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散文)——蚕之都

zl1155112014-09-11 00:26:51

  (——此散文为文学坛写,只有一点点有关垂钓的。上半年在钓鱼之家上发过一篇写过此革命老人的情况,此算是下篇。)

  《蚕 之 都》

  一位老革命的长者因长病刚走了……在开追悼念前的一点空隙中,陪伴刚失去老伴的老人,在新西湖边散步散心……人总有一天是要去的,今天还活着的人不能太伤心了……

  走在湖边,深秋的阳光下照射下,由一块一块水面组成的西湖新湖面显得清静优雅,水边的柳树、水杉、香樟、蒿草、美人蕉还是那么生气绿荫怡人。

  透过一排水杉林,望到湖边一幢雅室上挂着红色的标幅,门前人车热闹,一家杭州市的丝绸公司开办了一个叫“蚕之都”的展览馆。丝绸和茶叶是杭州的历史特产文化。不免进去看看。进门最吸引人们的眼晴,是一排老式的缫丝机在热腾腾的运转,一位半头银发的老太太穿着白围裙,在热水中捞蚕茧缫丝忙碌,银丝根根,转子圈圈成白球,好多中外游客在一旁观看。……小时候见过的缫丝操工的古老一幕,突然又在眼前,心中涌出一股……是那么久违的亲切感;江南浙江多织造业,过去绍兴也多有丝织业,蚕桑、蚕茧、蚕蛹、蚕蛾、蚕丝、缫丝纺织工人——到富丽堂皇的丝绸衣锦,还有许多“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美丽动人的民间文化故事。从小对蚕茧有一种崇敬的文化情结。从小小的春蚕吐丝成茧蛹,根根蚕丝织锦成衣送给人们温暖和美丽。春蚕的作为由此比喻人的品格,这在中国文化和道德观念中有着重要一席。这类文化我们一代是熟悉的,身后跟随的儿子像个外星人一般是陌生的,时代的教育环境有太多的不同。

  这不同的时代教育中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有人会“春蚕到死丝方尽”,那位刚走的革命老人生前住院的浙江医院内,大院的老樟树下坐着轮椅和步履摇晃的住院老革命、老干部们,他们的人生大多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写照——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现在是想贪就贪、趁有权时多受贿的年代,一批又一批的XX长的领导大人们下马进了笼子……还前赴后涌;“春蚕到死丝方尽”演变成另一种意境了——可谓“蚀虫到死贿方尽”。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要回答是苍白的。

  从这“苍白的思路”中转回来。我为眼前缫丝的老太太工人摄影,一块来的人都到展厅里面去看各式丝绸产品了,那里还有大幅江主席和布什总统穿着丝绸唐衣含笑的合影……我却一直在缫丝机旁看不够……通过友好交谈,才知道这位半头银花缫丝老操作工,是早退休下来,由此公司办“蚕之都”的展览馆,特意请来示范的,这位老人是缫丝操劳一生,尤如“春蚕”。

  …………

  因爱好垂钓,我对缫丝下来的下脚料蚕蛹很感兴趣,知道是个钓鱼的好东东,垂钓饵中的精品……说明原因,老人很热情地给我包了一大包送上,还顺说:“……多钓大鱼、多钓大鱼。”——真是又一个热心肠的老人哪。

  走出“蚕之都”的展览馆,眼前的西湖风光在秋风中变化,气候将至立冬,但我知道冬天的西湖另有一番风光……而来年新春到时,西湖又是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大自然的生命生生息息不断,我想来年的春蚕会生长的更加强壮……

  2005、11、11水乡写于绍兴。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