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65载垂钓杂忆(作者刘渔)--01

农民大伯2014-09-11 00:48:26

  文章来源:刘渔

  钓鱼之家说明:该文章整理自钓鱼之家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前言

  本人今年77岁,钓鱼是我的一生最大爱好。钓龄算来已60余载,堪称老手,但常有人问我钓鱼的技术如何,我的答复是“历史悠久,经验没有。”这倒不完全是谦虚,而是因为六十多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自然坑、塘、沟、溪里钓鱼,用的是土鱼具,钓的是自然生长的鱼类,偶尔钓到一条500克以上的鱼就喜出望外,向人炫耀一番。近些年都在人工养鱼塘里垂钓,用的是现代化的鱼具,大不相同了。从这方面讲,实在经验有限。现在与别人一起钓,一般是人家能钓着,我也能钓着,但数量排名难说,别人钓不着,我也常是无计奈何。迂到高手,则只能甘拜下风。

  最近两年一是不愿麻烦别人,而自己花钱。工薪阶层能力有限;二是腿脚、视力都大不如前,钓的少了,但兴趣不减。最近心脏不好,打着点滴,几十年来钓鱼往事不禁泛上眼前,输完液就开始动笔,将往事陆续写了下来。60多年走南闯北在不少地方钓过鱼,各地传统的习惯、窍门也了解一些,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钓具、钓术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从这部杂忆里也可窥见一斑。为此,发表出来,供有兴趣的钓友参考。

  1、初尝战果

  少年时代虽然也随大人钓过几次鱼,但都无收获。1935年随家住汉口,一次与亲戚去钓鱼,没有看见瓢动,一提竿却钩上一条小鱼,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钓上鱼来,至今已经65载。

  1939年,随家迁到川东的万县一个叫“秀才洞”的山上居住。几间茅舍颇有情趣。茅舍在半山中,屋后有崎岖山路,可同山顶。山顶上是一片宽阔平顶。这里有大小不等的两个堰塘(即池塘),小的我们叫它“小堰塘”,大的叫“大堰塘”。

  当时我已16岁,一天,随比我大9岁的表哥在“大堰塘”垂钓,一个多小时过去,毫无动静,沮丧的回走经过“小堰塘”,表哥说在这里试试吧。水才一尺多深,而且泥浑色,我毫无信心的放下钩去,当时用的是“蜈蚣瓢,只见水中沉着的两粒漂忽然浮了上来,我们只听人说鱼吃钩时浮漂下沉,托上来为什么?大惑不解。待了一会儿提起竿来,钓饵早已没有了。再将钩抛入水里,不久,漂又浮了上来。我还没动,但漂久久不动,我提竿一看,却钓上一条大约一寸长的鲫鱼,这下可乐坏;了。两人连钓七条,可惜天色已黑,只得收竿。回到家一阵炫耀,兴奋不已。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最大业余爱好。

  不仅钓到了鱼,而且明白了沉漂是鱼咬钩的标志,托漂也是咬钩的标志。

  2、自制渔具

  三十年代,尤其在内地农村钓鱼,渔具一般都是自制,四川竹材遍山,请教了当地人,做“鱼竿”用“班竹”最好,。杆细、节短、质韧,一般也长得较直。我们找了一片竹林,选了几根较长又直的砍了回家。按照老农的教导,对个别不很直的地方,用油灯烘烤,趁热调直,全部调顺后,把竿梢同绳子吊到房梁上,竿底坠以砖头,保持垂直,经过十几天晾干取下,就成了很好的鱼竿。鱼线是时常上买的生丝线,鱼钩是市场上卖的手工制作的铁钩。有一种叫做“毛钩”,一般一、二分大,细如发丝,韧性很好,用来钓鲫鱼十分灵敏。如是行家里手,用它钓一、二公斤的大鱼,也能钓上来。但须耐心遛鱼,手法必须高明。我即曾亲眼看到一老翁钓到一条1.5公斤鲤鱼,遛了近两小时,终于钓了上来。

  鱼漂,当地都用鸡翎根部白杆剪成短节。穿在钓线上成蜈蚣漂。鱼坠则用铅皮。一般是牙膏筒剪下来的。盛鱼的器皿则用元宝竹篮,为了不漏水,事先将布头烧成灰,掺以石灰,再合以桐油,涂在竹篮内部,一般涂两三遍,待干后不再漏水。钓到鱼时,篮里放入水,鱼放在其中保持鲜活。

  经过几天紧张准备,全付武装具备,我们的钓鱼生涯开始了。

  3、练兵

  “小堰塘”鱼的密度很高,每次去那里,准能钓到鱼,随着技术的熟练,越来收获越多。半天时间可以钓到100多条。因此这里成了我们的训练基地。虽然都是小鲫鱼,但咬够的动作也不完全一样。有“托漂”,有“黑漂”,有时鱼漂上下抖动,有时先沉后托,有时先托后沉,动作多样,从而学会了判断鱼咬钩的情况,与提竿的最适宜时机。在这里钓过七八次,技术不断长进。这里可以说是我初学钓鱼的练兵场。但是,时间长了就不满足于只钓这样的小鱼了。

  4、钓“上滩”

  万县山上堰塘很多,山坡上到处是梯田,而梯田的最上层都是一个蓄水池。用来存储雨水,适时灌溉水田。山上的广阔平顶上也分布着很多的水塘,因此尽可漫步山野,寻觅钓处。

  一次,找到了一个养荷花的堰塘,里面鲫鱼很多。堰塘的一端有从山上流下的潺潺细水缓缓流入池内,水流不大但源源不断。一位老农告诉我,顶着水流“钓上滩”最好钓。我在细流附近撒了窝,放下钩,很快一条鲫鱼上了钩。接着连续不断,最大的有300克,小鲫鱼很多,没有多久就钓了100多条。真是“上滩鱼”好钓,我又学会了一着。

  5、初钓鲤鱼

  一次,找到一个水深约有两米多的堰塘,放下钩去不久,鱼漂忽然猛地钻入水中,但提起竿来却是空钩。当时用生白面团作饵,我在装上鱼饵,下钩不久又见鱼漂猛沉水中,连续几次。我原认为是“粲子”(北方叫“麦穗”)打搅。后来,我集中精力注视着鱼漂,刚一下沉即迅速提竿,一个重约100克的小鲤鱼钓了上来。以后又连钓几条。我开始懂得小鲤鱼咬钩的方式,慢慢掌握了规律。忽然我甩在远处的另一个鱼竿的鱼漂,微微上下抖动,接着浮漂一粒一粒沉了下去,我用力一提,好重!还没有等我反映过来,鱼已经脱钩而去,水面翻起一阵浪花。这是我第一次钩住大鱼,还没见到鱼面,就跑掉了,十分懊丧。

  但是,我开始懂得了大、小鲤鱼咬钩时鱼漂不同的动作,钓技术又长进了一步。

  6、"牛洗澡”与牛粪窝

  川东水田耕种的畜力主要靠水牛。每到热天,水牛由人牵到池边,下水里洗澡,降低体温。一次一个牧童牵着一头牛,到堰塘一角洗澡,洗完后牵上岸去。在我对面一个垂钓的老翁,立即搬到牛洗过澡的地方,撒下一把鲜玉米粒(当地称玉米为“包谷”)打窝,然后下钩垂钓。当时我想水牛刚刚搅合半天,哪会有鱼?谁知时间不长,这为老人就钓上一条400多可的鲤鱼。又过不久,他一抬竿一条大鱼,上了钩,老人很有经验,用的竿不过两米多长,线很细,钩是二分毛钩,他却不慌不忙,慢慢控制鱼的动作,沿着塘边,缓缓地遛起鱼来。约摸一小时,鱼肚翻了白,那时人们钓鱼不带抄网,他见鱼大线细钩小不敢冒然从事,正好有一个背着背篓的农妇在池边洗衣服,便借了她的背篓,把鱼捞了上来。一看,这条鱼足有两公斤重。他的一系列动作,使我大开眼界,明白了许多钓大鱼的要领。但是为何选水牛洗过澡的地方下钩,我很不明白,便请教老翁。他说,鲤鱼喜欢水牛粪味,刚洗过澡后水中牛粪味很大,鲤鱼便游了过来,趁势钓它是最好的机会,鲜玉米又是鲤鱼喜欢吃的尔料,这样很容易钓着它。并说,如果不嫌脏,用水牛刚拉出来的鲜粪,再和上一些玉米粒和碎草,扔到水中打窝,钩上挂鲜玉米粒,也很容易钓到鲤鱼。我说放碎草做什么?他说,鱼闻到气味游过来。必拱粪堆,碎草就浮到水面上来,你就可以知道鱼已经集聚过来,你及时下钩,就很容易钓到了。

  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百年书。以后,我多次试验,都有很好收获,只可惜当地堰塘有鲤鱼的不多,否则必会收获更丰。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