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陆军
钓鱼之家说明:该文章整理自钓鱼之家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印度洋钓踪:Pangkor Island夜钓
应朋友之约,在马来西亚渡假胜地Pangkor Island小住数日。凡渡假之地,无非游泳、晒太阳,外加海鲜和什么“卡拉OK” 之类。该岛面临曼达拉海,属印度洋海域,典型热带风光,房舍均依地势而建。或许是消费较高,游人并不繁杂。
清静的小岛,海水自然澄明,离岸不到十米,清晰可见海底布满了粗大的海参和壮硕的海胆。见此景,同行的罗君大喜过望,现出童真,欢快地投奔大海。但即刻间,欢快变成了惨叫,罗君的赤脚踩中海胆。海胆刺长,且脆,且有倒钩。稍一拨弄,皮外之刺必断,皮内之刺依然故我,不开刀是清除不了的。后来罗君还是脚板“走私动物活体标本”,回到广州才得以解脱。此是后话。
笔者发扬“群众工作”之优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查得该岛轮渡码头常有人夜钓,便趁着风清月朗,到码头夜钓。
灯光照耀下,水面上有数条大鱼缓缓游动,见有飞蛾落水,便一口吞下。此鱼状若鳄鱼,只是尖吻突出,身体细长,长约一米,重谅有6、7公斤,尖吻如此突出,自然是游泳好手,当地人称crocodile fish,揣译为“鳄鱼鱼”。笔者急忙换上“毛钩”——fly fishing bait,朝其中一条的前方抛去。未等毛钩入水,那鱼稍一挺身,钩即入口。未等笔者反应,“啪”的一声,鱼丝已被大鱼扯断,水面上搅起一个硕大的旋涡。如此再试,接连再断,无计可施。
一钓友Sam出现。Sam是新加坡医生,携妻休假,哄得夫人入睡后悄然出钓。Sam 说我的鱼丝无论如何是经不起此鱼折腾的,不如和他合作,由我钓作鱼饵的小鱼,他专钓大鱼,如何?我无可奈何地表示了同意。
Sam有备而来,都是重型装备,钓线负荷起码80磅,穿上我钓到的小活鱼,将坠顺码头边沉入海底。约一小时后,竿梢大弯,Sam起竿收线,竟十分吃力,收收放放,二十分钟才将大鱼拉倒水面。抄起一看,通体红透,状若鲤鱼,重约6公斤。 Sam非常兴奋,说了一个此鱼的土名,一再约我共进午餐,共享此鱼。
Sam在拂晓前又钓到一条青灰色大鱼,状如马鲛,Sam所说的鱼名没有记住,但记忆中此鱼重约5公斤。 按预定日程,笔者当日上午便离开了Pangkor Island前往霹雳州苏丹行宫探访。此鱼味道如何不得而知,惟独对水面上悠然自得的crocodile fish 记忆犹新。
地中海钓踪——法鲁克国王行宫观钓(也是照片)
到访埃及,主人热情安排游览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地中海的海港城市,隔地中海北望,为爱琴海两岸的希腊和土耳其。意大利的地形特象一只斜插入地中海的高跟鞋,从这只高跟鞋的鞋掌部位向东南延伸,在地图上就是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国王行宫中的埃及钓友(又是照片)
夏季的地中海气候自然晴朗干燥。地中海阳光对西欧人、特别是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北欧人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干燥,加上撒哈拉大沙漠扬起的高空细微浮尘的阳光散射作用,使得地中海的落日比之世界其它地方都分外艳丽辉煌。此为地中海观光的另一“卖点”,暂且不表。
笔者想象中的亚历山大,是和传说中“世界7大奇迹”之一壮观的“亚历山大灯塔”和“埃及艳后”Cleopatra 与罗马统帅安东尼之间的浪漫故事相联系的。西方一些历史学家常戏称:“Cleoptra 的鼻子如果高一分,世界的历史就会改写”。如此说来,敝国的“四大美人”也不算什么了。因为其人之美貌,顶多也就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影响力还局限在一国之内,不似此“艳后”,鼻子具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至亚历山大,眼前风光一扫撒哈拉的沉闷单调,阿拉伯的清真寺和各式教堂比肩而立,欧洲式的街心花园和绒毯般的草坪散落其中,街上的女孩大多身材高挑,明眸皓齿,面容俏丽,不似开罗的阿拉伯妇女大多丰满圆润。与开罗相比,亚历山大的城市气质显露出开朗和奔放。街区沿着地中海蜿蜒的海岸铺开,为亚历山大造就了三十多处自然海湾,挤满了国内各地举家而来的游客,埃及大嫂们多数是穿着阿拉伯黑袍下水。比基尼?见不得也!
法鲁克行宫内的椰枣树(还是照片)
被纳赛尔推翻的埃及的末代国王,名法鲁克,骄奢淫逸,是个“埃及隋炀帝”。法鲁克行宫濒临海边,主楼有引桥和皇家码头相联。皇家游艇一夜便可抵达意大利,据说不时有整船意大利美女载回,在酒店般的主楼为法鲁克“提供服务”。现此王宫为政府宾馆,无接待任务时便对外开放,有如北京的钓鱼台。
笔者拍摄风光,镜头中出现两埃及钓友:头戴遮阳帽,持“五米四”手竿,身背鱼篓,居然在原“禁脔之地”的皇家码头边垂钓起来。两人动作娴熟,故装备虽不精良,但却频频获鱼,想来是职业钓手。此鱼大小形状都似敝省的鲮鱼,但距离远,看不真切,不知是否沙丁?
辉煌的宫殿旁伫立百姓垂钓,反差鲜明。想起五十年代,我大军进城,“泥腿子”踏上地毯办公,草帽对礼帽训话。大凡革命,都有奢华和平实的撞击,只不过在埃及,这个撞击的过渡,似乎太长了点。咱们的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二十年前便纷纷“洗脚上田”,背鱼篓的体验,只能在怀旧设计的庄园里实现了。
(注:也不是陆军的文章;也是他哥哥的文章)
本文章相关历史评论如下:
------------------------------
1、2003-9-25 11:00:07 左其坤 发表如下评论:
多了几分姿色,少了许多钓意,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