的,鱼网装大的,分挂鱼竿两头,扛着回家。 几年前,高速路从头滩跨过。头滩,我梦中常见的头滩啊!现今早巳面目全非!

  花溪河从长南桥下流出,过虎啸口、仙女洞,经鸭儿函、炒油场,又向西拐至磨滩河大桥,调头向东,经走马洋、麻柳滩,过王家坝,就到了九中的花溪滩。全长约二十公里,沿河人烟密,单位、工厂众多,污染较重。河中鱼虽多,但有异味。花溪滩以下的河段,与长江直通,污染少些,鱼密度相对大些。每年洪水期,进入的鱼不少。在土桥大石包段至花溪滩下的水潭段,钓鱼爱好者也不少。 ( 全文完)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