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下脱钩:从浮漂出现鱼讯,到提竿刺中鱼后的一小段时间——数秒至数十秒。这个阶段的跑鱼原因最为复杂。
钓具方面:
钩的大小、钩门宽窄、钩尖深浅不适当,钩尖磨钝或卷韧造成刺鱼时打滑;
线号不对、钓线磨损后强力下降、过硬的线造成钩子入口偏浅、过软的线造成钩子在水下的形态不理想,鱼追食时吃钩困难吃钩浅而跑鱼;
调钓的灵钝不当造成提竿时机不准,钩子没有在正常的部位刺入而跑鱼;
饵团的状态不适当,造成钩子在鱼口腔的正常部位不能完成刺入动作,钩子挂的浅而跑鱼;
鱼竿过硬,造成钓上大鱼后的一瞬间无法及时弓起鱼竿发力而拔河断线跑鱼。
操作方面:
调钓的目数不匹配,造成信号出的太早钩子却没有正常的进嘴,挂的太浅跑鱼;钓点太远,起鱼的一瞬间鱼竿无法弓起,提竿即拔河;
起鱼的一瞬间,没有及时利用身体的高度(下蹲)和长度(前伸胳膊手腕用力竖起鱼竿),及时弓起鱼竿;提竿后听凭大鱼沿水底潜行,另一只钩挂着杂草树木和碎石时跑鱼。
此外,挂中大鱼时,鱼的力道非常大,钓上来是运气,跑掉了是正常,不必耿耿于怀。
2、水面跑鱼
上述钓具和操作方面的问题仍然可能存在,但操作方面的问题多些。比如刚开始提竿时拉鱼的力量和速度过大,没有注意到“让一让”、有意让回鱼的路线稍稍长一点,走个弧线遛一遛,而是直挺挺地拉过来,用力过大直接拉坏钩线或鱼嘴,刺激鱼的反抗力增强拉坏钩线或鱼嘴。
3、遛鱼时跑鱼
遛鱼时的跑鱼,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因为鱼从中钩到能被控住,说明它的力度在可控范围内,最初最钢猛锐气已经被灭掉。大鱼中钩初期,喜爱向水的中间或左右冲击,我们只须控制鱼竿的方向,使鱼竿在下压状态下与钓线的角度围绕直角变动(鱼竿在上挑状态下控鱼力度不足),手竿尽量别让鱼向中间跑,矶竿或海竿别让鱼向两边距岸太近处跑;如果鱼向水底扎去且窝着不动,一定要控住它,别让它在近岸处较大范围里游动沿水底移动(这样的话,另一只钩容易挂底或杂物,也容易在岸边的岩石上割伤钓线);尽量不要让鱼帖水底游动,也不要试图把大鱼拉到水面。有时,特别大的鱼中钩后会以非常沉稳的力道游动,这种鱼尚未发威,一定要及时调整角度,不要刺激它,这样等它发现危险时可能已经来不及发力了。
4、飞鱼时跑鱼
这个阶段跑鱼,最有可能的是断线、钩变形、鱼嘴拉豁和鱼跳动脱钩。不论什么原因,线细、钩形不合适或钩的大小不当会直接造成跑鱼。鱼竿太硬、提竿操作的手法太硬,会直接造成鱼的跳动增强而跑鱼。
有时,水面或空中跑鱼,问题却是出在水下。湖北中部地区钓鲌鱼、红梢(蒙古红鲌)时,如果水深,提竿时不要强力硬拖,而是稍稍慢半拍,在水下让一让,这样鱼出水后会变得非常老实,即使鱼钩的钩门较窄、钩尖较浅,也不容易跑鱼。善于钓罗非的南方钓手讲,飞罗非鱼时也有类似的技巧。
5、抄鱼和装鱼时跑鱼
抄鱼时的跑鱼有多是因为钩挂抄网和抄网太小。钩挂抄网和另一只钩挂住水库杂物时的情况一样一样的,抄网偏小一抄不中后鱼借力反弹猛然发力也会跑掉。装鱼时跑鱼,则可能因为地形不利,鱼跳动后带钩线入水,另一钩挂住杂物或自己的手。也可能是已经取钩,抓鱼不紧造成鱼猛跳跑掉。
跑鱼最重要的原因,
一是子线的强度不够;
二是提竿方式错误。
1、子线的强度不够
在子线绑钩用力拉紧时,容易拉伤子线,留下后患。子线用得稍微久一点,慢慢老化,尤其是出现了打结、缠绕之后,强度降低。钓到特别大的鱼时,即使是新子线,太细或者质量太差,难免切线跑鱼。
2、提竿的方式
提竿方式至关紧要。跑鱼的原因大都是钓鱼人感觉鱼上钩后过分激动,狠劲提竿,提竿力度大、速度快。
还有就是提竿的方式不正确。
二、如何防止跑鱼现象的发生
1、每次钓鱼都要检查一下子线,发现子线出现磨损,老化立即更换。
2、上鱼提竿的技巧
提竿的正确姿势是,将竿根在腕后长出尺许,用肘抵住竿根。拉线时,手腕向上一翘,同时肘部向下一顶,钩子就戳进鱼嘴,然后把鱼拉出水面。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1)近钓轻提,远钓猛提。
如果抛竿仅钓30-40米远,中鱼后,轻提竿手腕向上抖一下即可。因线短,距离近,手上提饨的力传导到钩子上速度 较快,力道不会减弱多少,鱼嘴可以穿透而不伤钩、线、竿。如果是抛远80~100米,中鱼后,应重提,不仅靠手腕,而旦连手臂皆要在瞬间后拉用力。线长, 提鱼的饨力传导会减小,速度也馒,提得猛且距离长些,钩子上才能得到力,穿透鱼唇。
(2)水浅轻提,水深猛提。
如果你抛远50米,那里的水深仅2米,中鱼后,轻提手腕向上抖一下即可。水浅,力道传导快,也不会减弱多少。如果拋远50米,水深在10米以上,那就要动用手臂向后重提,水深,线就长,深水阻力大,不猛提就会逃鱼。
(3)竿弯轻提,竿顫猛提。
如果是竿子弯得很厉害,挣扎感很强,手抓住竿柄有强烈的拖拽感,说明鱼已上钩,它自己挣扎的力已使鱼钩穿透鱼唇, 此时只需提竿轻轻向上一抖,就可凭鱼的力气大小采取收放线措施。如果只是竿尖不断颤动,竽梢不弯,说明鱼正在吃食,手握竿柄也有颤动感,这时提竿就需重 提,多用些力,以便穿透鱼唇,不使其逃脱。当然,除此三种情况外,还要看鱼竿的长短粗细,调性是硬是软,线的粗细及伸缩力,钩的大小,钩丝的粗细,龙门的 宽窄,坠的轻重等因素。其中竿的因素较重要,一般长硬竿轻提,短软竿猛提。
(4)竿弯要轻提,回线却要猛提。
何谓回线?抛竽钩饵抛出去后,都要收线将线拉直,以便反应灵敏。鱼吃钩时,多是竿颤动、竿 弯。也有极少数情况,是本来绷紧的线突然松弛,竿梢尖抬起来。这是鱼含着钩饵向钓者这里回游,钓鱼人称之为回线。这时应快速收线,收到手中觉得钩上有重物 或颤动挣扎感时,再猛向上提,使钩扎透鱼唇。
除了上述原因,跑鱼还有可能与鱼的大小,没有正确的溜鱼以及没有正确的使用鱼护有关。跑鱼的确让人苦恼,但只要掌握跑鱼的原因和防止跑鱼的技巧,还怕带不回家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