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洪泽湖(悬湖)由来

1.95875E+112014-09-11 00:36:32

  美丽富饶的洪泽湖畔哺育着淮安的四区(清河、青浦、楚州、淮阴) 四县(涟水、洪泽、盱眙、金湖) , 宿迁的二区(宿城区、宿豫区)三县(沭阳、泗阳、泗洪)。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据水利专家朱兴华介绍,洪泽湖大堤(又称高家堰)是世界最长的水坝,它的存在直接造就了“世界最古老最大的人工水库”洪泽湖。我国从明代中期起在大堤上应用的直立式条石挡浪墙和滚水石坝等水工建筑,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从1580年(万历八年)起,洪泽湖大堤就开始增筑直立条石墙护面,历经明清两代171年,使用千斤条石6万多块,达60万立方米以上(这些条石从何而来仍是未解之谜)。

  洪泽湖大堤,在漫长的(黄、淮、运、湖)水系变迁及明清“蓄清刷黄,治河保运”治水方略而形成“洪泽湖水库”的过程中,集中了“黄淮运”治理工程精华,是我国唯一可供申遗的堤防。

  与长城相比,洪泽湖大堤高8—9米,底宽50—150米,顶宽10—30米,长和宽都超过了长城。而且,洪泽湖大堤如今仍是苏北平原防洪屏障,保卫着扬州、泰州、盐城和淮安的3000多万亩土地和2000多万人口,并发挥供水灌溉之便。随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展,大堤拦洪蓄水效益还将继续扩大。经测量,70.63公里长的洪泽湖大堤包括埋入滩地或扩砌在保护性石坡下但还可再现的古堤,基本完好率在74%,符合申遗项目完好率70%以上的要求,其中从洪泽十堡到高良涧水电站15.63公里的堤段,有比较完整的石工墙10.57公里,周桥越堤、乾隆信坝和蒋坝石工尾最为典型。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