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春分鲫语

请叫我小董哥2025-03-19 09:37:16

晨雾未散的江堤上,露水在枯草间织出银网。春分日的太阳刚探出半张脸,对岸的柳树林已泛出鹅黄的光晕,像是被谁用淡墨洇染过。这是钓鲫的好时辰——老钓友都知道,昼夜均分的节气里,鲫鱼正沿着水暖的浅滩洄游,脊背擦过新生的水草,搅碎一河琉璃。

钓具是早已备好的:三七调的鲫鱼竿轻若鸿毛,主线1.0子线0.6的搭配,正合"春钓线要细"的古谚。饵料用的是隔夜发酵的麦粒,拌上新鲜红虫,在瓷碗里攒成绛红的珠粒。钓箱里躺着去年自制的酒米,曲酒的香气混着蜂蜜的甜,在晨风中飘散,惊起三两只早莺。

选钓点最见功夫。南岸凸出的老柳树下,树根在水下织成迷宫,正是鲫鱼藏身的好去处。撒窝的动作要轻,酒米入水时激起的涟漪,像极了古诗里"细雨鱼儿出"的意境。坐等的间隙,看对岸的油菜花田在薄雾中浮动,恍若印象派的油画。竿梢忽然轻颤,浮漂点动两下,接着黑漂——提竿的瞬间,手腕传来熟悉的震颤,是三两重的土鲫在发力。银鳞破水的刹那,晨光正好穿透鱼鳃,映出一抹淡金。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了,钓获的鲫鱼在鱼护里泼剌作响。忽然想起《齐民要术》里"食脍鱼,去乙"的古训,遂挑出几尾较大的,其余皆轻轻放回水中。收拾钓具时,暮色已漫过堤岸,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啼鸣。钓箱里的空矿泉水瓶盛着几尾活鱼,准备送给江堤下的独居老人。

归途经过麦田,新绿的麦苗正在拔节。春分的风掠过发梢,带着泥土与鱼腥的气息。忽然懂得,野钓的真意不在鱼获,而在与节气的对话——当钓竿弯成满月的弧度,当浮漂沉没于时光的褶皱,我们终于触摸到了天地的呼吸。那些在钓点度过的晨昏,那些与游鱼周旋的刹那,都是人与自然最隐秘的情话。

注:本文以古法垂钓为脉络,融入《齐民要术》等古籍智慧,结合春分物候特征,展现传统渔猎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文中涉及的"三七调竿""线组搭配""酒米窝料"等细节,均符合春季野钓鲫鱼的实战经验,既具文学美感,亦有实用参考价值。末段"放生护渔"的情节,暗合现代生态保护理念,使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形成对话。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好文采

1个月前南京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