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起源现代运用的佐证
前几天,我“胡思乱想”,老在琢磨我们用的“钓具”到底是怎么被我们的“老祖宗”发明出来的?于是,我就写了个《了不起的发明》和《猫爪子鱼钩》的拙文。
朋友们觉得我写的东西好玩儿,于是,就有了很多跟帖。
有的朋友“跟了”以后,觉得不过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正是我想把我那“砖”抛了引上“玉”的原意。
“三峡”、“守(应该是有土字旁的;我用智能软件打不出来)望者”几个兄弟的文章,我觉得很有见地!
坦白地谦虚说,我和“三峡”、“守望”兄都不是史前出生的(!),我们当然也没有办法“亲眼”见过我们老祖宗是怎么发明那些东西的呀!
后来我和他们俩一商量,觉得现在那些“考古学家”,其实也不是史前出生的!他们也没亲眼见过那鱼钩是怎么发明的不是?他们说的现代生产工具的鱼钩起源,也是一种根据出土文物加上现代人的推论思维,“考了古”作出的结论的呀?!
所以,我们都以为,我们的“鱼钩考古”也是很有根据的!
三峡和守望兄后来忙着钓鱼,说了一声:“你慢慢琢磨!”——他们去钓大鱼了,于是就把这事搁我这儿了。
我这人老实,要是想个什么东西的话,就老想出个究竟不行!于是我睡觉的时候老想那鱼钩到底是怎么给发明出来了;我不光想这鱼钩,我连那鱼丝、浮漂、鱼竿也一起想——一直想得我失眠了半个月!
前几天,“大老崔”同志(也是我根据他的回忆写了《水井闹鬼的故事》里的主角)在另一个网页上跟了我的帖,说他二十七年前(1979年)见过少数民族有用“猫爪子”当“鱼锚钩”钓上来三四斤的鲶鱼!我迷迷糊糊地马上给他打了个电话,请他过来吃饭,想问个究竟。
昨天,老崔大哥来家,说了一个他在边远地区的一个很偏僻少数民族村落里原始的渔具产生的过程。
于是,我想把他说的原话,告诉三峡兄、守望兄、和我们这里的朋友。
下面的叙述里,一点也没加我自己的调侃,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仅供我们这的有兴趣“业余渔具考古家”探讨。
以下是我们的基本原话:
他说:小陆(他比我大),我跟你说,我在跟你的“猫爪子鱼钩”帖里说的是我亲眼见的;我不光是见过“猫爪子”做的“锚钩”、亲眼见过那些孩子钓上来(其实是“锚上来”)的鱼、而且他们用的鱼丝也是自己用虫子做的!
我问:鱼丝和爪子钩都是自己做的?
于是,老崔便款款道来:
1979年初,为了准备对越反击战的需要,他所在的昆明军区勘测大队,在云南一个叫“思茅”的“水傣”民族地区驻扎。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他们在山脚下徒步走了五个钟头才到那个村子。
一天,他在村子边的一条小河沟的石桥下里,见几个八、九、十来岁的孩子在水边钓鱼。钓上来几条大小不一的野鱼。
他是一个“钓鱼迷”,见了水就俩眼发青光;见了人家钓的什么鱼、用的什么饵料、使的什么工具,就要看个端详,问个仔细。
他发现:那些孩子用的是类似尼龙鱼丝的线,鱼钩是类似“锚钩”的东西,用蚯蚓做饵,一根细竹竿,这就是他们的全部钓具!
老崔很奇怪地问:这是什么鱼丝和什么鱼钩呀?
那些孩子说,那“锚钩”是用三个野猫爪子绑在一起做的鱼钩;那“尼龙鱼丝”是用樟树虫肚子里的“丝囊”,泡白醋后,一点一点拉伸做的;每个樟树虫肚子里的“丝囊”大约可以拉成一米多长、牙签般粗细的“鱼丝”,他们把几个樟树虫肚子里的东西拉成的“鱼丝”接起来,就成了一条结实的鱼丝!那些孩子说:这“鱼丝”结实得很:三五斤的鱼也拉不断!鱼钩是用三只野猫爪子用那“鱼丝”绑在一起做的,“可以钓起很大的鱼!”——那些孩子骄傲地说。
我听老崔这样说,怀疑地问:那“鱼丝”有这么大的拉力吗?用猫爪子或者老鹰、鹫的爪子做鱼钩我相信,但用虫子肚子里的东西怎么做鱼丝?我表示怀疑。
老崔对我说:他们的这个办法,在1960年经济困难的时期里,我也见过当时的蛋家(广东珠江流域特有的水上人家的特称)的孩子,在广州沙面(解放前是租借地)抓香樟树上的虫子,用虫子肚子里面的“丝囊”做过“鱼丝”,后来我们也真的试过。
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我小时候最初用的“鱼丝”就不是尼龙的,而是很细的“二胡弦”,“二胡弦”就是用蚕丝做的。现在我们用的“防咬线”也是那东西做的。既然蚕吐的丝可以有这么大的拉力,您说它们的“表哥”肚子里的“丝囊”拉成的丝也差不到到哪儿去!何况他们用的那鱼丝是“牙签般”地“粗”!
有科学家研究计算过,蜘蛛吐的丝可以承受它自己和它捕获猎物的重量,按照这样推算,一根筷子粗的“蜘蛛丝”可以吊起一辆中型坦克!
老崔又问那大孩子:为什么不用老鹰的爪子呢?那些孩子笑了:用弹弓能打下来吗?老崔一想也是:老崔曾经用小口径步打老鹰,老鹰中了两发子弹还照样飞,您说用弹弓能打下来老鹰吗?
老崔心不干:那为什么鱼丝不用“马尾巴”呢?
孩子们一楞:什么是马呀?
老崔对我解释,那思茅地区基本与世隔绝,相当原始,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出过大山,别说没见过现代的鱼钩和尼龙鱼丝,他们连马也没见过!
老崔仔细瞧了他们钓上来的鱼,其中有鲶鱼、有山鲤鱼、有叫蛇鱼(两广人叫“沙锥鱼”);又问:你们钓的这些鱼好吃吗?
那大孩子笑了说:不好吃,好耍!
老崔问:这做鱼钩、鱼丝和钓鱼的方法是谁教你们的呀?
孩子们纷纷说:都是爸爸教的。
——那么,又是谁教你们爸爸的呀?
——是爸爸的爸爸教的。
于是,照这个方法再问下去,这鱼钩和鱼丝发明的“老师傅”,应该是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
我估计一直要追溯到三十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爸爸”!
这么古老的发明创造能延续到现在,您怎么能不佩服我们人类钓鱼的“老爸爸”呢!
陆军
2006年5月2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