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摘自《钓鱼技术问答》
钓鱼之家说明:该文章整理自钓鱼之家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答:钓拱草,又叫钓拱堆。仲夏以后,很多水域水面上漂浮着浮水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浮萍、菱角秧等。这些浮水植物的叶片背面与茎上多附有许多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等鲫鱼爱吃的饵料,吸引它们到叶片下面来觅食。在摄食时将叶片拱起,形成一个突出的鼓堆,同时发出“叭、叭”的响声。若拱草的响声清脆、拱草动作小,则是小鱼;若响声沉闷,拱草动作大,则是大鱼。
发现拱草现象后,要迅即准备好钓具立即下钓。鱼竿用5~7米的硬梢竿;钓线直径以0.3~0.4毫米为宜;钓线宜短,一般0.4~0.6米长即可,过长不便下钩;钓钩用915~917号丸型钩,不装浮漂和坠子,或缠上少许保险丝,以有一定重量;钓饵以蚯蚓、小虾为佳,也可用面食。装钧时,蚯蚓要套满全钩,小虾则去头尾后装钩。
垂钓时,钓者根据所发现的目标,循声悄悄地靠近响声处,认准鲫鱼在水中拱草的位置,迅即将饵钩轻轻送到拱草处(即鱼嘴处),并迅速使之沉入叶片下面的水中。然后上下轻轻提动,诱鱼吞食,鲫鱼是否吞食,全凭手感得知,如果感到有轻微下拉动作,或者在上提饵钩时,感到竿尖受力。不论是哪种情况,钓者都应不失时机地用手腕将竿稍稍抖一下,使鱼钩刺入鱼唇。然后用力将鱼提至叶片上面,再向左或右侧引鱼出水上岸;拱草的鱼多数是个体较大的鲫鱼,有时也能钓到鲤鱼。在钓拱草鱼时,要求迅速、准确。因拱草的鲫鱼多是边拱边走,不在某处久留。投饵钩的最佳时机是鲫鱼正在拱草的时刻,这时应迅速地将饵钩由缝隙中穿过草层。一般情况下,由于起鱼时会发出响声,其他鲫鱼闻之惊散,故钓者需要经常走动,不能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