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刘渔
钓鱼之家说明:该文章整理自钓鱼之家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101、垂钓网箱外
一次随朋友到一个养鱼池垂钓。水面很大,是个自然水坑圈改而成的,主要是用来网箱养鱼。我去了以为是在网箱里垂钓,感到很无趣,便说在这里面钓不等于拿鱼吗?朋友笑了,你想的美,让你钓是在网箱外面,你在里面钓哪行?网箱离岸边约20来米,一般手竿钓起来太远,用甩竿如果甩过头,就会挂住网箱的绳网上面,这倒是个考验。朋友告诉我,要尽量靠近网箱下竿,因喂网箱里的鱼时,掉在箱外的饵料是外面鱼的主要食品,吸引它们聚集在箱外面,离网箱远了,水很浅,鱼就很少了。开始我用5米多的手竿钓,总觉得离网箱太远,确实鱼很少问津。只有改用小甩竿,又不敢用力,很难恰倒好处。朋友警告我说,万一钩甩到网箱处,挂住网箱,千万别硬拽,实在不行就剪断鱼线。万一弄坏网箱,渔场主会纠缠不完,不但让你赔网箱弄坏的钱,还可能赖你说跑了多少鱼。我一听简直没了心情,但朋友掌握的熟练,不断上鱼,舍不得走,我也只好奉陪,只是很小心。甩好了倒也上鱼,这时来了三位钓手,显然很有经验。来到之后他们直奔另一个网箱附近,脱鞋下水。原来岸边下水走出6、7米,水只有半米左右深,两人站在水里用手竿垂钓,另一人端着饵料盒和其它用具,供钓手随时取用。那里距网箱较近。钩很容易下到网箱边上。果然,上鱼很快,鱼上钩后在水中溜到断饵料盒的那人近边,用抄网捞上来,摘下钩放进腰上系的鱼护里,装上饵,钓的人继续垂钓,端饵人继续伺候,两个钓手不管谁钓到都是他抄鱼、摘钩、上饵,钓的人只管钓鱼,分工明确,效率很高。我心想端饵的人大概是外行,只能伺候别人。过了约莫1小时。一个钓手走到端饵人那里接过他的东西,把鱼竿递给那人,两人轮换了岗位,不久第三个人也是如此。我才明白三人轮流过瘾,不偏不倚到也公平。这样两个多小时,竟钓了六、七十条。而我们两人比他们早来一个多小时,只钓到十多条鱼,真得甘败下风。
朋友告诉我,在网箱外钓鱼每人只收三元鱼票钱,钓多少随便,这几位真是“油”了,堪称“虫子”,六块钱成本,拿到市场可以卖上六、七百,
时间长了鱼塘主决不会继续这样卖票。后来朋友告诉我,鱼塘改了规矩,按重量收钱,且不许下水钓鱼。
102、初试“台钓”
1994年到北京办事顺便访问了在宣武区体委工作的一个朋友,他介绍了北京流行“台钓”鲫鱼的情况,并送给我廖心阳先生的《台钓秘诀》一书。我回来认真看了一番,决定试一试。按照书里介绍的钩线组合,自己拴了一套钓具,同时带了一套平常用的立漂钓具和我过去最习惯用的蜈蚣漂钓具。到一个我常去的钓鲫鱼的地方,试比三种组合,哪种最灵。“台钓”、“蜈蚣漂”是3.6米竿钓近,立漂是5.4米竿钓远。分别打窝,不一会儿蜈蚣漂先托起,一条100克左右鲫鱼上钩。又一会立漂托起,又是一条。钓了七八条后才见台钓漂动,我急忙提竿,却是空竿。以后,我耐心等黑漂再提,倒能钓起,但无论咬钩频率还是上钩率都不比其它两只竿强。因此使我对它失去兴趣,放弃了好几年未用。当然问题在于我没有真正掌握它的要领和习惯势力使然。
103、初钓大棚
随着钓鱼活动商品化,人们开始研究北方冬季如何外也能让钓迷过足钓瘾,从而增加养殖收入。于是塑料大棚应运而生。开始大棚很简陋,两米来高。人虽然能直起腰来,但鱼竿只能很短,钓上鱼来,提鱼很费事,简直是受罪。后来,高大厂房似的大棚出现了,既高又宽大,光线又好,一个大棚里面有若干个鱼池,分养多种鱼类,按质论价,鱼具、鱼饵俱全,任你选用。又后来里面摆上茶桌、坐椅,还有鱼童或小姐服务。装饵、摘鱼、入护,一概服务到家,你只管握竿、看漂、提鱼就是了,简直是贵族钓鱼活动。因此,我全无兴趣,甚至认为是在“糟蹋”钓鱼。但是有一次多年未见的老友来电话相约,并说约几个多年未聚的老友一起玩,务必参加,叙叙旧情。被迫无奈,我去了。呵,这个大棚真大,有10几个水泥池塘。各色鱼种都有。主人让我们先钓鲫鱼、鲤鱼或罗非鱼。我选择了后者。我在池塘一角下了钩,鱼童给我撒下窝,我与几个钓友边说边钓,不一会浮漂动作,一条500克左右的罗非上了钩。鱼童忙抓鱼摘钩,投入护中十分熟练。再下钩不久又是一条。一个小时光景,我一人竟钓上20几条,这真像是在拾鱼。除看漂动与钓着鱼的一刹那,有些兴趣外,其它情趣全无。鱼虽可爱,但钓意全非。这时在钓鲫鱼、鲤鱼的钓友,战绩不佳,欲来这边钓罗非,主人说咱们去钓白鲳吧。我一看七、八个人心想一起踊过去,定然闹烘烘,便说你们先去我一会儿来。他们走到较远的一个水池钓起白鲳,我这里继续上罗非,只听他们那边热闹非凡,只见一个个频频提竿,兴高采烈,这时主人派一人叫我快过那边去,我拿着鱼竿过去,见6、7个人挤在一处,钓的正欢。我不愿与别人扎堆,便在池塘一角下竿,却无鱼问津。稍过一会儿,主人动员大家收竿,他们确以钓了许多,别人收竿后,主人让我独自到好钓的地方再钓一刻钟。那知刚甩下钩去还未沉底,鱼就把食叼走,一扬竿一条1000多克的大白鲳拽了上来。又下一钩,又是如此,连钓三条,我见别人都已称过鱼要走,便也收了竿。最后一称,共20几公斤。我把罗非分了一部分给其他人,拿了十几公斤回家。路上我说这白鲳太馋了,比拾鱼还方便,太没有意思了。朋友说,它的价钱比别的鱼贵一倍,又那么好钓,所以让你们最后过一过瘾,时间长了我花不起那么多钱,大家都笑了。看来大家都很满意,而我心里总觉得很不是滋味,钓鱼畅游的那种幽雅飘逸淡泊心情荡然无存。
104、屠宰场旁跑大鱼
某地郊县有一个屠宰场,每天宰猪供市场销售。它的场址是报废的一个砖窑。紧挨着两个原来烧砖取土留下的两个深坑。坑的面积虽不很大,但深度都在3米左右,四周和当中的一部分长有密麻的苇丛。琚场主介绍这里面有鲫鱼、草鱼和黑鱼。因坑太深不宜捕捞,他们没有养鱼,只是多年来留下的鱼,密度不大,但因屠宰场冲地的含猪血的污水常流入坑内,鱼很肥,有的很大。我和同去的钓友两人听了很兴奋,心想这里守一守还有点意思。便抽竿下钩。主人给我们两团用猪血和好的掺有白面的熟玉米面,让我们做钓饵,并提醒我们钩线要结实,免得碰上大鱼跑了。因苇草较多,我试甩了两次海竿,很容易挂在苇草上,很麻烦。只有用手竿,钓苇边,开始很少有鱼咬钩,偶然浮漂动一两下,多是小鲫鱼咬钩,饵大钩大很难上钩。我们耐心等待,约莫过了两个小时,同去的钓友有些不耐烦了建议收竿。我还有点不甘心说,再等半个小时。过了一会儿,我的鱼漂轻轻抖动,接着慢慢下沉,我沉住气,待漂沉入水中,用力一抖手腕,果然钩住一条大鱼,但那鱼径直向中央奔去,我还未控制,已经形成“拔河”,鱼一下脱钩而去。我不胜懊恼。正在整理鱼线,钓友也钓上一条,他同样感到无法驾御。但有了我的经验,他立即把竿抛入水里,任凭大鱼拖走。眼看鱼竿被鱼拖着跑,到了一个苇丛边停住。我们正在看着没办法,场主来了。马上叫来一个水性好的青年,让他下水。他游到鱼竿附近,提起鱼竿,鱼还没跑,但在水里更难处理,他边游水边拽竿,眼看快到岸边,那鱼突然狂奔脱钩而去。就这样两条大鱼先后逃脱,我们非常懊恼。主人安慰说你们先吃饭,我叫人撒两网,兴许能逮两条。我们忙谢了主人好意,收竿回家了。到现在也没有弄清这两条鱼有多大,但踞主人的介绍估计是5000克以上的草鱼。
105、二次试台钓
虽然第一次试台钓没有成功,但没有死心。过了两年在杂志、报刊介绍台钓优越性的文章越来越多,我决心再试一试。重新买了钩线、浮漂,又认真进行组合调试。那一阵,我常在一个朋友的养鱼池去钓鱼。那里有一个不大的水坑,四边有些苇草,全是鲫鱼。另有一个很大的水坑,主要是鲤鱼。我每次去都是先钓鲫鱼,钓一些后再到大坑钓些鲤鱼,每次收获都不错。我决心到那里鲫鱼坑试试台钓。带了两个3.6米短竿,一个用传统立漂,一个用“台钓”组合。以八字型分别钓两边的草窝。撒好窝后不久即有鱼来问津。两只竿都有鱼咬钩,但台钓的优越性,并觉不出来,相反不如传统钓法,易于识别,因此上钩率还是传统组合高的多。而且那时我还不懂得用太空豆,浮漂常有移位,反而不灵。虽然总的收获不坏,但又一次使我对台钓失去信心。
106、餐厅后门好钓处
一个时期我常在一个大公园垂钓,水面很大,并有几条沟汊,钓位很多。
但遇到天气不好也常常不上鱼。这个公园有一个餐厅,后门即是通大湖的一条河沟。当时管理不严,为了方便,餐厅人员常偷偷将一些折箩倒在沟里。因此这里便形成鱼群聚集寻饵的地方。因后门外很狭窄,比较脏乱,很少有钓迷去那里垂钓。知识本餐厅的人有时偷偷垂钓,因规定不许他们钓鱼。
有一次,整个湖沟都不好钓,我挪了几次钓位不见效果。偶然象棋见过餐厅后门有人钓过大鱼,不妨试试。便到了那里,虽有鱼上钩,但都是30--50克的小鲫鱼。餐厅的一位厨师出来倒泔水,见我收获不佳,便问用的是什么钓饵,我说玉米面和蚯蚓,但蚯蚓小鱼闹的厉害,面食上的也不算快。他说,这里的鱼专吃折箩,说着进屋里拿了一盆东西,里面都是人们吃剩下的菜肴,有肠子、肉丁、虾仁、鸡肉、菜叶等等,他说好挂钩的挂在钩上,不好挂的倒在水里打窝,保你准上鱼。我照着办了,一会儿,果然有鱼咬钩,浮漂随即下沉,我用力打竿,一条1000克左右的鱼上钩,遛了一会儿朝了上来。再放下竿去,又是一条。一个多小时竟钓了7条,都在1000克左右。而那天上午据我了解整个公园钓上鱼的不多。消息很快传出,下个礼拜我再去哪里,已经人挨人,无法再钓了。至此,我更加坚定一个信心,哪个坑里经常喂什么饵料,不管是否有意,鱼就认这种食物,正如同水边有桑树,到桑葚熟时那里的鱼就抢桑葚吃。养鱼池的鱼最喜欢吃的是该鱼塘经常喂养的饵料一样。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