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对水温变化十分敏感,夏季最好利用早晚时段出钓,此时的水温比较适宜,鲫鱼多在底层觅食。当底层温度开始上升时,一般上午10时后到下午4时,它会本能地上浮于水域上层觅食。
不过,此时鲫鱼食欲减弱,最理想采取浮钓法方可见效。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风对钓鲫鱼的影响。在有风有浪的水域垂钓,比风平浪静钓点上鱼快,且鲫鱼个体较大。如果再下点蒙蒙细雨,临近黄昏时分,鲫鱼咬钩几率可达到近似疯狂的程度,几乎是投下饵钩就有鱼咬钩。在吞钩高峰时,往往是1分钟可钓2尾鱼。若是双钩长脑线,主线齐竿长,其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风吹浪涌的水域中,溶氧量充足,下小雨天气,鱼儿误认为夜间来临,从而加速摄食频率,这样的时机务必要抓住,千万不能放过。似以西南风3—4级为妥,因为风力过小不能形成浪,风若过大既不好抛饵钩又会形成较大浪涌,不易看清漂讯。
在垂钓中要注意观漂,以便把握最佳提竿时机,这就要注意察看漂相。通常缓送漂,即浮漂向上升2—3小格,通常多是大鲫鱼所为,此时提竿十拿九稳获鱼。急送漂,甚至可把立式漂送至呈卧式状,这往往是咬死钩的特点,大小鲫鱼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在送漂之后,拽着漂就逃窜,又出现领漂,在这种情况下很少跑鱼,就是提竿迟了也无关紧要。闷漂,也称黑漂,即是浮漂下沉之后不再复出,多是鲤鱼和鲇鱼所为,偶尔也有鲫鱼黑漂。若用30~50厘米长脑线时,无论是何种鱼上钩,从来未见过送漂的现象,一律均是呈下沉态势,故鲫、鲤、鲇、草鱼等上钩很难区分。快速送漂且抖动,这多是小杂鱼所为,特别是蚯蚓饵,这种现象极为常见,烦得钓手们无可奈何,只好改用素饵,或荤素相兼饵。无论是出现缓送漂、急送漂,还是出现黑漂时时,都要不失时机地提竿,在鱼吞饵尚未吐出之瞬间,将鱼钩通过提竿动作深刺挂牢。这实际上是钓鱼全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环,特别是在收费钓鱼的养鱼塘,经过多次脱钩的鱼尤其较难掌握。在鱼被钓滑的情况下,咬钩谨慎而轻微,常常只能拉出一点鱼嘴的细皮。
钓鲫鱼注意要点
1、重在打窝。很据时间、地形、水域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打窝措施。比如所选水域杂草多,导致下钩困难,但这里的机遇多,导致下钩困难,但这里的鲫鱼多,离家又不远时,就不要错过。在选准钓位之后,可以自己开个1平方米左右的窝,窝里的杂草或其他障碍物要清除掉,以前一天喂诱饵,第二天施钓为宜。也可把剩菜馊饭倒入窝中,效果也挺好的。
2、掌握大鲫鱼的特点。每当雨季到来,江河中便会出现回水涡,比如水库放水的闸门旁、桥墩的回水湾处,都是大鲫鱼喜欢群居的地方。还有浮萍较密的池塘,只要发现有浮萍拱起,就肯定会有大鲫鱼。如果饵钩还没有沉到水底,就被鱼给拦吞了,加上漂缓慢下降或横卧不动的状态,也肯定是大鲫鱼在活动。
3、注意风的影响。有风浪的水域,比没有风浪的水域上鱼快。因为有了风吹浪动,水中的溶氧量充足,如果再下点小雨那就更了,鱼儿会误认为夜晚来临,从而加快摄食。风浪也不宜太大,一般以西南风3-4级为好,因为风小吹不起浪,风浪过大又看不准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