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隐居钓鱼台

yzz0102014-09-11 00:45:17

  文章来源:摘自《钓鱼技术问答》

  钓鱼之家说明:该文章整理自钓鱼之家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年,他是东海上人(今河南许昌)。在商纣王朝作官时,因不满纣王暴政,便弃官来到人心所向的周西伯属地秦岭脚下(今宝鸡县(石番)溪乡钓鱼台)垂钓。来此垂钓时,姜子牙已是70高龄的老人,但他仍童颜鹤发,气宇轩昂,胸藏万斛珠玑,总想有朝一日辅佐周文王成就一番事业。

  姜子牙垂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不鱼,只钓王与侯”,因而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3尺。这样的钓法,自然是钓不上一条鱼来。这便是流传后世的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出处。

  姜子牙垂钓9年,双膝已将泉边的石头跪磨出两道深深的跪痕,跪痕旁放置钓竿的地方也磨出了一条大拇指粗的笔直印痕。周文王得知姜子牙垂钓之事后,立即派儿子姬发(武王)前去请姜子牙出山。姬发到钓鱼台泉边躬身施礼问安,姜子牙头也不回,只顾垂钓。突然他将竿子一挑,钓上一条小鱼,口中念到:“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姬发在一旁发愣,却未理会姜子牙这句话的含义。姜子牙将钓上的小鲤鱼用刀剖开,发现鱼腹内滚出一块“璜石”(小石子),他随手将璜石往河边一丢,不料璜石飞到对岸,小头着地,大头朝天立住了。转瞬间,璜石突变成一块巨大的碗形巨石,这就是今日屹立在钓鱼台的那块巨大而奇特的“丢石”。按照这个典故,清人徐文博便在“丢石”上书刻了“孕璜遗璞”的四个大字。璜者半壁形的玉,璞者含玉的石头。宋书《符瑞志》云,姜子牙钓鱼得璜便是发祥的征兆。

  姬发见此情景,深知此人不凡,非父王亲自来不可,于是文王斋戒三日,亲自去请子牙。文王将子牙扶上自己的舆车,亲自驾辕拉车。车行至今朱贤村时,突然绳断车停。子牙问文王:“你拉我多少步,可曾记得?”文王说:“八百零八步。”“好!我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子牙拍手笑道。之后,周文王拜姜子牙为军师,伐商灭纣,完成了兴周大业,周朝江山果然持续了八百多年。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