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刘渔
钓鱼之家说明:该文章整理自钓鱼之家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7、鱼财两空
四川万县(现属重庆)郊区山上有一些有钱人家的祠堂。讲究的祠堂门前常有一个池塘,蓄水使用,同时也放养一些鱼苗。这里一般不允许人随便垂钓。
一次,我们找到了一个祠堂,它的前面有一个四面环绕树木,环境优美的池塘。当时祠堂被国民党军队占用,池塘也就没人管了。我们在那里试下了钩。不久就有250克的一条鲫鱼钓了上来。这个池塘的特点是四周砌有直上直下的石块护坡,仅在池塘的一角有一个小石坡,供人取水或洗衣服。而四周的黄果树,枝叶繁茂,伸到了池边水面上的空间,水面距离岸边约有两米,当钓到大一点的鱼提上来很困难,必须遛到没有树枝障碍的地方,才能把竿抬起把鱼钓上来。
有一回,我的表哥用鲜玉米粒钓到了一条约1000克以上的大鱼,,四周树枝碍事无法弄上来。勉强遛到了取水的斜坡处,鱼仍在挣扎没有翻白。我站到唯一离水面近的斜坡处,弯身拿着盛鱼的竹篮去抄鱼,鱼没抄到,衬衣口袋里装的怀表却掉入水中。当时,一块表值不少钱,我又慌忙去捞表,鱼受惊挣断鱼线逃脱,再看表已沉入水底,我十分狼狈
回来路上,经过议价大户人家,突然,门里蹿出四只恶犬,向我和我表哥扑来,我们忙那鱼竿抵挡,边打边走,仓慌逃了回来。回家一看早上穿的毛背心因热脱了下来夹在胳膊下,在与狗交战时丢了。真是鱼未钓到,丢表又丢衣服,真是鱼财两空,一时传为笑柄。
8、帮倒忙
一次与几个同学钓鱼,钩住一条约2000多克的大鱼,满心欢喜,兴奋之余,心想一定要沉着,学习以前看到的那位老者那样,慢慢地遛它。正在遛的过程中旁边看钓鱼的一个同学以为我拽不上来,匆忙跑了过来,从我身后抱住我的双臂,用力扬竿,大鱼当即受惊挣断鱼线仓惶逃去,弄的我哭笑不得。这是我第一次钩住这样大的鱼,满心想试试我的钓技,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等他明白过来,非常抱歉,我当然也很懊恼。从此我得到一个教训,钓鱼时旁观者越少越好,钓到大鱼不但自己要镇定,还要告诫旁观者,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9、看星识鱼
本来我钓鱼不懂得从鱼星(水下冒出的气泡)判断鱼情。一次在一个有一些荷花的池塘钓鱼。久久不见咬钩。但是不远的一位钓叟,不时的钓上约300多克重的鲫鱼。我凑过去观察,只见他用的竿较长,线较竿约短半米多。不时寻觅水中冒出的气泡。在他坐的附近水面上先后冒出两个均匀的气泡,他向那里扔下两三粒米饭,并说这是大鲫鱼。过了几分钟,把鱼竿移到这里,垂钩下去,仅几秒种一条大鲫鱼上了钩。随后他又把钩垂下去,不久又一条钓了上来。梢远处冒出一片碎泡,稍后距离这片碎泡不远,又冒出一片。老者说这是鲤鱼。他向那里撒了些米,又用另一支线稍长一点的鱼竿把钩甩向那里,不久果然一条近500克的璃鱼上了钩。我忙认真向他请教,他把各种鱼不同的鱼星讲了一遍,并告诉我注意区别污泥、腐物冒出的气泡。这是我第一次明白看鱼星识别鱼种的知识,在以后虽然也常有判错,但随着实践,经验越来越多,准确性也越来越大。
10、初钓活水
1941年,我随家由万县迁居川西犍为县五通桥镇。这里地处数条河流交汇处。风景极好,我的钓鱼场所由静水的堰塘转入活水的河流。这对钓具、钓技、钓饵乃至钓鱼的知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时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枯水季节,水流甚缓,颜色碧绿,岸边绿树成荫,树下静坐垂钓,极具诗意。
小河的岸边水深约一米左右,特别在回流处,水面平静,鱼儿栖居,是最理想的钓鱼场所。钓的鱼种类颇多,鲫、鲤、鲢、鲇、青波(鲈鲤)、白鲦、黄拉丁等等各种常见淡水鱼一应俱全。但鲫鱼最多。夏日清早或太阳西下,戴上草帽,手提鱼竿、鱼篓,树荫下一坐,静观浮漂动静,专等鱼儿咬钩,恰似身临仙境。每次都有数斤收获。
当汛期到来,河水暴涨,黄水奔流,泥沙俱下,岸边垂钓,又是一番情趣。这时不能使用浮漂,而改用长线重坠,钩投入水中,任其随水流动,待鱼线绷直,一旦鱼儿咬钩,竿尖颤动,急忙提竿,鱼儿即被钓了上来。后来,干脆不用鱼竿,将数十米的长线缠于短木棍上,放出一定长度,拴重坠串钩,下钩时,脚踏木棍,用力将放开的鱼线甩至河中间,使之随水下流,手提鱼线,一旦有鱼咬钩,凭手感及时拉线,将鱼钓了上来。一般都能钓到较大的鱼。
由静水转入流水垂钓,有一个适应过程,但却使我眼界大开,增加了许多垂钓知识。
11、刷粲子(鱼)`(白鲦)
南方窗户上常有一种类似蜘蛛的小昆虫,叫蝇户,它长在窗户上爬行,一旦遇有苍蝇飞到窗上来它以极敏捷的行动扑捉食之。这种小昆虫是钓水面浮鱼的极好钓饵。
在五通桥小河无洪水,水面清澈,流动缓慢时,成群的小粲子(鱼),亦称白鲦,在河面游嬉扑捉食物。水面小虫是它们的很好猎物。
人们用细线小钩软竿,不用铅坠,穿上蒜干七星漂,把蝇虎装在钩上,甩到河面上,使蝇虎漂在水面,随波逐流。缓缓移动,鱼儿看见即趋前扑食。马上提竿即可钓到。
钓这种鱼不能持竿等待,要不停的甩竿,钩冲到远处,立即拉回再甩,有鱼即可钓上来,为此人们称之为“刷”。这种钓法往往收获颇丰,我常去“刷”一两个小时,即可收获一百多条。但鱼很小,一百多条也不过500--1000克。
这种钓法的最大难度是事先要准备足够的蝇虎,或用苍蝇代替。也有人用蛆虫来钓,但太不卫生,我从为用过。
12、泾渭分明
一次,连夜暴雨,次晨河水猛涨,滚滚黄水,由上而下,奔腾而来。由于流速过大,水又过浑,难以垂钓。但在岸边有一处,从山张流下一鼓清流,注入河内。在交汇处,有一个约四、五米直径的圆坑,平时由于河水水位低,山上又无清水流下,是一个倾倒垃圾的干坑。大雨过后山上一股清水流至坑内,又受阻于暴涨的浑浊河水,因此,坑内水很清,而河水浑浊,交界处泾渭分明,十分好看。我见坑内水清且静,便投下钩去,水深竟也有一米多。投下不久,即有鱼咬钩,很快钓上一300可左右的“青波”(学名“鲈鲤”)。不到一小时,已钓十来条,心中十分高兴。这时,我的表哥来了,也钓了起来。未几他一提竿一条大鱼在水中挣扎起来,他遛了一会儿,终于把鱼控制住,鱼的头部露出水面,已无力挣扎,这是一条约2公斤的鲤鱼,鱼虽已翻白,但四壁陡峭,坑边距水面约有两米,上面有大树障碍,无法把鱼拽上来,看看四周又无可捞鱼的工具。我们商量一下,决定由我冒险下到坑下靠水面的坑边,轻拽鱼线,把鱼拽到岸边,用手掐鳃,把鱼拿上来。那知我一只脚刚踏在水边坑沿上,边沿的土即塌了下去,随之而来另一只脚一滑,人栽到了坑里,鱼随即受惊逃脱。结果鱼没拿到,人却变成落汤鸡,我们只好回家了。下午换了衣服再去,水已浑浊不堪。有人告诉我们,有一个人用鱼网在坑内把鱼罩住拿走了。鱼咀上还有我们的鱼钩。那条鱼的重量经过称后是2。4公斤。
13、岷江钓“青波”
“青波”学名“鲈鲤”,在川西是很好的鱼。岷江这种鱼很多。它性喜在激流中溯水上游,并在游动中吞食食物。莴笋(亦称莴苣、生笋、菜笋)叶是它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一次,我随一位当地的同学在乐山岷江江畔垂钓,这位同学有些钓青波的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用三米来长的钓竿,廿米来长的钓线,以螺母当坠,栓上串钩,,钩上挂上长长的莴笋嫩叶,,站在水流上游,将钩、坠抛入激流中,钩坠在莴笋叶带动下随水急下,流到远处钓线绷直,莴笋叶在水中浮动,“青波”群在激流中逆水上游见到笋叶争相吞食,手持鱼竿即有感觉,待竿梢拉弯说明鱼已将钩吞入口中,即可提竿。我的同学较有经验,时间不长即钓上一条半公斤左右的青波来。我的鱼竿虽有多次抖动,但提竿时机不对,总是空钩。后来在同学具体指导下,终于钓上一条。关键是掌握提竿时机,早了鱼未上钩,晚了鱼将笋叶吃掉而去。我如法再钓,未几又钓上一条。同学则钓了三条,最大的一条有1公斤重。可惜,我们带的笋叶不多见,而且有的抛入水中时,挂的不牢,被水冲走;有的被鱼蚕食而去,最后只有收竿。两人共钓三公斤多,也就心满意足了。
14、乡间记事(一)
1943年5月我在川西夹江县城的“青衣江”对面,一个叫杜公场的一所学校读完高三,按照当时规定,高中毕业必须经过全省统一会考及格后才能毕业。这个学校叫“乐山中学”,原在乐山县,后因敌机轰炸,迁到这里的一个有钱人家的祠堂,加盖了若干草房做教室,十分简陋。因校舍有限,毕业后必须马上离校,别人都回家了,只有我和另外义愤外省的同学,家太远不能回去,便在山沟里找了一个农家,租了一间木房住了下来准备会考。吃饭利用房东的柴灶自己做。开始我们天天吃挂面。吃了十几天实在太单调了,就琢磨换点别的吃。米好买,吃什么副食呢?我建议去钓鱼,那个同学不会,但也赞成我的想法。于是我们准备起鱼具,开始找钓鱼的地方。
我们在山沟里转起来。在离我们住处约2公里的地方发现一条宽约七、八米的人工修建的水渠,当中每隔七八十米有一道拦水坝,水的源头来自深山高处六下的瀑布。由于几道水坝的拦截,下游水流极缓,因此是极好的钓鱼地方。我们选了一处水较深的地段,为了便于引鱼,我在小钩上穿了一条整条的蚯蚓,时间不长,七星漂即轻轻抖动两下,随即沉了下去,我忙提竿,却是空竿,再看鱼钩。钩尖外部多出的蚯蚓已经被鱼吃掉。我再装一个整条蚯蚓。又是如此。我想鱼可能较大,便换了一个较大的钩,把蚯蚓掐掉一半,装在钩上,这次是浮漂慢慢托了上来,我用力一抖,挂住鱼嘴,提了上来,是一条400克左右的大鲫鱼。继续钓,鱼儿大约五六分钟咬一次钩,不到两个小时,两人大小鱼共钓了近30条(同学不太会钓),共约5公斤左右。回来除了自己吃给了房动许多。由于学习任务重。我们约定,一周钓鱼不超过两次,这样既能改善伙食,又能消遣,有劳有逸。过得十分愉快。
15、乡村记事(二)
我们住的乡村景色非常优美,天气虽然很热,但坐在水边,大树之下,树荫庇护,看着鱼漂,全然忘我,真是赛过天仙。
但是,有一次,我们找到一个长条水塘,塘边树木很多,我们选了一棵很高很大的树下钓了起来。这里,100克左右的白鲦鱼很多,而且吃底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