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在湖泊水库钓鲤鱼,曾有过钓友问我:“为什么感觉鱼咬钩一阵一阵的?”我说:“那得恭喜你,你的钓点有可能恰好选在鲤鱼的洄游通道上了。”可提问者又问:“那我卡着鱼道钓鱼,为什么鱼获时多时少?有时候甚至没有收获?”
这个问题就有点普遍了,我感觉许多钓友其实并不理解鱼的洄游是怎么一回事。
俗话说:“兽有兽径,鱼有鱼道。”哪怕是天高任飞的鸟都有其固定的飞行路线,这涉及到动物的一种节律习性。鱼的迁徙行为我们俗称其为“洄游”,洄游是鱼类的一种集群性、定向性和周期性的迁徙行为,是鱼类从一个生活基点到另一个生活基点的过程,是鱼类在寻找它们在某一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特定环境的一种行为,也称“习性”。鱼类的洄游在生物学科的分类上细分为三大类,即:越冬洄游、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这是鱼类洄游通常的三种概念。鱼类的洄游分长距离和短距离洄游,长途迁徙的鱼类以鲑鱼为代表,一次洄游可长达数百乃至数千米。短距离洄游的鱼类,譬如湖库中的鲤鱼,就颇具这一习性。
鲤鱼的生殖洄游,会选择水库的上游浅滩作为落脚点。
在鲤鱼的生殖I期,鱼群很少集体索饵,生殖I期期之后,个别的鲤鱼可在早晚两个时间段里偶尔开口。东北许多大的水库,会在鱼类的生殖期后期关闸蓄水,人为地为鱼类的产卵创造条件。淡水鱼类的繁殖离不开水流和水草,就像海水中的鱼儿在月圆的大潮时将卵产在近海一样,有时候产卵的鲤鱼就在钓手的脚下,但鱼不会理会钩上的香饵,它大批量上钩的时段是在产完卵后,饥肠辘辘的鲤鱼对食物毫不挑剔,就地儿疯狂的抢食。
鲤鱼的索饵洄游,是以寻找食物为主要目的引发的,其路径、方向和实践受饵料生物波动的影响较大,不如生殖洄游那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