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风公园垂钓
公园垂钓趣事多多上海西区有一座长风公园,内有一个1950年代人工开挖的大湖,称为“银锄湖”。该湖水面上百亩,还有几条贯穿全园的河道从
不同方向与湖水连接贯通,成为都市垂钓的好去处。每每双休日,绿树掩映蜿蜒曲折的岸边星星点点或隐或现地分布着钓鱼人。都
市公园不比农村野外,形成其独特的垂钓环境,因此而引发了许多趣事。
围观
围观恐怕是公园垂钓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钓鱼人在凝神观察浮子或竿尖的同时还需不断承受各种问话的袭击。钓到没有?钓到几
条?鱼大不大?有些什么鱼?反反复复,每新围上一个人就要问一次,到后来问得钓鱼人心烦了,就干脆装聋作哑缄口不语,于是老
围观者就出来打圆场,代为解答。在钓鱼人扬竿起鱼的时候围观进入高潮,许多人不知突然从那儿冒出来,几分钟内便聚起了一群
,十几个有时甚至几十个。不过这时众多围观者似乎比钓鱼者本人还要紧张,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湖面。路人止住了脚步,儿
童放下玩具,情侣中止了絮语,老人收起了拳操。喧闹鼎沸的人群一瞬间鸦雀无声,只听见绕线轮“吱吱”转动声,渔线在匀速往
回收着。在鱼被拉近岸边首次翻出水面时,围观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好大的鱼!其实钓鱼人心中有数,那只是条斤余的小鱼。人
群一阵骚动,好事者拿起了抄网准备帮忙。但见钓鱼人一扬竿,直接把鱼从水中提了上来。一条斤把重的鳊鱼在草地上扑腾,人们
“哗”地一声围了上去。有些围观者显然是第一次亲眼看见鱼被一条细细的线从深远的湖中拉到岸上,简直带点神奇色彩。在他们
眼中,钓鱼人成了英雄。
避荤就素
有一外省来沪的老钓迷见长风公园如此引人入胜的垂钓水面,不禁技痒,立即拿来随身携带的钓竿和大平2号蚯蚓。选位打窝,装钩
入水,动作熟练,操作规范,俨然是个中高手,然而一个上午下来仅拉上来一条鲫鱼和几条小杂鱼。该高手似觉脸面上有点挂不住
,于是下午续钓,只是钓绩更糟,连浮子都懒得动一下。到晚上6时公园要关门时,这位高手气得把几条小毛鱼朝湖中一倒,仰天叹
道:难道这里的鱼不吃蚯蚓?
不料这声叹息无意中道出了长风公园的钓鱼秘诀,湖里的鱼确实对万能钓饵不屑一顾,这里的钓鱼常客使用的钓饵均为面类素饵。
有位初涉钓界的年轻人不知糟食如何配制,把干面粉胡乱和成团,装炸弹钩抛入湖底,竟然也连连拉上斤把重的鲫鱼来。更令人不
解的是湖中的鲢鱼鳙鱼对酸饵臭饵极不敏感,对带蒜味的商品饵也不领情,反倒偏爱清淡的甜香饵。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都市公园的特殊环境造就了鱼的偏食:吃素不吃荤,吃甜不吃臭。
信息员
安坐钓鱼台,稳知全园事。消息灵通是长风公园垂钓一绝。你选好钓位抛竿入水,不久必有一位约摸50岁的人快步过来主动与你搭
话。千万不要拒绝,他很可能给你提供决定性帮助。他就是被老钓客们称为信息员一个热心人。我第一次去长风公园垂钓鲢鳙时用
得是自制酸臭饵和鲢鳙专用商品饵,下钩许久不见动静。信息员来了,告诉我前面弯道处已有人钓到2尾3斤许的“胖头”。大约
1小时后信息员又来了。见我的鱼护仍然空空如也,顺手拿起我的两种钓饵闻了闻,摇摇头:我给你搞点样品来,于是如飞而去。
10余分钟后信息员给我从弯道钓鱼人那儿要来点甜香钓饵样品说:你用的饵偏酸偏臭,不对这里鲢鳙的胃口。
信息员所到之处无不受到钓鱼人的欢迎,因为他不仅会及时通报全园钓鱼人的最近战况,而且还会“泄露”钓获大鱼者的“秘诀”
,如钓饵的配制,钓具的组合,抛投的远近以及入水的深浅等,使众多钓者获益非浅。后来我才知道他真名叫辛希远,信息员,谐
音也。他也是个钓鱼迷,但由于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囊中羞涩,开销不起每日至少40元的垂钓费,只好经常来看钓鱼过瘾,天
长日久竟看出了门道,垂钓学识大增,成为众多钓鱼人不可多得的资深参谋。信息员偶尔缺席,钓鱼人反倒觉着少了点什么。
岸边交易
鱼护里所钓到的鱼直接被买走也成为长风公园一大景观。这里鱼苗投放湖中后并不人工投食喂养,生长期较长。基本处于野生状态
。公园附近的居民尤其是退休老人们都爱顺便来提一尾活蹦乱跳的鱼回去。据说这里的鱼肉质厚实味道鲜美,比鱼市场所售人工养
殖的同类鱼要好吃得多。
每日上午10时后和下午4时后买鱼人就陆续到来。没有任何讨价还价,有时甚至连一句话都不说。买鱼人自行从鱼护中选了一尾鱼
,然后摸出钱交给钓鱼人,后者看也不看就塞在口袋里。围观者却看得清楚,斤把重的鱼不过给了1元或2元而已。第一次看到这种
交易情景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似乎走进了民风纯朴的另一个社会。他们不知道钓鱼人并不很看重已经钓上来的鱼。钓鱼人想的是还
在湖中游着的鱼,他们的心思永远都在下一条上。看来垂钓不仅是休闲,更是净化人的心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