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萧小鱼
钓鱼之家说明:该文章整理自钓鱼之家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初学垂钓的人常常摸不准钓情。其实,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完全可以通过识别鱼星来提高自己的钓技,从而增加钓获量。我初学钓鱼时也是盲目抛竿,既不懂选钓位,更不会识“鱼星”。后来在几位老钓手的指点下,终于慢慢掌握了一点诀窍。现将自己几年来有关鲫、鲤鱼星识别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我所垂钓的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面积36公倾,由1958年淹冯古田旧县城全城而来,这就决定了这里的水情不同,鱼情各异。我观察到,鲫鱼的“鱼星”在不同水域形状各异:在硬滩底水域,若无风,水面平静,鱼窝内不断有一束束很细小气泡冒出,一出水即破成针状小水柱。这说明有鲫鱼在水底觅食,而且常是大鲫鱼或是被钓怕了的“刁滑”之徒。而在硬滩以及沙石底水域,若打窝处偶尔冒出单个、双个黄豆大小气泡,也说明这里有鲫鱼活动,且气泡大鲫鱼也大。我曾在一处硬滩水域观察鱼星后抛竿垂钓,用蚯蚓作饵连上两条300克左右的鲫鱼和五条200多克的小鲫鱼,当时的鱼星正是两个黄豆般大小的气泡。在松软多淤泥的地方,有不固定移动、层层直径5至10厘米大小不等的气泡冒出,也是鲫鱼贴底吸食触及淤泥的反应。由于“鱼星”气泡与水底冒出的沼气泡明显不同,所以一般不会混淆。鱼星不稳定在一处,并不断在窝区移动,时停时冒;而沼气泡上冒比鱼星泡快,并一出水面即破;鱼星从鱼口中吐出时,带有一定粘性,故出水后被风吹出好远也不破灭。注意到了这一点,就能轻易辨出“鱼星”,最终钓获湖中活跃的鲫鱼“仙子”们。
与鲫鱼不同,鲤鱼的“鱼星”均为大小不一的气泡群,而且一般连续不断,移动方向明显,鱼小移动快,大鱼则慢,还时有腐草败叶和青苔泛游到水面。2000年5月底我在一常钓大鱼的库湾垂钓,于午后注意到平静温暖的湖面上有一移动方向较明显、连续不断的气泡群,我赶紧换饵抛竿,十几分钟后,鱼儿上钩,我与它拚搏数分钟后,将它提到岸边,由于慌张和岸陡,弯腰去提拉鱼时,让它“呼”地一跳又蹦回水中。在徒呼奈何的时候,我看清那是条少说也有五斤以上的金色大鲤。(钓友老张告诉我,草鱼鱼星有两种:一种是单个大气泡,有伍分硬币大小的气泡,多为三公斤左右,但不常冒;另一种是有几个、十几个比黄豆大些较均匀的气泡,过一会儿又会出现一串,也说明有草鱼窝)。
鱼星一般是鱼儿在水中吃食时吐出的,也可能是鱼在用嘴探试饵食或身体轻擦水底,使淤泥中贮藏的气体释放出来引成沫星。还有的时候,当在窝子里索食的鱼受到惊吓或攻击时贴底遁逃时,其尾部用力摆动及鱼身擦泥而过也会引起大片气泡冒出水面。基于此,钓翁只有借双慧眼识鱼星,方能屡钓屡胜,满载而回!
本文章相关历史评论如下:
------------------------------
1、2002-11-14 17:34:51 500824 发表如下评论:
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