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额河野钓____茴鱼钓法

李长根2014-09-11 00:41:22

  额河野钓____茴鱼钓法

  花翅子(茴鱼)因味鲜美胜过鲑鱼而成为地方精品鱼,又因其吞钩猛挣扎烈而成为最能体味钓感的对象鱼,虽然这种鱼生活在山高路远、水急滩险的大山深处,但却从未阻住我们日渐强烈的钓瘾,多年 来,垂钓花翅子一直是我们众多钓友魂牵梦绕的一件快事......

  花翅子是山涧急流中的小型冷水鱼,在我们的垂钓记录中,最大的约1千克,200--400克的为最常见。白天喜藏匿于急流中的旋流底或大石块、倒树等障碍物后等着吞食水面漂下的昆虫等,夜晚则于急流湾处觅食水生底栖昆虫。阿勒泰山的河流从4月底开化便逐渐进入融雪性洪水期,直到6月底,然后是后山的雨季持续到8月底。6月底以前是花翅子、小红鱼等逆流洄游寻找产卵地的时期,此期一方面水大而混,另一方面鱼极少进食,一般不进行垂钓;7、8月份河水时清时浑,时大时小,气温偏高,鱼多分散隐匿于深水,不易钓获。我们一般都从9月份开始进山垂钓,这时河水变小,清澈见底,山里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陆生昆虫也到了一年中的生长旺期,水面出现大量漂浮昆虫如蚂蚱、黄蜂、俄类、蛆类等,此时的花翅子也进入越冬前的进食旺期,大都于深水处聚群活动,吃食猛烈,特别是早晚两头,常能见到水面上水花四起,急流处不时有鱼因吞食过猛而窜出水面。在这种时候是垂钓花翅子的最佳时机,

  早期垂钓花翅子只须带上钩线,河边折根桦树枝,随手捉来不论什么虫子就是鱼饵。据前辈们讲,上世纪6、70年代他们钓鱼是为了糊口,只钓大鱼如鲑鱼、狗鱼、大白鱼等,到80年代鱼少了才钓花翅子。钓友中有几位出生于钓鱼世家,从小跟着父母钓鱼,虽然经历颇多,但却一直沿用了父辈们的钓法,进步之处也只是用上了商品渔竿而已。直到90年代后期,大部分钓友还都是手竿挂蚯蚓钓,与传统溪流钓法相同,近几年随着山区生态因过牧而退化、涵水能力降、河水变小,鱼越来越少以至于阿勒泰山中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有鱼的只剩了有限的4、5条,钓友们不得不在技艺上进行改进了,毛钩钓法迅速引进并得以普及。

  毛钩其实就是一种拟饵,既以不同颜色的细线(一般用刺绣线)将动物毛(以熊毛为最好)在鱼钩上緾绕成黄蜂、俄子等昆虫形状,彩线以色诱鱼,而动物毛张开于水中一方面保持了钩尖朝上或朝下的平衡,另一方面水流冲动富有弹性的动物毛产生昆虫翅膀似的动态,能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点的毛钩基本上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饵钩了。线组与悬坠钓法相似:3--4号主线,1-2号子线,主线末端系一连结器,连结器上方緾铅丝为坠,一般5--10克,依个人习惯而定,子线20--40公分长,线头结环扣,垂钓时套于连结器上即可(钓花翅子因时因水常常需要更换不同颜色的毛钩,采用连结器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换钩);竿一般用4米5以上的手竿或矶竿,但又以矶竿为宜,灵活方便。

  在钓法上有浮钓、悬钓和沉钓三种。浮钓是根据水的流速调整毛钩漂浮速度,让毛钩保持一定的速度漂浮于水面上诱鱼咬钩,一般用单钩;悬钓即将毛钩沉入水面下10--30公分顺水漂移,适于钓中下层鱼,可用单钩或一长一短双钩;沉钓即凭经验使毛钩基本贴底漂移,主钓底层大鱼,也是钓取鲑鱼的一种方法,单钩双钩均可,优点是上鱼率高且多是大鱼,缺点是易挂底,失钩率高。在近两年的垂钓中,钓友们又将串钩钓法嫁接于这种急流钓中,形成了独特的串钩急流钓法:用3--5只毛钩按传统串钩绑法结成串钩(我们的绑法因人而异),子线不超过10公分,底坠10--20克,以水流能冲走又能保证抛钩20---30米以外为宜,串钩以上要系明显标志以保证能看到远处的主线。抛钩入水后,要提竿保持钩线基本绷直以确保随时能感知鱼咬钩的信号,同时,主线绷直钩在水中分处于上中下层,在坠的拖拽下各钩都被水流冲起并抖动,足以诱钓不同水层的鱼,这种钓法常能双钩飞鱼。也有人直接结钩于主线上,以太空豆节制各子线间距,这种绑法可以随水深调整钩距,但也有致命的弱点:一旦挂底易伤主线。

  以上各种钓法均不用漂,全凭手感掌握。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