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边的往事
——我的一个“蛋家”钓鱼师傅
学钓鱼,不必象读博士后,它和当和尚差不多,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钓鱼这技术,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你肯动脑筋,善琢磨,不说你就非一定能学成一位“钓鱼大师”!但学成一个“钓手”的话: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五十年前,我家住在珠江边。
那时广州城区的珠江边,住着许多叫“蛋家”的水上人家。听老人说,他们是南越(广东古称)开发初期的古越族或者黎族的后裔移居到广东一带的外乡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查蛋家)
有资料是这么说的:
(疍家1(繁体字为蜑,普通话dàn;亦作蛋家、蛋家、艇家、水上人等)是广东、广西和福建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属于汉族,但不属于汉族中的广府民系,而是一支特有的,濒临消失的民系。疍家的母语为汉语粤方言疍家话,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但有一些专有的词汇。
疍家的起源
疍家的起源已无可考,有人认为是先于广府、客家、四邑等珠三角汉族民系到达珠三角的早期南方汉族人,也有人认为是古越族或古黎族等南方水上民族被陆上北方移民排斥,多年来形成的一种独特民体。
生活地点
蛋家原本主要生活在珠三角、粤西沿海,在其它闽粤桂沿海地区亦有分布。蛋家往往以海为家,居无定所。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渔业的进步,蛋民(蛋家人)已逐渐被广东政府安排到珠三角沿海地区上岸定居,告别往日“居无定所”的生活。
蛋家上岸的主要地点有:惠州惠东、深圳西乡、东莞。
前景
由于蛋家民系文化主要依存于渔业活动,蛋家上岸地区又分别属于客家地区和莞宝地区,蛋家人人数很少且融入当地的客家文化和莞宝文化中,因此,蛋家民系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中。尽管蛋家并非学术上的正式名称,但在日常生活中与疍家通用。)
他们受陆地居民的排斥,世代居住在船上。靠运输、捕鱼、做小饮食和廉价船上小旅馆为生。我学钓鱼与他们很有关系。
“蛋家”的孩子上岸,经常和陆居的孩子打架,这和历史上陆地居民歧视“蛋家”人有关。我和“大老崔”这些孩子,是从小跟随父母南下来广州定居的“捞松崽”,我们和“蛋家”的孩子在当地人的眼里都不是正统的广州人。在我们人少的时候,往往也常被当地的孩子欺负。所以我很理解为什么“蛋家”的孩子一上岸,必然是成群结伙,打起架来,他们特别团结。于是我就认识了“阿雄”。
“阿雄”是我的“入门师傅”,他是一个“蛋家崽”。
“阿雄”皮肤晒得黢黑,身体很结实。他肩扛着鱼竿,腰挎着鱼篓,上岸钓鱼的时候,后面必定有一大群孩子跟着。
“阿雄”是他们这伙孩子里最大的,他当年应该有十四、五岁。“跟屁虫”们最小的才四、五岁,他们屁股后面挂着一块木头(“蛋家”的小小孩都有这东西:为的是怕小孩掉到水里——也等于是当现在的“救生圈”用的)一颠一颠地跟着他跑。
“大跃进”的那年暑假,每逢“阿兄”他们钓蓝刀的时候,我们这些“捞松崽”也远远地跟着看那“阿雄”是怎么钓蓝刀的。
蓝刀这鱼是群居觅食的,是“掠食性”淡水鱼类,生活在水面,以抢食漂浮食物为生。它们的眼睛很尖!凡是目标明显的漂浮东西它们一定会抢过来试试:所以广东人对它们这种食性的鱼有个很不雅的称呼:叫它们“抢屎蓝刀”!——湖南认为它们很难抓,给它们的名字叫“刁子鱼”——意思是和《沙家浜》里的刁德一差不多!
可“阿雄”的钓蓝刀鱼本领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阿雄”钓蓝刀用的饵是装在火柴盒里的活苍蝇,鱼钩是自己用大头针或者回形针自己敲制成有倒刺的小钩,钓鱼时绝不用鱼漂,全凭手感!用的一根非常漂亮的钓竿也是他自己用细竹竿做的:每个竹节上有明显的蜡烛火烤加工过的痕迹。他知道在什么地方钓蓝刀最好最多:一般他是在广州几个污水口、小的排污渠边和码头底下钓蓝刀:只要跟着他,我们就一定“沾光”!
现在想起来,“阿雄”是很会看“钓位”的!
因为他对非“蛋家”人有明显的戒备心——包括对我们。所以我叫他做“师傅”,其实也是在心里,我的那些本事都是远远地“偷”他来的!
我们以前为了想要钓上来的蓝刀死得慢一些,往往用小桶放水养着。其实,蓝刀这种鱼,离开水面,很快就死。“阿雄”装鱼用的是一个鱼篓或者干脆一个小篮子,装满了就回家,根本不管它们的死活!
那时珠江里的白鳝(学名叫鳗鲡)也很多,夏天晚上,“阿雄”和许多大人在江边一边乘凉,一边闲聊一边钓白鳝:于是我们就又“偷会”了钓白鳝的办法。
那年的夏天过去了,加上开学后隔三差五地逃学,我们跟着“阿雄”模仿、偷师;不但学会了钓蓝刀、钓白鳝、学会了偷码头上的竹竿做钓竿、也学会了空手抓苍蝇!——于是后来我就成了一个“钓手”——就是钓鱼爱好的“发烧友”!
那时的珠江里的水产丰富,水质也好:热了就跳到水里凉快凉快,渴了实在没水,喝几口江水也没见有拉肚子的;甚至肚子饿了的时候,我们在水里抓到小虾就生吃!
今年初,有一个广州市的领导说,现在珠江广州段的水质变好了,政府准备组织“万人畅游珠江”的活动,他要“带头”。
我想:这几年政府可能是下了大力气整治珠江。但凡事积重难返:“由净至污易,由污改净难!”,人是这样,水也一样!要想让污染几十年的珠江水在几年内恢复到我们小时侯那样的水质;回到我们当年可以随便喝江水,吃生虾不拉肚子;蓝刀和白鳝“随便”钓的日子:我这辈子怕是没这个福分了!
那领导比我小十岁,我估计他是没在珠江里钓过鱼,也没喝过珠江里的“不拉肚子”的水!
我那师傅“阿雄”,今年也应该快七十了吧?就是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还钓不钓鱼?上不上《钓鱼之家》?想不想我们小时侯的珠江水?!
陆军
2006年4月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