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提竿中鱼了,怎么又是偏口呢

钓无定律波哥2016-06-02 08:14:45

一般我们在垂钓时,先进行试钓,然后调漂至灵钝合适的状态,再根据水情与鱼情的变化适当地微调。 有一种微调是在中鱼之后进行的,不知大家试过没有。

就是根据钩尖刺穿鱼嘴的位置,来判断调钓的灵还是钝,再进行细微的调整。

我们说,当钩尖刺入鱼嘴的位置正常时,取钩比较容易,表明调钓无须调整。但有时钩尖刺入鱼嘴较深的位置时,浮漂才有讯号,就表明需要微调了。还有多种不同的刺入位置,需要微调浮漂,且看下文细说。

【一】碰到钩尖刺入鱼嘴较深的位置时 碰到钩尖刺入鱼嘴较深的位置时,要取出鱼钩需要费一番周折,性情急躁的钓者或许会直接拉断子线,对继续垂钓很有影响,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浮漂。 一般来说,钩子刺入鱼嘴较深,是因为将浮漂调得比较钝,当鱼儿吸食钩饵时,浮漂难以表现出明显的动作,直到钩尖刺得鱼儿疼痛,因刺入得深,鱼也不敢发力逃窜(不然会更疼),中钩的鱼才拉动鱼线使浮漂有讯号。

提竿获鱼后,我们就要这样进行调灵:适当下拉浮漂,微调半目或者一目,使其稍微灵敏一些,以求下次中鱼时,钩尖能刺入鱼嘴的正常位置。

【二】钩尖刺入鱼嘴的位置比较歪斜 钩尖刺入鱼嘴的位置比较歪斜,在打浮的时候是很正常的,因此无需调整。而如果是钓底,钩尖还是刺入的位置比较歪斜,就不正常了,一般是由于钓得较灵,所以需要及时进行微调,方法是适当减轻铅重,使浮漂的相对浮力增大而略微上升(钓目和调目同时上升),也就是适当减少灵敏度而钓得钝一点。

【三】钩尖刺中的是下嘴唇 偶尔一次刺中鱼的下嘴唇是不足为怪的,或许是因为提竿稍晚。但如果老是刺中下嘴唇就有问题了,这一般属于钓得较钝。微调的方法是,适当减轻铅重,并将浮漂下拉一两目。当然也要注意掌控提竿的时机,不能太晚。

【四】出现顿口时的三种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有顿口,但只是上钩有鱼而下钩无鱼。大致原因是水底淤泥较厚,钩饵陷入稀泥中不能被鱼发现(当然是下钩),再就是钓得比较钝的原因,可以减轻铅重并下拉浮漂一到两目。

第二种现象是有顿口,但是提竿却无鱼。明明浮漂顿口讯号明显,却屡屡空竿,难免生出许多失望。大致原因是有小杂鱼闹钩,再就是浮漂调得比较灵。如果小杂鱼较少,就要考虑微调了,方法是上拉浮漂或者适当增加铅重,都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第三种现象是有顿口,而钩尖刺入了鱼的上嘴唇,位置也在鱼嘴的中间。这就是很正常的了,没有其它情况就无需调整浮漂了。 【五】使用合适的钩、线、漂 钓钩的大小应大致为鱼嘴的三分之一,若水中轻口鱼与滑鱼较多,就使用小一点的钓钩。

若水中多食性凶猛的生口鱼,就使用大一点的钓钩。水温低的时节鱼口较小,应使用小一至二号的钓钩。

如果只看到浮漂轻晃而再无其它动作,表明钩比较大;如果浮漂动作明显却提竿为空,一般是钩比较小。

钓友都知道,在垂钓过程中,鱼钩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

锋利、韧性高,有很强的回弹性,可以让您在遛鱼时更加得心应手。

钓线的选择标准是,主线比子线的线径大两号,鱼重加拉力不能超过子线承重的三分之二。

一般漂身较短的浮漂灵敏度较高,漂身较长的浮漂稳定相较好,讯号传递快的要数硬尾漂,讯号传递稳的要数软尾漂。

在调整浮漂的时候,需要调灵,就让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反之则钝。需要钓灵,就让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少,反之则属于钓钝。

钓友们都知道,浮标犹如眼睛,一支好的浮标必须达到灵敏度与稳定性的高度统一。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了,谢谢楼主

很久以前咸阳

说的很详细,谢谢楼主

很久以前淄博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