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谈谈我对鱼竿的看法

春风杨柳岸2023-11-17 11:21:23

一、鱼竿质量的因素

鱼竿的质量因素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性能,二是手感,三是外观。外观不是重点咱们不谈。性能包括强度或者就叫钓重、腰力、硬度。手感包括重量、持感、灵敏度。

二、鱼竿质量关注点的变化

1.中国鱼竿的设计最早来源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验。原来渔具企业是很本分的,都注重鱼竿的腰力和灵敏度这两项传统上最核心的指标,普遍地注重鱼竿的设计和实验环节,换代也慢,实在没有设计能力的拿人家成熟的直接抄,不敢乱改。那时受材料限制鱼竿可能重或不够硬,但腰力和灵敏度普遍是达标的,从短节竿到长节竿都是如此。

2.2010年代特别是2015年前后,网络兴起,电商逐步成为渔具的主销阵地。钓鱼人从老手光顾变成新人大军,渔具企业炸裂,自信心爆棚,开始迎合新人的各种设计“创新”。硬和轻成为鱼竿的主要关注点,还有那个钓重,以前是不注重的,现在什么平钓顶钓重都开始向消费者宣传。你主打轻必须放电子称,我做不了轻我钓重物给你看。为此,设计上脑洞大开。不是要硬吗?锥度大一点,3‰算个鬼啊。好,硬是硬了,但变粗了,重量要上去也不行啊,粗而薄变成了一种方案。本来大锥度鱼竿理论上是不会重头的,但薄了就会,所以大锥度有两个结果:规矩的人把鱼竿做重了,不规矩的加了大后堵。还有些鱼竿只是轻,锥度它不加大。那么市场上就有了两类本不合格的产品在流转:死腰和无腰。这在过去实体店时代是不会有人进货的,但现在网络时代,新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认识到问题并拒绝这类产品,但这段时间够卖出好多了。

3.鱼竿的灵敏度在被遗弃。过去这是很重要的要求,刺鱼、遛鱼传递的感觉要清晰。现在人们反倒关心强度了,它钓多大不会断,鱼资源实际是不如过去的,但钓鱼却更注重效率,要钓的多,竿稍强,回鱼快,鱼竿工具化了。很多人认为手感就是持感和腰力。

三、鱼竿设计的回归

鱼竿设计,实际是与关注点的优先度有关的,必须的要素具备了,其他就是自然的结果,不好改变的。正常设计的硬竿是不怎么会重头的,但你得接受重量大的结果。正常设计的软竿是不会缺腰力的,但你得接受重头也保证壁厚的结果。那么你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就得胡搞,加些糊弄人的把戏。钓鲫鱼的竿子先径不宜到1.0,而且稍要有硬度,因为小鱼甚至中小鱼灵敏度还是优先的,不然你玩个什么劲呢?实际是只有大物竿可以舍弃灵敏度。

好了,就谈这么多,感受而已,不喜可以调侃但勿攻击。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