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河野钓____序
位于准葛尔盆地北沿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它源出我国阿尔泰山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国,一路上将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等北岸支流汇入后,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斋桑湖,再向北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全长2969千米,在我国境内546千米,流域面积5.7万平方千米,号称新疆第二大河。水中多产鱼,接近边境处河面宽达千米,可通轮船。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均从干流北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额尔齐斯河河谷宽广,水势浩荡,年径流量多达 119亿立方米,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居新疆第二位。河谷次生林和河漫滩草甸宛若一条绿色飘带,镶嵌在荒漠戈壁上,别具一番情趣。其中北屯河段的河谷次生林最为茂密,绵延成一片绿色海洋,素有“杨树基因库”之美称。额尔齐斯河沿岸风光壮美。又应“金山”而有“银水”之美称。
额尔齐斯河下游的大支流布尔津河和哈巴河的河床中,心滩林立,碧水茫茫,河谷中湖沼密布,水草丛生,阡陌相连,绿树成荫,呈现一派“大漠水乡”的壮丽图景。布尔津县以下河段夏季可通小汽轮,可与邻国哈萨克斯坦开展跨国水上旅游。
额尔齐斯水系生息着丰富的野生生物,这里的动物常见的有盘羊、草免、水獭、野猪等,还有花蛇等草原爬行动物,而活泼可爱的兰点额、灰伯劳、红尾鸲、欧夜鹰和黄胸等鸟类也快乐地在此安家。特别是河谷高大挺拔的杨柳以及浓密的芦苇丛,为鱼类和水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这里常见的淡水鱼种有雅罗鱼、鲈鱼、细鳞鲑、北极茴、白斑狗鱼、鳊鱼等十余种。可以说整个大河流域就是一座完整且生机盎然的生物圈,他如同一条彩带镶嵌在荒凉的沙漠戈壁上,格外耀眼、格外美丽。 作为钓鱼爱好者,特意将额河水系的鱼类资料搜集了一点,借钓鱼之家一席,提供给各位钓友,以备他日来额河游钓时参考。
额河的冷水鱼:
青黄鱼,学名西伯利亚鲟,已基本绝迹;
大白鱼,学名北鲑,属鲑形目,鲑科,北鲑属。俗称:大白鱼。绝迹(国内)。
白斑狗鱼,属鲑形目,狗鱼科,狗鱼属。狗鱼体细长,稍侧扁,尾柄短小。头尖,吻部特别长而扁平,似鸭嘴。口裂极宽大,口角向后延长可达头长的一半。狗鱼性情凶猛残忍,行动异常迅速、敏捷,每小时能游8公里以上。狗鱼以鱼类为食,食量大,冬季仍继续强烈索食,尤以生殖后食欲更旺。通常在清晨或傍晚猎取食物,其它时间则不再游动,而是静下来休息,并慢慢地消化所吞食的食物。狗鱼在产区的天然产量很大,肉质细嫩洁白,除稍带草泥味外,实不亚于鲤、鲫或大麻哈鱼。狗鱼的卵有毒,不宜食用。
鳊鱼,又称东方欧鳊,形状、习性与其他地区的鳊鱼相似。
大红鱼,学名哲罗鲑,属鲑形目,鲑科,鲑亚科,哲罗鱼属。哲罗鲑为冷水性的纯淡水凶猛食性鱼类。终年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低温(15℃以下)、水流湍急的溪流里。冬季因受水位的影响,在结冰前逐渐向大江或附近较深的水体里移动,寻找适于越冬的场所。春季开江后,即溯河向溪流作生殖洄游,8月以后向干流移动。哲罗鲑的生长速度较快,并以相等的速度发展,属于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达50公斤,长1米以上。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寒地区的特产,在产区内为珍贵的食品。
小红鱼,学名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细鳞鲑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冬季在支流的深汀或大江中越冬,幼鱼钻入石缝或乱石堆里越冬。初春,江河解冻时,由河川中游溯河向上游或进入支流进行产卵洄游。秋季结冰前(8月以后)则从上游溪流顺水向大江或河川迁移。性成熟时间为3-5冬龄,体长约420毫米左右。
花翅子,学名北极茴,茴鱼科,茴鱼属。濒危等级:易危。北极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为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铒的春季洄游,以及一个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茴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索食时间多在夜间,夏季喜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和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时亲鱼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河底的砾石上面。茴鱼为中小型鱼,常见个体100--400克,味鲜美,为鱼中上品。
山鲶鱼――江鳕,属鳕形目,鳕科,江鳕属。俗称:山鳕,山鲶鱼,鲶鱼。体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形似鲶鱼。头大,稍平扁;吻稍圆钝。口前位。下颌突出,稍长于上颌;上下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齿。江鳕分布于北纬40度以北,是著名的淡水冷水性底栖凶猛性鱼类,喜栖居于水质清澈的沙底或有水草生长的河湾等处,习惯于在密草中穿梭游行,营单独生活。幼鱼多生活在岸边,成鱼多在水深处。夏季时因水温增高,则游往山涧溪流水温较低的地方,活动降低,多呈休眠状态;到秋季又恢复活跃,从山溪洄游到大江深处越冬。成鱼昼伏夜出,日间隐蔽在石峰洞穴或陡岩下,不大活动;夜间较活跃,到处觅食。江鳕主要以小鱼为食,也食各类鱼卵和幼鱼,以及同种幼鱼和卵,有时食少量水生昆虫的幼虫、底栖动物及蛙等。冬季的食量比夏季要大,夏季几乎不摄食。
十道黑,学名梭鲈,凶猛性鱼类,生活于淡水及半咸水水域,捕食小鱼。体长可达500~1300毫米,重约8~12千克。分布于波罗的海、黑海以及里海等水系,前苏联在1957~1958年人工移入巴尔喀什湖,我国仅见于新疆。
五道 黑,学名 河鲈属鲈形目,鲈科,鲈属。俗称:五道黑。河鲈生活于植物丛生的江河、湖泊中,以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亦食些水生昆虫和甲壳类。河鲈在夏季摄食比冬季旺,产卵时期通常停止摄食。开始成熟的亲鱼为5冬龄,早春解冻后,水温达7-8℃时,即在水势平稳的场所进行繁殖。河鲈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在俄罗斯为非常重要的捕捞对象。我国新疆北部天然产量很大。此鱼肉质肥美,为当地有名的上等食用鱼类之一。
黑鱼,学名丁(鱼岁),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 属。俗称:黑鱼。体较高,侧扁,腹部圆,尾柄短而高。头短,口小,端位。口角有一对很短的须。丁(鱼岁) 为底栖鱼类,多栖息于静水泥底的水体中,对水中含氧量的变化适应力大,对水质无苛刻的要求,亦能生活在其它鱼所不能栖息的水体内。冬季耐寒力强,能钻入泥底越冬。生殖与肥育时不作远距离的洄游。冬季栖息于江河、湖泊的深水层中。幼鱼在春季解冻之后,即能主动摄取浮游动物,但不久即改为杂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甲壳类、腐败植物的残渣等为食。夏季摄食强度大,冬季很少摄食,而成休眠状态。丁(鱼岁) 原分布于欧洲大陆的各水体中,后来逐渐扩展到中亚(东至西伯利亚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在我国目前只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生长较鲤鱼慢。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7.5公斤。
中白鱼,学名高体雅罗鱼又名圆腹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体长,侧扁,腹圆,无腹棱,高体雅罗鱼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在水流较缓慢的江河和湖泊中。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多以底栖水生昆虫为主要食料,有时也吞食小鱼。性成熟年龄多为3-5龄,产卵期在4月底至6月初,卵多产于底层砂石和水生植物的水域。常见个体体长23.5-36.0厘米,体重288-948克,最大个体可达60厘米,重4公斤左右。高体雅罗鱼分布于欧洲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河流中。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水系。
红眼,学名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体长,略呈圆筒状,腹圆,后端稍侧扁。头呈圆锥形,吻钝,口呈弧形。外形酷似草鱼,唯眼上半部具红色斑而得名。上颌两侧有2对极短小的须。赤眼鳟为中层鱼类,喜欢栖居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和湖泊。河水上涨时进入小河中,生殖期集群活动。幼鱼常在江湖沿岸浅水中觅食,食性杂,以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小鱼和卵粒,以及淡水壳菜等。生长速度较慢,个体不大,3冬龄时体重不满半公斤,最大个体仅有2-2.5公斤。
鲤鱼,为额河特有的野生鲤鱼,与人工养殖的鲤鱼特性相近,但肉味极为鲜美,近几年捕获量非常少。
小白条,学名贝加尔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俗称:小白鱼,小白鰷。贝加尔雅罗鱼为小型中上层鱼类,在额尔齐斯河布尔津地区常见的个体长为12.2-16.4厘米,体重31-59克,最大个体可达150克; 贝加尔雅罗鱼分布于俄罗斯的鄂毕河至科累马河水系。我国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雅罗鱼个体虽不大,但肉味颇佳,数量多,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
鲫鱼,有银鲫、黑鲫等,额河中多见银鲫,个体重多在500--2000克左右,是夏季垂钓的主要对象鱼。
其他还有粘鲈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土著鱼,但一般不作为垂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