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我对“断线”和“断钩”的思考

隋妍2014-09-11 02:02:19

  我对“断线”和“断钩”的思考

  “断线”和“断钩”,是我们钓鱼人经常会遇到的事:我就不相信有哪个钓友没“断”过线或者断过钩的!

  在钩断了,或者子线被鱼“打包”去了的时候,以前我很高兴地认为:这水下面的鱼“太大了”!于是我不但不懊悔,反而很高兴:以为那下面就是有许多“大得不得了的大鱼”。于是我就换了线和钩,继续想钓那“下面”的大鱼。

  现在我就不是这样认为了!

  钩和子线是对付一定大小的鱼,虽说是有“细线小钩钓大鱼”的道理,但着“细、小、大”之间也不是无限的;是在一定范围里使用的:

  有的时候,您真的钓上一条大鱼的话,那钩与线不一定断;反而在感觉不是很大的鱼的时候,线就断了、或者那钩莫名其妙地就断了!

  断线断钩的原因很多,但由于水底下的鱼大,钓组经受不了设定的拉力,线断了是主要的原因。

  但钩要是断了的话,倒不一定都是大鱼的原因。

  我们说这原因的“前提”是基于我们在淡水水域里钓鱼,绑钩的线——尤其是“台钓”用的子线不可能很粗!在多年来人们滥捕滥捉的条件下,想钓到一条“几十斤”的大鱼,我想我们这的朋友1000个里面也难有一个!所以我们多数使用的鱼钩小、线细;我们所垂钓的水域里的鱼(尤其是在人工养殖的水域里的大鱼)多数不会超过十斤八斤!

  我们目前使用的鱼钩形状各异,但总的就是“倒刺”和无“倒刺”两大类。

  我们这很多朋友,小时侯都自己做过鱼钩,一般的方法大同小异,虽然我们很多人没见过鱼钩大生产的过程,但从制作工艺上的理论猜测,在生产有倒刺鱼钩的时候,由于要在鱼钩尖的后端“楔”出一个“倒刺”,所以必须要让钢丝材料退火后才能加工出来,然后再弯曲成型后淬火;而无倒刺的鱼钩由于没了加工倒刺的这道工艺过程,利用钢丝本身的刚性,磨尖钩端,压扁钩尾,弯曲成型而无须经过退火再淬火就行。所以我们在使用无倒刺的鱼钩的时候,钩被“拉直”的机会多,而有倒刺的鱼钩被“拉断”的机会多!

  为了增加鱼钩的“刚性”,有的厂家在制作的过程中,另外要在鱼钩的侧面加压,使之侧面两边呈平面,这样就增加了鱼钩的刚性——和“方钢”或者“工字钢”不易向另一个方向弯曲(对于钓鱼来说就是不易被“拉直”)的道理一样。

  鱼钩经过几千年钓鱼人的使用、改进,尤其是近代物理力学在鱼钩上的研究,已经非常科学的了!日本人研究钩尖上的刺,已经制造出带“槽”的钩尖——为的就是让钩尖瞬间迅速刺穿鱼唇!为了防止活的鱼饵(如蚯蚓)在鱼钩上扭动脱钩,有的鱼钩还在钩柄上另外增加了两、三个“倒刺”!

  鱼钩一般按照它们制作的设计要求,想把它们“拉直”容易,它们在一定细的子线绑住的时候,子线容易拉断,但钩是很难拉断的!

  这个“难”就难在鱼钩“背”的形状上!

  我曾经在绑钩的时候做过实验:为了把钩帮紧,我用尖嘴钳夹住钩背、钩柄、钩尖三个位置做实验,在使劲拉紧子线的时候,往往钳在钩尖后端的时候,钩就会被拉断或者被拉直;而钳在钩背的时候,用力拉,只有线断而钩不断,定多是钩被拉直;而钳在钩柄上,只有线断或者线脱,绝不会钩柄断!

  于是我联想到;在我们提竿中鱼的时候,由于钩尖没有刺透鱼唇而是钩尖仅仅钩在鱼的硬骨部位的话,由于钩尖无法刺透,受力点不在钩背,在瞬间的拉力下,鱼钩不是被拉直就一定被拉断!根据鱼钩制作材料的工艺、刚性、和鱼钩的受力点,我认为,有的时候,鱼钩被拉断或者被拉直,水下面不一定就是一条特别大的鱼!

  陆军

  2006年4月27日星期四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