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野外垂钓是典型的休闲垂钓,多数为自动钓鱼杆与海杆,一般只携带手杆一根而已。因此对自动钓鱼杆(后称弹杆)颇有一番深刻体会。弹杆虽然是个海杆的进化,但一样需要特定的喂窝与定点抛杆,因此,科技含量增加了,但对垂钓者的技术也同样有所增加,并不代表上鱼的瞬间自动化了,一切就等于十拿九稳!
记得笔者去年曾就此发个一个帖子《 浅谈海杆(自动弹杆)串钩近战心得》,本文可以算是一个补充的后续。专门聊聊弹杆的打窝与布阵。
弹杆也是海杆,是新开发的一种垂钓利器,适合于休闲垂钓。但讲究打窝、布阵之法。或许这是我的称呼。一般来说,用这种海杆垂钓,打窝几乎都是运用小麦、玉米、红薯等等。笔者就爱用小麦 玉米打窝,但就笔者近一年多专心对海杆与自动钓鱼杆的深刻体会,感觉到酸臭窝料在实际的垂钓中其诱鱼的效果远远大于干麦子与干玉米。
鱼同是地球的生灵,有着庞大的种族。现在经常听到钓友说:鱼的嘴吃滑了,叼了,几乎连蚯蚓都无法垂钓了。其实这怪不得鱼,而是我们施钓者把他们给惯坏了。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平均每年要用来打窝是好多的粮食。嘿嘿,这个帐想来是没法细算的。这也就造成了现在的鱼成了五香嘴。有时我们不妨来个反道而行之,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也符合我们人类吃惯了荤,想吃素一样。
笔者曾这样做个实验。同时在一个水域打下8把弹杆,左右各4把,左边用干麦子与玉米打窝。右边用浸泡得发酸发臭(但不是臭得熏人的那种)的麦子和玉米混合打窝,结果30分钟后,右边的窝子开始上鱼,连中午都忙个不停,而左边仅仅相距10米的位置,全天的钓获是右边的1/3。我们常常见到有些钓友当天去垂钓,打下了几斤麦子或玉米,许久都没动静,当然自己的收获也是很少,而当第二天,别的钓友去了同样的位置,没经什么重窝,反而出奇的上鱼,这就是占用了时间上的概念----发窝了。人尚且爱吃软的食物,何况是同为生灵的鱼类。
还有一次,笔者要前去一个没去过的水域垂钓,事先经过了解,都说那里的鱼爱吃甜,红薯,
但钓友们上鱼的情况各不一样,鉴于这个情况,我大胆的来个反道而行之,特地多准备了一些腥香的饵,又带了一些甜香饵,不用我说了,大家也明白我所要表诉的是什么了……
鱼虽然经受了我们垂钓者的惯,但依然改变不了“腥、香、甜、酸臭”几大特征。我的感觉是经过浸泡至发酸发臭的窝料,更符合粮食作物入水后泡软有味的味道,这也是优于直接打窝的原因。也是前边的例子的一个表述。也是我最近始终能在同行中取胜的法宝之一!
就布阵而言,这个理念或许是本人第一个这样说,在《 浅谈海杆(自动弹杆)串钩近战心得》的这个帖子中,我也讲到近钓的一些方式,但遗漏了一个布阵之说,军事上讲究布阵,政治上讲究布局。我们垂钓上其实也讲究布阵。如果你的竿子左打右打,始终不在一个点上,一个窝子里,能有好的收获吗?
我们打窝其实就是布局,给鱼布局,设置埋伏,使之闻香而来,久久不离。一般来说,我们都晓得去打窝,可怎么打窝,打什么窝才留鱼,才上鱼,就只能凭自己的感觉了。这和台钓中的诱钓结合是有所不同,就笔者而言,爱把布阵之说引用到实际中,例如当自己在一个水域布下一个长5米宽3米的窝,会开始撒下近一斤的麦子和玉米,而竿子则从不同的角度同时在这个范围里施钓,有时甚至会在一个水域形成左右中夹击的趋势,其包括的范围与鱼群的活动范围是不是也跟着扩展了!从理论上讲,获鱼的机遇是不是也增加了不少。当然我这是指喜欢休闲垂钓的方式,对于喜欢手杆垂钓,这样就显得太过于铺张浪费。:)
当在这个窝子里连上了几尾鱼后,都不同程度的对鱼有些影响,这时,我就会进行补窝,开始新的诱惑!其余的一些近钓技巧可以直接参照原先的哪个帖子。《 浅谈海杆(自动弹杆)串钩近战心得》
以上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也只是特定的水域与方式,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