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一项人类了不起的发明!
——我的一个遐想
我一直认为,在我们整个钓具的组合(鱼竿、鱼线、浮漂、坠子、鱼钩)里,鱼钩的发明,是人类远古时期最了不起的发明!
地球至今有50亿年的历史。鱼作为水中的脊椎动物,少说也有几亿年的历史;而人开始捕鱼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在30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石制或陶制的网坠、鱼叉、鱼钩、木浮漂等。(引自〈〈古老的密码——破译远古文明的方法〉〉p92页 作者侯书森。)
远古时期,生物应该是极大的丰富。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生活在离水源不远的地方,而那时水里鱼多得象蚂蚁,那山上的老虎多得象耗子、狗熊多得象兔子。那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是不喜欢吃鱼的——嫌它们刺多,吃得麻烦;尤其鱼不象树上的果子,地下的块茎老实地呆在一个地方不动:随便撅条树枝一打、一掘就得!再说,人为了过冬找点东西御寒,他们情愿去抓老虎和熊——那皮毛比鱼皮管用!
但要说到出土的鱼钩是石头或者陶土制成的,我有点怀疑;我怀疑那些“考古专家”会不会钓鱼?他(她)对鱼钩的知识到底有多少?
我们老祖宗在最早捕鱼的时候应该不是“钓”,或者“网”的。
那时的鱼肯定很多,而且容易获得,所以人在吃野果吃草根吃腻了的时候,最早取得动物性蛋白的应该是鱼类,而不是陆地上的动物。要不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学家说我们人类社会历史里最早有个“渔猎时代”而不说是“猎渔时代”呢?
因为要渔鱼,所以要工具,最早渔鱼的工具当然应该是棒子。这东西也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捕鱼工具;
北大荒早期未被开垦之初,物产丰富,早有“棒打鱼”之说。简单说:就是您家的姨夫或者小舅子来了,想吃鱼的话,也没什么麻烦的:抄起一条棒子到河边、水洼里,照着那满世界的鱼两棒子敲几下,几条大鱼就被您敲晕了过去,您拎着回家红烧就得!
上世纪的北大荒尚且如此,何况30万年前!
后来远古的人类觉得这办法太简单了!就都用棒子去打,打的那鱼儿直往深水里躲,老祖宗这时就没辙了。于是就有一个或几个聪明的老祖宗发明了用根长竹竿或者长树竿拿石斧、石刀削尖了去“扎鱼”,这样,鱼叉就被发明出来了!
吃鱼的人多了起来,而且长期吃鱼又使人的脑袋瓜变得更加聪明起来,老祖宗嫌鱼叉的效率太低,于是就又发明了一个一次可以获取很多鱼的东西:那东西就是我们现在叫的“渔网”的东西。
无论是用鱼叉或者渔网捕鱼,前提必须是鱼的密度大,否则那时原始的渔叉或者渔网是不可能捕到大量的鱼的!
后来大伙就这么网呀网、叉呀叉,鱼慢慢地少了,剩下的鱼也学精了。
鱼儿们以为这下子人该干噔眼了吧?——哪儿的话!
有一天,一位老祖宗坐在水边发愣,眼睛看着深水里的鱼,脑子里在瞎琢磨:用一个什么办法把那鱼给哄上来呢?他想了很久,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一天, 他又来到水边,突然看见鱼在吃着低垂于水中的野果,拽动着岸上的树枝,这时,
一个伟大智慧的火花突然被点燃:原来人在岸上是可以与水里的鱼接触的!于是他把那长满野果的树枝折断,放在水里,看那鱼是怎么吃的:那时的鱼比现在的鱼傻,见有好吃的就游过来吃!一会儿就把野果吃完了,虽然用这个办法是钓不上来鱼的,但鱼吃野果的力量通过树枝传导到人的手里,有了我们现在中鱼时一样的“手感”的感觉!老祖宗就又开始琢磨了:是不是找个东西一头栓住那野果,一头绑在树枝上,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把鱼哄上来呢?于是,他找了一条细绳子——那时的人类已经会用植物的纤维制作绳子了——开始是用它来绑石斧石锤和做渔网的;当时没想拿它当鱼线用。可这老祖宗聪明就聪明在这儿:他用细绳绑着野果当鱼饵,在鱼吞下去紧紧咬着不松口的当儿,一提鱼竿——那时不叫鱼竿叫树枝条——一条鱼就被拽上了岸!
他当时的喜悦不说:但从此,他就是第一个发明原始钓具的人!
这种“无钩钓法”,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用(包括我自己)!在没有鱼钩的时候,绑上鱼饵偶然也能钓到小鱼(我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回忆这个问题:见我的《文集》)。
但这个钓鱼的方法钓得不多,也钓不着大鱼,而且往往鱼会在半空中张嘴又回到水里。
那么,有什么办法让鱼吃了鱼饵后又跑不了呢?
我们这位钓鱼“老前辈”又使劲地想啊想,终于他受了人的手指头弯曲后可以勾住东西这样一个方法的启发,开始寻找类似的器具,他想:这个弯曲的东西一头要比较尖锐,必须象鱼叉的尖部一样可以刺穿鱼的嘴巴,而且刺穿了以后必须把鱼挂住,所以这个东西必须要弯曲。这样才能使鱼跑不了。
当时,人已经用鱼刺和兽骨发明了针,但由于鱼刺和兽骨不能弯曲,所以无法用它们制造鱼钩。自然界有现成的金属:铜和金,当时由于人类没有比较先进的工具,无法把它们加工成很细的金属细条,即使可以,也因为它们太软的缘故,也不能用铜或者金来做鱼钩,在现在考古家发掘出土的鱼钩,也一定不是石头或者陶土烧制的——它们太脆。
所以,我想(也是我胡猜),只有两个可能:一是用现成的禽兽爪子;一是用植物的荆棘上的刺来改造。
所有的猫科动物的爪子由于捕猎的需要,它们的利爪呈钩状,而且可以伸缩在肉垫里。我家有两只大猫和六只小猫,我仔细地观察过它们的爪子,那简直就是大小“天津钩”!
老鹰和鹫与一些鸟类的爪子也是相当锋利和弯曲的;某些荆棘上的刺、坚硬细树枝的丫杈部位,经过仔细加工,也可以权当鱼钩用。
于是我们可以设想(也是我自己瞎想!):30 万年前的一天晚上,我们老祖宗们都吃完了饭,剩下这个喜欢动脑筋的“钓鱼老前辈”睡不着,瞧着吃剩下吃不动的老虎或者老鹰的爪子发愣;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东西可以“试试”,于是,地二天,他就把那爪子栓在细绳的那一头,在爪子上挂了个什么野果呀、蚯蚓呀、蚂蚱小虫呀,扔到水里,那傻鱼一吃,就被“爪子鱼钩”给“挂”上了!(当然也可能被荆棘和树叉做的“鱼钩”挂上了)!后来,他为了了解鱼在水里到底是不是“吃了”的缘故,他又用木头发明了浮漂。
于是一个30 万年前人类生产与生存最伟大的发明就这么诞生了!
我胡思乱想了很久,在远古时代,没有火车、没有因特网、没有手机和电话,他们是怎么沟通的?他们怎么会几乎同时在各大洲都发明了鱼叉、渔网、和钓鱼的整套组合?
我始终瞎想不出一个道道来!
当然喽,30万年后,我们这些喜欢钓鱼的人在我们老一辈开创的发明的基础上,如今,钓鱼的器具就更加先进和科学科技化了。
但不管我们现在用的东西如何先进和科学,说到底:仍然离不开“一竿一线一钩一浮漂”的原则!离开着些基本的要素,您能钓鱼吗?!
以上就是我的“遐想”(瞎想);
我想就“鱼钩究竟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这一问题,供朋友在闲暇的时候“瞎琢磨”;提出各路英雄的“高见”!
没准我们的“鱼钩的起源”的探讨,能获“钓鱼考古大奖”呢!
——声明:我的“瞎想”,丝毫没有不尊重考古学家发现结论的意思。
陆军
2006年5月1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